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存茶,悟道;藏物,藏情;容事,容人;知己,知命

很多時候很多人, 都以為存茶是為了增值, 是為了茶更好喝。 有很多人存茶不少, 黑茶、普洱、白茶, 現在還有人存起老鐵, 每到茶季,

心裡就有存茶的衝動。 為什麼很多茶友加入了存茶, 難道真的是為了增值和茶更好喝嗎?存茶, 本身就是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

與歲月同修養

人經歲月歷練, 茶經歲月修為。 一個人的修養不在於浮華的外表, 不在於誇張的言辭, 而在於內心的積澱與細節的彰顯。

茶是交流最好的媒介, 多年之後, 友人來訪, 取出你的珍藏, 談笑之間, 茶的底蘊緩緩釋放, 時間的積累無可替代, 昇華到新的境界。 十幾年幾十年, 沉韻漫漫, 笑看人生, 當一切繁華成浮雲, 一盞老茶入人心。

彰顯人生品味

一個人的收藏體現一個人的品味,

存老茶, 與親朋共用, 堪稱飲界的盛宴, 調動所有感官, 感受斯人風範。 存茶亦不必跟風逐名, 要有自己的見地, 拿出一泡老茶, 小爐文火, 煮飲品味, 個中因由, 娓娓道來, 茶如其人, 靜沐香風, 人格與品味, 鹹在其中。 縱然家資暴富, 倉促收羅名品, 怎比茶的日積月累沉澱, 這是生物的成化與再生!

見證人生足跡

存些好茶, 伴隨一生, 升學、成人、成家、立世。 一盞老茶, 念念深恩, 是父母的祝福, 是家族的歷史, 也是文化的傳承。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存一份好茶, 是見證, 亦可品味, 勝卻山盟海誓。 一路走來, 豈無磕絆, 取出這一份老茶, 細品恩愛, 方悟因緣, 初心莫棄。 人生大事, 以茶銘記, 多年之後, 回首往事, 人無青澀, 茶已香醇, 茶猶如此, 人何以堪?存茶也在記錄生命中的節點, 看歲月和滄海的變遷。

藏物:找樂

古人雲:不做無益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如果一個人總是考慮著, 做這件事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那麼他失去了一種快樂, 一種孩子最容易擁有的快樂。

孩子的時候, 兩個玻璃球就能玩得開心, 路上看到好看的石子, 一定要拿回家, 時間久了, 床底下都是。

孩子沒有成年人的功利心, 所以能從平凡事物中獲取巨大快樂。 孩子有“藏物”的習慣, 往往喜歡收藏一些微不足道的物品。

很多人會記得小時候看著一抽屜的鵝卵石,或者小人書,或者自製彈弓產生的快樂。

成年人要想找到童心,找到快樂,不妨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從“藏物”中找到快樂的單純。

老子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孩子是成人的老師。”

藏情:超脫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人有七情六欲,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的情感還是要節制中和,也就是“藏情”,產生的情感可以表達出來,也可以放在心裡,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儀”!

能藏情的人是溫情的人。藏情不是躲避情感,更不是無情,只有靜水流深、沉默是金的人才能做到。

能藏情的人是超脫的人。藏情不是壓抑情感,更不是虛偽,只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人才能做到。

陽貨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和反對的“亂賊臣子”,但是孔子沒有表達他的厭惡,只是找藉口避開罷了。

容事:安身

人活在世上就要處事,就要養家糊口,容事可以使人安身。容事才能成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為他人所不能為。

易事、苦事、難事、好事、窩囊事,凡事皆能裝心中,一絲不苟地去辦。

易事認真辦,苦事用力辦,難事用心辦,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辦,窩囊事要理智地去辦。

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輕視,不因其苦而放棄,不因其難而退縮,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無過而自喜。

容人:得人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菜根譚》

容人就是以忠恕待人。不責備別人的小過錯,不揭露別人的隱秘,不記恨別人的舊仇,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可以使人避免禍害。

平等待之,禮貌待之,以誠待之,這是為人的準則。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無論地位尊卑、年齡大小,有功還是有過,均能以誠待之,方為容人。

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為他人所容。

知己:明智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最難得的是正確認識自己,客觀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一句話,人最難認清的是自己的秉性。

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習慣於將目光外求,這樣更無法看到自己的內心。只有靜下心來,好好的返照自己,好好的自我內省,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人生的道路上,若能多一點自知之明,認清自己,知長短而揚長避短,人生充滿坎坷的路就能相對變得平緩,就能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少一點失敗,多一點好運。

知命:達人

“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曾國藩

所謂達人知命,是因為達人認識到人生有可以做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比如說養生長壽是可以的,而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對於可以做的事要盡心盡力,而對不可能的事只能順從接受,這就是知命。

這個世界上還有未知的事物,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確定的因素,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很多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那時個人所能做的只是順勢而為或者隨波逐流。

知命,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生命的豁達,要求我們抑制欲望,心存敬畏,遵循生命的規律,面對現實的人生,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做好能夠做到的,正視無法做到的。

很多人會記得小時候看著一抽屜的鵝卵石,或者小人書,或者自製彈弓產生的快樂。

成年人要想找到童心,找到快樂,不妨向小孩子學習,學習他們從“藏物”中找到快樂的單純。

老子說:“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孩子是成人的老師。”

藏情:超脫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人有七情六欲,但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的情感還是要節制中和,也就是“藏情”,產生的情感可以表達出來,也可以放在心裡,所謂“發乎情,止乎禮儀”!

能藏情的人是溫情的人。藏情不是躲避情感,更不是無情,只有靜水流深、沉默是金的人才能做到。

能藏情的人是超脫的人。藏情不是壓抑情感,更不是虛偽,只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人才能做到。

陽貨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和反對的“亂賊臣子”,但是孔子沒有表達他的厭惡,只是找藉口避開罷了。

容事:安身

人活在世上就要處事,就要養家糊口,容事可以使人安身。容事才能成事,容他人所不能容,方能為他人所不能為。

易事、苦事、難事、好事、窩囊事,凡事皆能裝心中,一絲不苟地去辦。

易事認真辦,苦事用力辦,難事用心辦,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辦,窩囊事要理智地去辦。

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因其易而輕視,不因其苦而放棄,不因其難而退縮,不因有功而自傲,也不因無過而自喜。

容人:得人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菜根譚》

容人就是以忠恕待人。不責備別人的小過錯,不揭露別人的隱秘,不記恨別人的舊仇,能夠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培養自己良好的品德,可以使人避免禍害。

平等待之,禮貌待之,以誠待之,這是為人的準則。以貌取人者,是俗人;以衣取人者,是庸人;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無論地位尊卑、年齡大小,有功還是有過,均能以誠待之,方為容人。

容人才能得人得心,容人者方能為他人所容。

知己:明智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貴有自知之明。人最難得的是正確認識自己,客觀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一句話,人最難認清的是自己的秉性。

一個人能認清自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習慣於將目光外求,這樣更無法看到自己的內心。只有靜下心來,好好的返照自己,好好的自我內省,才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

在人生的道路上,若能多一點自知之明,認清自己,知長短而揚長避短,人生充滿坎坷的路就能相對變得平緩,就能少一點煩惱,多一點快樂,少一點失敗,多一點好運。

知命:達人

“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曾國藩

所謂達人知命,是因為達人認識到人生有可以做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比如說養生長壽是可以的,而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對於可以做的事要盡心盡力,而對不可能的事只能順從接受,這就是知命。

這個世界上還有未知的事物,無法解決的問題,無法確定的因素,該發生的總會發生,很多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那時個人所能做的只是順勢而為或者隨波逐流。

知命,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是一種生命的豁達,要求我們抑制欲望,心存敬畏,遵循生命的規律,面對現實的人生,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做好能夠做到的,正視無法做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