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券商大佬集體“吹牛”,一根長陰再破半年線!

昨日反彈之下, 安信陳果和海通荀玉根紛紛鼓吹“慢牛”, 但是我們昨日發文已經指出, 政治局會議傳遞出的態度仍然是進一步加強監管。 博覽首席經濟學家李宏圖先生更是指出“12.8政治局會議強調“去杠杆”!股市中樞再下移、結構分化更極端!”。

雖然昨日(12月11日)滬指成功收復3300點關口, 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大漲超過1%, 雙雙刷新12月以來新高。 這略休正了市場的悲觀預期, 但我將之界定為市場在跌破關鍵的技術關口後的自救之舉。 但股市整體的政策大環境並沒有稍微的改善, 強監管大勢下12月以來IPO已經顯現過會率提升的苗頭(連續兩周,

已經過會9家企業), 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在繼續惡化。

也就是說, 當前大概率是下跌中繼, 而並不是短線築底!

我們看到, 監管層在決定股市中長期趨勢的金融強監管+擴大直接融資上, 沒有絲毫放鬆, 而是在不斷強化。

首先, 在12月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任務時, 要部署“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首個攻堅戰, 就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稱要使宏觀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防範風險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作為一次重要性還高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會, 顯然監管層再相當長期內不可能對既定政策有任何鬆動。

事實上, 隨後央行、銀監會一系列工作部署都是圍繞這一思想和落實控制宏觀杠杆率展開的。

12月11日, 人民銀行廳局級幹部學習貫徹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輪訓第1期研討班在北京開班, 周小川在研討班上表示, 央行全系統要進一步明確新時代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 著力增強做好宏觀調控和防範金融風險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同日, 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外匯管理改革開放與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專家座談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會上強調, 下一步, 外匯管理工作要堅持服務於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 服務實體經濟, 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同時防範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而官媒新華社則在總結了一行三會2017年的強監管舉措後強調,

2018年, 嚴監管和防風險仍將是金融領域的重中之重。

新華網披露, 12月8日, 銀監會對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開出7.22億元的最大罰單, 對6名涉案員工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 令業內震動。 這只是金融領域強監管節奏的一部分。 今年前10個月, 銀監會系統罰沒金額達6.67億元, 處罰責任人員1096名, 禁止49人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對於證監會, 官媒則總結:保持執法高壓態勢, 2016年以來對32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立案調查。 近期, 趙薇夫婦被罰5年禁入證券市場, 樂視賈躍亭因未履行借款承諾被責令改正。

保監會針對關聯交易不規範、股東股權、內控與合規管理等問題, 密集下發監管函, 數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

另外, 官媒還引述了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話表示, 總體看我國金融形勢是好的, 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領域尚處在風險易發高發期, 既要防止“黑天鵝”事件發生, 也要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

我注意到, 唯一一個令政策面預期可能略鬆口氣的消息, 也在第一時間被否認。 昨日(12月11日), 彭博社曾報導, 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在聽取主要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新規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之後, 考慮將該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從2016年6月30日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這意味著緩衝期比較長, 銀行可以從容過渡,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去做。 原來銀行擔心的出現大量存量資產未到期而產品持續到期的情形, 或者大量未到期理財資產面臨無產品可續接的困境,

都可以避免了。 對股市而言, 這也會間接地降低對流動性的衝擊預期。

但隨後第一財經的記者就澄清, 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對其表示:目前, 一切都還沒有定, 要等本月17日截止日期到了, 才能匯總和研究。 該人士承認, 目前確實存在有些機構千方百計給監管層施加壓力, 達到放鬆監管的目的。 但在這場博弈中, 監管機構的態度是“整治亂象, 堅定不移”。 分析指出, 從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角度看, 這次高層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 但是, 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強調特殊理由, 甚至不夠理性認識規範的意義, 混淆視聽, 那就變成一個利益集團了。

另外, 人民日報也在昨日說了一句讓A股投資者暖心的話:股票只是直接融資的一個管道, 要讓直接融資比重再上臺階,僅靠公開股票市場“一肩扛”不現實,還需要綜合考慮融資者和投資者的訴求,開闢更多受市場歡迎的管道。文章特別強調了債券市場中的創新空間也很大,諸如綠色債券、可續期債券、高收益債券、可交換債等,都能為企業創造更適合的債券融資機會。

也就是說,不能排除昨天行情的反彈有受資管新規放鬆傳聞和人民日報希望債市分擔部分股市直融壓力的影響。但是,這些傳聞並不代表監管層對強化金融嚴監管有任何鬆動。

至於期待債市分擔股市融資壓力,實際上,在整體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債市今年也過的很艱難。以熱了幾個月的可轉債為例,近期上市的新債開盤價已慢慢走低,甚至出現“破發”現象,所以官媒的想法固然理想,但實際操作性是有待商榷的。虛擬市場現在是競相比窮的時候,債市還指望股市分擔更多直融壓力呢!

基於此,我們並不因昨日的反彈,對行情悲觀趨勢判斷有任何改變!

要讓直接融資比重再上臺階,僅靠公開股票市場“一肩扛”不現實,還需要綜合考慮融資者和投資者的訴求,開闢更多受市場歡迎的管道。文章特別強調了債券市場中的創新空間也很大,諸如綠色債券、可續期債券、高收益債券、可交換債等,都能為企業創造更適合的債券融資機會。

也就是說,不能排除昨天行情的反彈有受資管新規放鬆傳聞和人民日報希望債市分擔部分股市直融壓力的影響。但是,這些傳聞並不代表監管層對強化金融嚴監管有任何鬆動。

至於期待債市分擔股市融資壓力,實際上,在整體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債市今年也過的很艱難。以熱了幾個月的可轉債為例,近期上市的新債開盤價已慢慢走低,甚至出現“破發”現象,所以官媒的想法固然理想,但實際操作性是有待商榷的。虛擬市場現在是競相比窮的時候,債市還指望股市分擔更多直融壓力呢!

基於此,我們並不因昨日的反彈,對行情悲觀趨勢判斷有任何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