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公立醫院大團購,1159個藥品降22.57%

來源:賽柏藍 作者:深衛信

競爭性藥品價格降幅47.45%, 公立醫院調結構有了“價格空間”

取消藥品加成, 破除以藥養醫……在醫療改革的過程中, 藥品的改革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如何將藥品的價格降下來?在深圳, 公立醫院在全國率先嘗試“政府引導, 市場主導”藥品集團採購這一模式。 在保障藥品品質的同時, 也降低了藥品的價格。 而在降低藥品價格的背後, 更重要的是為未來醫療改革騰出了價格空間。

藥品“團購”全年預計可省15.37億元(藥品“團購”綜合降幅達22%)

藥品如何團購?據介紹, 深圳通過市場化道路, 在全國率先嘗試將具體的“團購”工作交給協力廠商仲介的藥品集團採購組織(以下簡稱“GPO”),

由其集中代理公立醫院的採購需求, “帶量”團購, 利用GPO對藥品流通市場的熟悉和專業優勢, 在優先保證藥品品質的前提下, 將價格壓低。

GPO兩批次採購情況

在試點GPO之前, 深圳公立醫院藥品原採購管道中標藥品數量上萬種, 而公立醫院常用藥品僅1000多種。 由於同一藥品可選擇的廠家繁多, 不僅造成同一種藥品的採購量分散, 而且給醫藥代表搞變相促銷留下了巨大空間。 此外, 各醫療機構在以往採購管道上單獨下單採購, 每月競價一次, 造成單次採購量分散, 難以形成“量價掛鉤、以量控價”的議價談判能力。

而在試點GPO後, 藥品價格的降低是最直觀的變化。

例如深圳集團採購目錄內選用的某常用頭孢類抗菌藥物注射劑, 原先的價格為31.90元/支, 現在價格為16.83元/支, 降幅為47.24%;某口服消化系統抗腫瘤藥, 原先的價格為37.81/粒, 現在價格為22.25/粒, 降幅為41.15%。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統計顯示, 作為降價藥的“主力”, 第二批集團採購目錄內的藥品降幅較大, 綜合降幅為22.57%, 其中, 兩個生產廠家以上的競爭性強的品種降幅47.45%, 抗感染類降幅36.4%。 根據測算, 通過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 預計全年為深圳市節省藥品費用15.37億元。

除了降價外, 對於魚精蛋白注射液、人纖維蛋白原、人血白蛋白等市場短缺且很難採購的保障性藥品, GPO也提前儲備, 解決了困擾醫院多年的短缺藥問題。 以搶救藥鹽酸洛貝林注射液為例,

深圳月用量為57盒, 而GPO則提前儲備600盒。 此外, 今年4月某患者服用農藥自殺送到深圳市南山醫院搶救, 搶救急需硫酸阿托品注射液(5mg), 該藥品在多地藥品採購平臺都是缺貨, 但由於GPO提前保障供應早已備貨, 緊急供應挽救了患者。

常用藥品費用降幅一覽表

腫瘤藥物一療程便宜兩千多元

雖然藥品總體價格有所下降, 但在市民實際看病過程中, 不同群體的感受也有不同。 總體來說, 對於慢性病、腫瘤等患者來說, 藥品降價幅度較大, “看病便宜了”的感受也更深刻。

“年輕人估計感受不深。 一方面, 他們看病的次數比較少, 因為不常看病, 即便價格降低了, 但因為中間間隔太久, 很難強烈感受到價格降幅很大。 另一方面, 因為GPO採購目前主要在公立醫院,

而年輕人感冒發燒時, 大多選擇藥房買藥, 而藥房也不在GPO覆蓋範圍內。 ”羅湖醫院集團藥學部負責人曹偉靈分析道。 而通過資料對比, GPO採購的藥品對於慢性病患者而言, 則是實實在在的降價。

以慢性乙肝病人為例, 如果服用博路定, 在以往採購管道中, 每盒價格為208.67元, 一年下來藥費為10850.84元, 而該藥品在GPO採購目錄中價格為175.68元, 一年下來可以為患者節約1715.48元的藥費。 如服用國產廠的恩替卡韋, 則一年的藥品費用由5025.8元, 降低為1419.6元, 節約3606.2元。

除了慢性病外, 對於手術用藥、腫瘤治療來說, 藥品降幅也較大。 以腫瘤藥物樂沙定為例, 在以往採購管道中, 價格為每支2491.03元, GPO採購目錄中, 每支價格則為2101.19元, 便宜了389.84元, 以一個療程6支計算,

為患者節省了2339.04元。

看完了個案, 不妨也看看整體情況。 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為例, 該院統計資料顯示, 今年醫院10月門診次均藥費128.52元, 比去年同期152.64元下降24.12元。 住院人均次藥費3747.77元, 比去年同期3978.37元下降230.60元。

降價的背後, 是對“虛胖”的藥品目錄的“開刀”。 品名多、劑型多、廠家多、價格亂, 是造成藥品招標採購越招越貴, 藥價降不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劑型“瘦身”方面,

以GPO採購目錄中828個通用藥品為例, 在以往採購管道中, 對應2451個品規、40個劑型, 而在GPO採購目錄中, 則瘦身為1645個品規、21個劑型, 分別瘦身32.9%和47.5%。

GPO“瘦身”採購目錄

值得關注的是, 雖然是“降價”, 但前提卻是“優先保證藥品品質”。

在採購方案中, 專家依據企業規模、產品品質和保障能力等維度對藥品品質進行打分, 再加上價格分進行綜合評定,其中品質分占了總評分的60%。這也意味著採購藥品不“唯低價論”,而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實現降價,兼顧深圳市醫療機構臨床以及患者的用藥習慣。

“優化結構”公立醫院藥占比降低至27%

藥品價格的下降不僅僅在於用藥費用的減少,更重要的意義則在於其為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騰籠換鳥”提供了空間。

“通過降低藥費,就可以為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了空間。”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深圳醫療服務價格較低,無法體現醫務人員的實際付出。而通過降低藥價,未來或許可以把騰出的價格空間用於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患者就醫的獲得感。

今年1月1日,深圳啟動醫療服務價格第一階段改革,在總量控制、結構調整、不增加群眾就醫支出的前提下,將分三批對公立醫院收費價格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截至目前,醫院的藥品收入占比已降到27.04%,共有58家公立醫院加入GPO平臺,每週採購金額已達1億元。

而在近期,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和市人社局將印發第二階段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相關措施。改革後,預計治療、手術、診查、護理等體現技術勞務價值占比將提升至29.86%。

在業內人士看來,藥品集團採購實施後,未來深圳或將騰出的藥品價格空間用於調整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對於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收入進行提升,一升一降之間,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則將更好的激勵一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通過這樣的調整,一方面醫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另一方面,患者少吃藥,少做檢查,這樣的良性迴圈,最終也將為患者減少經濟和身體的負擔,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是一種共贏的結果。”這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除了在為醫療改革“騰空間”,通過藥品監管平臺也為醫院之間互相學習,提升醫療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每個醫院的專業特長不同,有的兒科強,有的則心內科強,通過藥品監管平臺,可以瞭解各醫院之間彼此優勢科目的用藥情況,這樣對於提升自身用藥水平,也是一個不錯的借鑒。”曹偉靈說,如果這樣的方式成為可能,未來也將有利於促進深圳總體醫療水準的提升。

未來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公平

作為新事物,深圳在GPO的探索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通過前期調整,目前在確保公立醫院藥品採購自主權上,深圳對藥品採購平臺的選擇不作強制性限制,允許試點公立醫院根據實際需要、藥品價格等因素自主選擇委託GPO或在廣東省平臺採購,擴充採購管道,促進市場競爭。而在確保藥品生產企業自主權上,深圳也允許藥品生產企業自主選擇現有GPO或其他採購平臺向深圳市公立醫院銷售目錄內藥品。此外,在確保選擇藥品配送企業自主權上,則由藥品生產企業和公立醫院選擇藥品配送企業,以確保藥品生產企業選擇確定配送企業的自主權。

值得關注的是,在GPO的探索中,政府雖然放權,但仍然承擔著監管的功能,如採購方案中擬成交到最終成交藥品目錄的專家評審環節,由深圳市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各方專家,對擬成交品種進行評審,確保深圳GPO每一個品種採購公平、公正和符合臨床、患者用藥需求。

目前,深圳市已啟動《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目錄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組織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規定(試行)》修訂工作,未來也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集團採購改革模式。此外,市衛計委也透露,計畫於試點期內,與國內權威的協力廠商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藥品集團採購工作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評估工作,對藥品集團採購平臺的運行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為完善現有採購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提供政策依據和發展建議。

目前,廣東省人民政府已經明確, 要總結完善深圳市藥品集團採購做法,堅持集中帶量採購,合理管控藥品價格,允許醫療機構自行選擇在省協力廠商藥品電子交易平臺和廣州、深圳藥品採購平臺上採購,鼓勵三個平臺形成有序良性競爭的態勢。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再加上價格分進行綜合評定,其中品質分占了總評分的60%。這也意味著採購藥品不“唯低價論”,而是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實現降價,兼顧深圳市醫療機構臨床以及患者的用藥習慣。

“優化結構”公立醫院藥占比降低至27%

藥品價格的下降不僅僅在於用藥費用的減少,更重要的意義則在於其為優化公立醫院收入結構“騰籠換鳥”提供了空間。

“通過降低藥費,就可以為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供了空間。”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深圳醫療服務價格較低,無法體現醫務人員的實際付出。而通過降低藥價,未來或許可以把騰出的價格空間用於提高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患者就醫的獲得感。

今年1月1日,深圳啟動醫療服務價格第一階段改革,在總量控制、結構調整、不增加群眾就醫支出的前提下,將分三批對公立醫院收費價格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截至目前,醫院的藥品收入占比已降到27.04%,共有58家公立醫院加入GPO平臺,每週採購金額已達1億元。

而在近期,深圳市發改委、市衛計委和市人社局將印發第二階段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相關措施。改革後,預計治療、手術、診查、護理等體現技術勞務價值占比將提升至29.86%。

在業內人士看來,藥品集團採購實施後,未來深圳或將騰出的藥品價格空間用於調整公立醫院收入結構,對於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收入進行提升,一升一降之間,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則將更好的激勵一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通過這樣的調整,一方面醫生的積極性提升了,另一方面,患者少吃藥,少做檢查,這樣的良性迴圈,最終也將為患者減少經濟和身體的負擔,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是一種共贏的結果。”這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除了在為醫療改革“騰空間”,通過藥品監管平臺也為醫院之間互相學習,提升醫療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每個醫院的專業特長不同,有的兒科強,有的則心內科強,通過藥品監管平臺,可以瞭解各醫院之間彼此優勢科目的用藥情況,這樣對於提升自身用藥水平,也是一個不錯的借鑒。”曹偉靈說,如果這樣的方式成為可能,未來也將有利於促進深圳總體醫療水準的提升。

未來不斷完善運行機制確保公平

作為新事物,深圳在GPO的探索上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通過前期調整,目前在確保公立醫院藥品採購自主權上,深圳對藥品採購平臺的選擇不作強制性限制,允許試點公立醫院根據實際需要、藥品價格等因素自主選擇委託GPO或在廣東省平臺採購,擴充採購管道,促進市場競爭。而在確保藥品生產企業自主權上,深圳也允許藥品生產企業自主選擇現有GPO或其他採購平臺向深圳市公立醫院銷售目錄內藥品。此外,在確保選擇藥品配送企業自主權上,則由藥品生產企業和公立醫院選擇藥品配送企業,以確保藥品生產企業選擇確定配送企業的自主權。

值得關注的是,在GPO的探索中,政府雖然放權,但仍然承擔著監管的功能,如採購方案中擬成交到最終成交藥品目錄的專家評審環節,由深圳市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各方專家,對擬成交品種進行評審,確保深圳GPO每一個品種採購公平、公正和符合臨床、患者用藥需求。

目前,深圳市已啟動《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目錄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組織管理辦法(試行)》、《深圳市公立醫院藥品集團採購規定(試行)》修訂工作,未來也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集團採購改革模式。此外,市衛計委也透露,計畫於試點期內,與國內權威的協力廠商研究機構合作,開展藥品集團採購工作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評估工作,對藥品集團採購平臺的運行效果進行分析,發現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為完善現有採購模式和價格談判機制提供政策依據和發展建議。

目前,廣東省人民政府已經明確, 要總結完善深圳市藥品集團採購做法,堅持集中帶量採購,合理管控藥品價格,允許醫療機構自行選擇在省協力廠商藥品電子交易平臺和廣州、深圳藥品採購平臺上採購,鼓勵三個平臺形成有序良性競爭的態勢。

訂閱我們掌握更多行業動態!“賽柏藍”是醫藥行業最大的新媒體平臺,擁有百萬微信關注人群。如果您對行業相關題材也有心得/見解,歡迎撰稿,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商務合作、投稿workscall@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