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姓氏尋根——隗姓:源自夏朝帝王後代,地域在今河南禹州

隗(作為姓氏有兩種讀音:kuí、wěi)姓出自夏朝帝王後代。 湯滅夏桀後, 建立商朝, 封夏朝王族的後代到隗地作首領, 並讓他們建立了大隗國, 其國君稱大隗。 大隗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 西元前634年, 大隗國被楚所滅, 其後世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 稱隗姓。

大隗問道圖

據出土石刻記載, 隗地、隗國就在今禹州無梁一帶。 莊周《徐無鬼篇》說:“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 ”具茨山就是大隗山, 黃帝曾把大隗封到這裡, 稱隗地, 後於此建“大隗國”。 這裡山水秀麗, 有“大隗層巒”被稱為禹州八景之一。

莊子生平簡介

早些年出土的唐、宋石刻證明,

這裡在唐宋時期仍叫“大隗鄉”。 目前, 禹州市還有姓隗者, 所以說大隗“後世子孫便以國名為姓, 稱隗姓”, 當源于禹州。

另據《左傳》記載, 春秋時, 狄人討伐廧咎如時, 俘獲了他的兩個女兒淑隗和季隗。 她們的後代以隗為氏, 稱隗氏, 是隗姓的又一支系。 周代中原北部的遊牧民族赤狄人姓隗。 春秋時, 赤狄人活動于晉、衛、魯、邢一帶, 開始同華夏族通婚。

隗姓

西元前6世紀末, 晉國大舉進攻赤狄諸部落, 赤狄人大多淪為晉國臣民, 逐漸融合于晉人。 赤狄後裔沿用隗姓, 後來也成為漢姓。

《左傳》

堂號:“江石堂”。 三國時有個叫隗相的, 對母親非常孝順, 他的母親不願吃江邊的水, 嫌髒, 必須得是江心的水才喝。 於是, 隗相就每次撐小船到江心汲水,

但江流太急, 小船又沒有依靠, 每次汲水都很困難。 可是有一天, 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塊大石, 隗相的小船依到石邊, 再不愁水急浪大了。 人們都說是隗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 所以稱“江石堂”。

具茨山-大隗山層巒疊嶂

郡望:余杭。 原為秦代會稽郡所轄之余杭縣, 隋代置余杭郡, 在今浙江省境內杭山一帶。 戰國時魏國初置, 西河郡漢代沿之, 相當今陝西、山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一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