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生在江邊,至今還沒看過一次長江第一駁岸?武漢伢還不快來看看!

“駁岸”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保護岸和堤不坍塌的建築物。 位於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槐山西麓長江邊的槐山磯石駁岸,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 2013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保障長江行船安全設置的永久性建築, 歷經數百年的水激浪推而毫無損毀。

槐山磯石駁岸全長247米, 蜿蜒曲折。 駁岸分為三層, 每層平均高度3米左右。 全部為大塊花崗岩方整條石砌築。 每一層纖道都寬闊平整, 拉纖行若坦途。

最上層的纖道寬5米左右, 宛若江邊一條石頭鋪就的小路。

最上層臺階臨江面設麻石欄杆,

按等距離立有金瓜頂望柱, 外端設抱鼓石。 兩柱之間, 用整塊長方形石塊嵌成欄板。 駁岸最上面一層有瓜棱式頂望柱130根, 花崗岩雕鑿的欄板129塊, 抱柱鼓石163塊。 佈局合理, 構造精巧。 既實用又具觀賞性。

在駁岸的外壁上, 根據江水緩急, 設有“牛鼻式”纜石, 以梅花樁式的結構嵌入駁岸牆體, 由下至上逐漸增多, 並且在第三級纖道平面內側還鑿軸窩等, 以便撐篙系纜。 駁岸牆體設有“牛鼻式”系纜石, 供船夫系纜繩的石窩共計222處, 由下至上逐漸增多。

黃金口岸催生長江第一駁岸

為何要在此修建駁岸, 恐怕跟金口這個黃金口岸不無關係。

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鎮, 自古就是長江上的一處貿易集散地。 因槐山磯突兀江邊, 懸崖峭立, 暗礁密佈,

漩流湍急, 船隻至此難以上行和停靠, 不時有船隻顛覆遇險。 地方當局為此才籌資修建了這一供過往船隻行路拉纖和停靠, 兼以防止山體被江水沖刷的駁岸。

金口, 古為塗口, 以塗水入長江之口得名。 塗水與古時大禹治水有關。 《呂氏春秋·音初》說:“禹行功, 見塗山之女, 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 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侯禹于塗山之陽”。 塗水, 以紀念大禹之妻塗山氏而得名。 一直到宋代, 此地因發現金礦, 而改稱金口。

塗口戰國時集市已成雛形。 漢隋間, 為郡縣治地, 上起川湘, 下至江浙的商船, 多來此進行商品交易, 有“黃金口岸”和“小漢口”之稱。

磨損的石頭路見證當年駁岸的熱鬧

岸壁上零星點綴著鑿孔, 用於水漲時撐篙, 水退時系纜,

記錄了當年水運之昌盛。

駁岸採取一橫一丁錯縫平砌的方法, 以大塊花崗岩方整條石構築, 壁面底層間有少量紅砂石。 在距駁岸南端100米處, 第一、二級纖道中各建有一個寬1.3米, 高1.8米的卷頂式涵洞。 兩涵洞上下相通, 深10余米, 直入山體, 其作用在於排泄山體滲入和便於上下纖道的通行。

縱觀整個駁岸, 氣勢雄偉, 佈局合理, 構造精巧。 極具明代雄渾大氣的建築風格。 三級駁岸的鋪面條石磨損很大, 證明當時的使用非常頻繁, 南來北往的船隻非常之多。

槐山磯石駁岸, 作為保障長江行船安全設置的永久性建築, 歷經數百年的水激浪推而毫無損毀。

不過在此友情提示, 夏季的武漢, 看不到槐山磯駁岸的全貌, 因為江水上漲,

駁岸可能會部分被淹。

1983年, 槐山磯石駁岸被武漢市批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年石碑上的字如今清晰可見。

2013年5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 經過三年的考核認證, 槐山磯駁岸已成功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後, 偷偷告訴你, 就在駁岸所在的槐山南麓, 還有兩棵樹齡上千年的銀杏樹, 相信會玩的你, 不會錯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