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教育之問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教育之問

□葉超英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本兒童小說, 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幽默作家馬克·吐溫。 中學教材中的《競選州長》《百萬英鎊》就出自馬克·吐溫的手筆, 幽默詼諧是他最拿手的風格, “笑中帶淚”又是他表面戲謔中的嚴肅主題。

總體來看, 這部小說敘述的是鄉村兒童湯姆·索亞的一系列頑劣行徑。 應該說, 這本小說最適宜的讀者是兒童和青少年。 至於成人, 如果作為輕鬆的消閒小品讀一讀, 也未嘗不可——小說題材雖然描繪的是兒童生活, 但從一個側面依然反映出了成人世界的斑斕色彩。

作家寫作這部小說時是1876年, 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的前夜, 作家對自己童年生活進行了藝術性的回顧。 但作家寫這部小說的目的不止在此, 而在於引起人們對當時畸形的教育制度、沉悶閉塞的社會生活的關注與思考。

小說主人公湯姆湯姆·索亞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 毫無疑問是一個“問題學生”。 上課時, 搗蛋調皮, 經常捉弄同學和老師, 在“主日學校裡出風頭”;放學後, 四處遊蕩, 抽煙打架, 不按時歸家, 帶領著一群半大小孩“打仗戀愛忙不休”, 完全是個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主。 但兒童畢竟是兒童, 兒童善良的天性是難以泯沒的:小說中的湯姆固然具有玩劣的一面, 但他是一個富有良知和正義感的兒童。

他親眼目睹印江·喬殺人, 開始時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 想徹底隱瞞這個秘密;但當他看到好人被冤枉、壞人逍遙法外時, 受不了良心的折磨, 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律師並勇敢地出庭作證。

湯姆最大的一次歷險, 是帶著自己的“新娘”貝琪去一個山洞玩耍, 迷了路, 無法出洞。 彷徨無計的時候, 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展現出了小男子漢的才能:把帶去的蠟燭節約使用, 將僅有的食物讓給貝琪吃;貝琪哭鬧不休、悲哀絕望時, 他不斷安慰她, 給她生存的希望;他將帶去的風箏線逐段攤開在地上作記號, 獨自一個人找到了洞穴的出口, 遇上尋找他們的大人;再按記號返回原地救出了貝琪, 得以順利脫險。

可見, 湯姆是一個“本質上不壞”的少年,

甚至在某些方面的品質上還遠遠超過了成年人。 我們相信, 小湯姆長大成人後, 一定是一個生存能力很強的人。

成年人看完湯姆的故事, 難免發出會心的一笑, 回想起自己童年的荒唐;未成年人看完湯姆的故事, 將引起強烈共鳴, 也希望做一回“荒唐出格”的湯姆, 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

今天, 這部兒童小說留給人們的, 最主要的是對教育的思考:我們怎麼對待孩子的童年?是讓他們自由自在地釋放天性盡情玩耍, 還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將他們關在名目繁多的“特長”班裡苦逼地學習?

小說中的湯姆違反校紀校規時, 學校的老師和校長多次對湯姆進行了懲戒:或是打板子, 或是抽鞭子。 這樣的懲戒教育, 在19世紀的美國是受法律保護的。

在21世紀的今天, 這樣的懲戒教育是否可以為中國的教育所借鑒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