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護肛有道,撮穀為要

“撮穀道”實乃一種獨到的養生之術。 唐代長壽高人、藥王孫思邈極為推崇此法, 他曾在《枕中方》一書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 ”另據清代皇室醫籍披露, 乾隆皇帝能活到89歲高齡, 成為我國歷代皇帝中的最高夀者, 這與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撮穀道”不無關係。

何謂“穀道”?“穀道”即肛門, 古人將肛門稱之為“五穀殘渣之泄道”, 而“撮”就是做肛門收縮上提之法。 乍一看, “撮穀道”一詞似很玄乎, 實則不然, 縱觀眾多資料, 狹義層面的撮谷道即現代醫學中常說的提肛運動, 廣義的撮穀道則基於提肛運動的基礎上融入了導引、氣功、意念之術。

因于現代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響, 肛腸疾病的發病率仍然居高不下, 縱然手術對痔瘡、肛周膿腫等肛腸外科性質疾病的療效甚為確切, 但術後排便、換藥等過程中的痛苦亦很明確, 為此, 我們特別強調這一簡便廉效的護肛之法——撮穀道。

“撮穀道”簡便易行, 完全不受環境、地點、時間的限制, 無論工作生活、會場內外, 亦或是行走坐立、言談說笑之時, 皆可默默進行。 其具體方法是:放鬆全身, 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 配合收氣, 舌舔上齶, 向上收提肛門, 稍閉氣, 然後慢呼, 每次反復10至20次, 每日3至5次為宜。 因而有學者將此過程概括為“吸、舔、撮、閉”四字訣。

“撮穀道”對於呵護肛門、預防肛腸疾病的發生、鞏固肛腸手術療效、改善會陰肌群的整體功能大有益處。

通過此法可以預防盆腔靜脈瘀血, 增強血液迴圈, 同時還可以使整個盆腔肌肉得到運動鍛煉, 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群。 此外, 此法對冠心病、高血壓病、下肢靜脈曲張等慢性疾病, 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作者/李成能 周宸羽(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