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比京劇影響力還大

昆曲, 又稱昆劇、昆腔、昆山腔, 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紀中葉)即產生于蘇州昆山一帶, 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余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 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 同屬南戲系統。

昆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區域, 開始只限于蘇州一帶, 到了萬曆年間, 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 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 這樣昆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昆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被稱為"百戲之祖, 百戲之師", 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即時, 無錫昆曲社對昆曲起到了繁榮推廣的作用。 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 它的基礎深厚, 遺產豐富, 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 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 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 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 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在語言上, 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 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

昆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 加上完美的舞臺置景,

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 許多地方劇種, 如晉劇、蒲劇、湘劇、川劇、贛劇、桂劇、越劇、閩劇等, 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哺育和滋養。 昆曲中的許多劇本, 如《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 都是古代戲曲文學中的不朽之作。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 曲牌則有許多與宋詞元曲相同。 這為昆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同時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樂家, 這其中梁辰魚、湯顯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漁、葉崖等都是中國戲曲和文學史上的傑出代表。

2001年5月18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佈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 共有19個申報項目入選, 其中包括中國的昆曲藝術,

中國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19個國家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