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不得了|這位老人沒上過學,卻精通各種傳統樂器,還會自製大管弦樂器

家住龍文區朝陽鎮後店村樟山社、今年67歲的王添根, 是當地聞名的樂器癡迷者。 雖沒有上過學, 卻憑著悟性和個人自學, 精通琵琶、二胡、鑼鼓等各種傳統樂器, 近7年來, 他還摸索製作了100多件大管弦。

△ 王添根拉樂器

走進王添根的家裡, 一個專門用來擺放各種樂器的房間, 大管弦是其中的“主角”。 而房間外面約15平方米的露臺就是他的工坊, 擺放著鋸子、斧頭、刨刀、電鑽等工具。 對於自已為何有這樣的興趣愛好時, 王添根介紹說, 由於從小家裡窮, 沒有讀過書。 在18歲的時候參加村裡文藝宣傳隊, 耳需目染的他,

從那時起對各種傳統樂器充滿了興趣。 22歲的時候, 文藝宣傳隊解散了, 但是在農活空閒之餘, 自已還會跟著村裡那些父輩的人一起學著彈奏各種樂器。 特別是對鑼鼓比較喜愛, 村裡有紅白事的時候, 都會參加那些樂隊的彈奏。

△ 王添根家裡做好的大管弦

在47歲的時候, 龍海有一個薌劇團請他為劇團伴奏, 負責鑼鼓。 而由於跟著薌劇團到處演出, 就接觸到了更多的樂器。

“在劇團, 我仔細觀察那些人是怎麼使用樂器的, 跟著一點點比劃, 有時候也借樂器體驗。 ” 王添根說。

就這樣, 雖然不懂簡譜, 但對於音樂卻有超于常人的認知, 很多樂器對王添根都是無師自通, 就是憑著感覺拉, 用不了幾天, 一首曲子就能拉得像模像樣, 慢慢的他學會演奏不少樂器。

△ 王添根家裡的部分樂器

在王添根60歲那年, 偶然一次, 他拿著別人的大管弦翻來覆去研究了很久, 覺得構造十分簡單的東西, 自己可以嘗試做一個。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他開始製作第一把樂器 。

“做這把大管弦完全靠模仿, 哪個位置開孔, 弦拉多長, 都是依葫蘆畫瓢。 ” 王添根告訴筆者。

兩天后他製作出第一把大管弦, 當大管弦在他手中發出聲音的時候, 他心情異常激動, 看見自己製作的大管弦還不錯, 王添根有了信心。 就這樣, 在接下來7年多時間裡, 100餘件大管弦陸陸續續從王添根手中誕生。 琴筒、琴弦、琴杆、琴弓等每一個部件都要精細無誤, 演繹出來的曲子會充滿韻味。 王添根說, 大管弦製作的材料用的是竹子和棕櫚樹幹,

都很講究。 其中的竹子是他跟著劇團在泉州安溪演出時, 從別人那裡得知當地的竹子比較好, 適合做樂器。 所以專門跑到山上去砍, 然後帶回來放上一年多, 經過各種處理後才能使用。 大管弦製作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安音位, 要反復調試, 聆聽傳出的音律是否純正。

“這些也是憑感覺, 我製作出來的大管弦沒有出現過廢品。 ” 王添根自信地說。

△ 製作樂器的部分工具

問到一把樂器能賣多少錢, 王添根顯得有些靦腆。 他說, 自己還是個新手, 沒法和那些專業師傅比。 有些買的人不在乎價格多少, 在乎的是這把樂器自已喜歡不喜歡, 所以價格幾百元至上千元的都有。 七年多來, 王添根賣出去了90多件三管弦,

最遠的賣到了晉江。

由於年紀大了, 如今王添根不再跟著薌劇團到處演出了, 除了專心製作大管弦外, 每當閒暇時, 他就會和村裡幾個熱愛薌劇彈唱的老人一塊兒喝喝茶、彈彈琴。 看著滿地的鉋子、鑿子、刻刀和一張張製作好的凝結著自己智慧和心血的樂器, 王添根樂在其中, 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文 :鄭季華 | 圖:沈少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