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時評|新能源汽車17回顧與18展望

在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增長和2016年行業整頓治理後, 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恢復高增長, 全年新能源汽車預計突破70萬台, 實現較快增長。 根據乘聯會資料, 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實現10個月的月度連續環比增量, 11月乘用車批發突破8萬台, 預計全年新能源乘用車55萬台, 同比增速70%左右。 客車和專用車的1~11月銷量13.3萬台, 預計全年18萬台。

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月度走勢是低起步、持續走強, 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政策引導市場、逐步規範性發展。 政策是新能源汽車的指揮棒, 所有新能源汽車產品和企業的應對都是面向政策的應對,

由此導致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 我國以補貼標準為基礎, 前期技術門檻並不是特別高, 企業能夠達到准入目錄就可以了。

第二是補貼的大幅降低。 由於前期補貼的標準過高, 導致了企業形成以補貼為核心的推動策略, 而以補貼為核心就形成了嚴重問題。 因此, 2017年國家調整了補貼的目錄、補貼標準, 比如客車補貼, 其中大客從50萬調到了30萬, 調了40%—70%的比例, 這也是一個超強力度的合理下調。

第三是新能源產品目錄發佈推動新品順利投放。 2016年是新能源政策調整期, 1~3月份發佈了三批目錄, 12月份發了兩批目錄, 4~11月份沒有目錄, 沒有目錄就沒有生產的資格, 沒有生產的資格就沒有拿補貼的資格,

所以形成了市場停頓的狀態。 2016年實際上處於停滯期和逐步恢復期的狀態。 現在來看, 國家新能源管理的法治化進程特別好, 2017年每個月都在發佈新的目錄, 一到十一批目錄已經順利發佈, 市場表現很好。

此外, 新能源汽車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推動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已經建立。 9月28日, 工信部等五部委印發《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該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政策旨在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管理長效機制, 促進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雙積分政策是在部分國企新能源不強、外資新能源沒投入的背景下, 歷經多年磨合、衝破國際阻力的重要政策,

必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由大變強的趨勢予以有效的推動。 雙積分政策能夠有效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占比, 有利於傳統燃油車的轉型升級。

2017年,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達到17%, 大幅領先於合資品牌的0.3%, 這也是自主品牌自主掌握產品規劃和政策支援的共同結果。 未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仍有巨大的潛力, 但隨著政策推動, 未來合資品牌也會加速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提升。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的推進方面比合資品牌堅決, 而且自主品牌掌握產品設計主導權, 而合資企業必須要外方輸入產品, 因此自主品牌有充分的優勢地位。

隨著2018年補貼政策的調整,

企業的新能源產品必須重新設計和實驗, 因此, 必然會影響到第1季度的銷售, 因此, 對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應過度樂觀。

不過, 隨著2019年的新能源雙積分政策的實施、電池技術的進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車的產銷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因此, 2018年是限購城市增量少、非限購未啟動的市場空檔期。 而雙積分政策在2019年實施, 因此, 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準備期設定在2019年的較多。

(本文作者系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秘書長 崔東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