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黃庭堅最美手劄,都在這了!

黃庭堅像

黃庭堅, 字魯直, 號山谷道人, 涪翁, 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世稱“黃山谷”。 北宋詩人,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學蘇軾門下, 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 開創江西詩派。

▲黃庭堅《教審帖》 紙本 27.1 × 43.1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出身于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 父親為著名詩人, 與當時的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 自小聰慧過人, 一生命運多舛, 仕途坎坷, 與蘇東坡極為相似, 熱衷佛老, 也不遜于蘇。 《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 天成性得”, 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 善行草書, 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餘年,

初以周越為師, 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 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 乃得古人筆意。 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蹟, 乃窺筆法之妙。 ”

▲黃庭堅《致天民知命大主薄書》, 此帖亦稱《與天民知命書》, 《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釋文》稱《家書》, 《大觀錄》稱《家書帖》, 《墨緣匯觀》稱《天民知命帖》, 《珊瑚網》稱《手簡一通》。 行書。 紙本。 信劄一則。 縱25.5釐米, 橫45.9釐米。 書于北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 行書 , 紙本。 縱29.3cm, 橫3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荊州帖》 行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致雲夫七弟尺牘》紙本行書 32.6×65.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雲夫七弟:得書, 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 開慰無量。 諸兄弟中有肯為眾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 覆議昏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

合族固, 幾為完書矣c但欲為其中有才行者立小傳, 尚未就耳。 龐老《傷寒論》無日不在油案間, 亦時時擇默識者傳本與之。 此奇書也, 頗校正其差誤矣, 但末下筆作序。 序成, 先迭成都開大字板也, 談信可寄矣。 蘄州州藏記亦不忘, 但老來極懶, 故稽緩如此耳。 壽安姑、東卿一月中俱不起, 聞之悲塞。 二子雖有水皚為生資, 子顧弟喬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 計子顧必能盡力矣。 叔母不甚覺老否?徐氏妹孀居, 如何調護令不爽邪?無期相見, 千萬為親自愛。 十月十日, 兄庭堅報雲夫七弟。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牘》紙本行書 27.8×47.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昌州使君景道。 宗……秀也。 往余與公壽景珍遊。 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 今頎然在朝班。

思公壽景珍不得見。 每見景道。 尚有典刑。 宣州院諸公。 多學餘。 道。 書。 景道尤喜餘筆墨。 故書此三幅遺之。 翰林蘇子瞻。 書法娟秀。 雖用墨太豐。 而韻有餘。 於今為天下第一。 餘書不足學。 學者輒筆愞無勁氣。 今乃舍子瞻而學餘。 未為能擇術也。 適在慧林。 為人書一文字。 試筆墨。 故遣此。 不別作記。 庭堅頓首。 景道十七使君。 五月七日。

此帖亦稱“與景道使君書”。 紙本, 縱27.8、橫47.4釐米。 被《戲鴻堂法書》、《玉煙堂帖》、《海甯陳氏藏真帖》等叢帖收錄。 被《戲鴻堂法書》、《玉煙堂帖》、《海甯陳氏藏真帖》等叢帖收錄。

▲黃庭堅《致景道十七使君詩》紙本行書 26.7×28.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映日低風整復斜。 綠玉眉心黃袖遮。 大樑城裡雖罕見。 心知不是牛家花。 九疑山中萼綠華。 黃雲承韤到羊家。

真筌蟲蝕詩句斷。 猶託餘情開此花。 仙衣辟積駕黃鵠。 草木無光一笑開。 人間風日不可耐。 故待成陰葉下來。 湯沐冰肌照春色。 海牛。 壓。 押簾風不開。 直言紅塵無路入。 猶傍蜂須蝶翅來。 右和王仲至少監詠姚花四首。 用其韻

▲黃庭堅《致無咎通判學士帖》(《南康帖》) 紙本行書 30.8×64.7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庭堅叩頭。 比因南康簽判李次山宣義舟行。 奉書。 並寄雙井。 計夏末乃得通徹耳。 急足者伏奉三月六日手誨。 審別來侍奉萬福。 何慰如之。

惠寄鮑詩、楊(揚)州集。 實副所望。 廣陵四達之沖。 人事良可厭。 又有送故迎新之勞。 計得近文字之日極少。 然旨月‘之奉易豐。 又弟甥在親前。 此亦人生極可意事。 且主人相與。 平生傾倒。 徐複何言。 聞說文潛有嘉除。

甚慰孤寂。 但未知得何官耳。 山川悠遠。 臨書懷想不可言。 千萬為親自重。 搏前頗能剛制酒否。 每思公在魏時多小疾。 亦不能忘念。 不次。 庭堅叩頭。 上 無咎通判學士老弟。

五月五日。

▲《行書小子相帖》紙本 縱31.3釐米 橫33.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黃庭堅《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尺牘》, 亦稱《尺牘》、《明叔少府》, 行書, 紙本, 信劄一通。 縱28.8釐米, 橫17.5釐米。

釋文:庭堅頓首。 承見諭。 早當過此。 延佇甚久。 何以不至耶。 雪寒。 安勝否。 大軸今送。 然勿多示人。 或不解此意。 亦來索。 匠石斫鼻。 則坐困矣。 庭堅頓首。 明叔少府同年家。

▲黃庭堅《君宜帖》, 紙本, 行書, 縱26.9釐米, 橫37.7釐米。

▲黃庭堅《題王詵詩帖》, 紙本, 行楷書, 縱29.2釐米, 橫22.3釐米。

▲黃庭堅《雪寒帖》(又稱《致明叔同年尺牘》) 紙本行書 28.8×17.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黃庭堅《雪寒帖》亦稱《明叔少府》、《致明叔少府尺牘》 行書 紙本28.8 × 17.5cm,凡6行,61字。無書寫時間,從筆法、結體、風格等方面綜合比較,與《動靜帖》、《致明叔同年尺牘》非常接近,大致書於紹聖年間。

鈐有“漢齋”、“原璧”、“吳楨”、“陳定”等印記。

《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此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灑脫飄逸。筆劃轉折,亦中規入距。

▲黃庭堅《山預帖》,行書,紙本,31.2×26.8cm,凡6行,84字。書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五月間。

▲黃庭堅跋李公麟《五馬圖卷》,行書。

▲黃庭堅《齊君帖》 紙本行書 27.8×48.5cm 崇寧三年(1104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黃庭堅《雪寒帖》亦稱《明叔少府》、《致明叔少府尺牘》 行書 紙本28.8 × 17.5cm,凡6行,61字。無書寫時間,從筆法、結體、風格等方面綜合比較,與《動靜帖》、《致明叔同年尺牘》非常接近,大致書於紹聖年間。

鈐有“漢齋”、“原璧”、“吳楨”、“陳定”等印記。

《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院。此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灑脫飄逸。筆劃轉折,亦中規入距。

▲黃庭堅《山預帖》,行書,紙本,31.2×26.8cm,凡6行,84字。書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五月間。

▲黃庭堅跋李公麟《五馬圖卷》,行書。

▲黃庭堅《齊君帖》 紙本行書 27.8×48.5cm 崇寧三年(1104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