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最古的中山王酒

1977年, 在河南省平山縣地區發掘戰國時中山王的墓。 在整理出土文物時, 發現有兩個裝有液體的銅壺, 這兩個銅壺分別藏於墓穴東西兩個庫中。 外形為一扁一圓。 東庫藏的扁形壺, 西庫藏的圓形壺。 兩個壺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緊的銅蓋。 該墓地勢較高, 室內乾燥, 沒有積水痕跡。 發掘人員當場將這兩個壺的生銹的密封蓋打開, 發現壺中有液體, 一種青翠透明似現在的竹葉青;另一種呈黛綠色。 出土時, 兩壺都鏽封的很嚴密, 啟封時, 酒香撲鼻。 這兩種古酒竟能儲存二千多年, 至今不壞, 證明了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年至221年),

我國的釀酒技術已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

故宮博物院於1978年10月委託北京市發酵工業研究所對壺中的液體進行鑒定。 11月, 北京市發酵工業研究所派人去故宮博物院取樣鑒定。 從外觀察, 兩個壺整體完好, 並不滲漏。 首先將東庫的扁形壺打開, 開蓋時有特殊氣味, 其壺內液體未滿至壺口, 壺壁沒有液體下降的痕跡, 液體呈淺翡翠綠色, 透明, 有很多像泥土狀的棕色沉澱物。 壺底有少量的銅銹塊。 壺中有一塊直徑大約5釐米呈扁橢圓形鴨蛋狀的固狀物;將西庫圓壺打開, 開蓋時也有特殊氣味, 壺內液體也未至壺口, 但壺壁上有液體下降5釐米的痕跡。 液體呈黛綠色, 發暗, 不太透明。 壺底有很多沉澱物。

鑒定人員用虹吸法將兩壺內的液體分別轉移到玻璃瓶內。

並用廣口瓶提取部分樣品到化驗室進行查驗。 12月完成鑒定, 綜合分析為:

1、兩壺液體均含有乙醇;2、液體的沉澱物很多, 不是蒸餾酒;3、不含有酒石酸鹽, 故不是水果酒;4、含氮量較高, 含有乳酸、丁酸。 確定氮是屬於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物質。

根據化驗結果, 判定該液體為奶汁或穀物釀造的酒。 有些專家認為是一種配製酒, 因壺中鴨蛋形固狀物是人為加進去的, 作為藥材或香源在酒中進行浸漬泡制。

總之, 無論中山王酒是奶汁酒還是穀物酒或是配製酒, 它是我國也是世界是現存最古老的酒。 距今已有2200餘年之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