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衛·史文森——“耶魯模式”的機構投資教父

全球機構投資者都在學習“耶魯模式”, 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被稱為機構投資界的巴菲特。 相比于巴菲特以公司為主的傳統價值投資模式, 依靠個人的多元智慧;史文森則有點另類投資的味道, 更加依賴整個團隊的力量。

美國大多數頂級學府都有捐贈基金會。 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由校友、公司、非營利組織等捐贈形成, 投資組合形式多變, 廣泛涉及股票、債券、房地產、私募股權等領域, 其投資收益是美國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運營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大學投資方面, 哈佛(Harvard)和耶魯(Yale)的捐贈基金表現強勁。

1985年, 當時年僅31歲的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出任耶魯的首席投資官。 31年間, 耶魯捐贈基金規模從最初的13億元到254億美元, 創下了年回報率12.9%的好成績(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年化回報約為7.4%, 1970年至1982年, 耶魯捐贈基金年均淨收益率僅為6.5%)。 耶魯的表現更是超過了美國最大的哈佛基金(資產規模達到365億美元), 1996年以來哈佛基金的年化淨回報率為10.4%。

耶魯模式最為重要的三個特徵:其一, 高度分散化;其二, 偏好股權類具有高收益潛力的資產類別;其三, 偏好非傳統、低流動性的私有資產, 並進行主動管理。 耶魯捐贈基金配置的資產包含以下8類:絕對收益(對沖基金)、美股、美債、海外股票(包括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私募股權、自然資源、房地產和創投基金。

基於長期資產增值的目標, 耶魯捐贈基金的資產配置明顯偏向於股權類資產, 包括美股、海外股票、私募股權、自然資源、房地產和創投基金, 總計占基金價值的70%至80%。

史文森主導的“耶魯模式”使他成為機構投資的教父級人物。 他著有《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兩本書, 涵蓋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最理性和全面的分析。 《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一書在西方被譽為機構投資的聖經。

史文森不僅投資業績出色, 還為世界各大機構輸送了無數優秀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 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賓夕法尼亞、衛斯理等大學的首席投資官都是斯文森的徒弟。

耶魯校友張磊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張磊祖籍河南, 本科就讀中國人大, 畢業後赴美國耶魯大學讀碩士, 2005年獲得耶魯捐贈基金的3000萬美元初始資金, 回國創立高瓴資本。 12年後, 高瓴資本管理著約300億美元的資產, 是亞洲規模最大, 業績最好的股權投資基金之一。

史文森的成功之道在於, “主動管理, 進行多樣化的投資, 積極開闢第二戰場, 未雨綢繆”。 這也被重陽投資的裘國根稱之為“價值接力賽”。 但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 還是好好堅守“好生意、好公司和好價格”, 畢竟資產規模遠達到機構的級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