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FENG說」冬至放假專為吃吃吃!——咱老祖宗的冬至過的……那叫一個爽!

冬至也稱“冬節”、“長至節”、“亞歲”。 據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周公就使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冬至可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呢!

冬至的由來

古人認為冬至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呢!

過節源於漢代, 盛于唐宋, 相沿至今。 在漢朝, 冬至這天, 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 例行放假。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 君子安身靜體, 百官絕事, 不聽政, 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軍隊待命, 邊塞閉關, 商旅停業, 親朋各以美食相贈, 相互拜訪, 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小編只看到了“放假”兩個字~~古人假期很多嘛……羨~慕~!

冬至的傳說影響了它的“吃”

傳說(一)冬至餛飩夏至面

根據記載, 最早咱老北京的說法是“冬至餛飩夏至面”而不是現在的“冬至餃子夏至面”。 您肯定要問:為啥是餛飩?說法挺多, 一種說是“餛飩之形有如雞卵, 頗似天地混沌之象, 故於冬至日食之。 ”聽著還怪玄乎的;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漢朝北方匈奴常騷擾邊疆百姓, 而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 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 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 取“渾”與“屯”之音, 呼作“餛飩”, 恨它就吃了它~吃的同時祈求平息戰亂,

過上太平的日子。

傳說(二)吃冬至的餃子不受凍

現在的北方還有很多地方管餃子叫做“捏凍耳朵”。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恰逢冬至, 大雪紛飛, 寒風刺骨。 他看見沿途相親們衣不遮體, 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 心裡非常難過, 就叫其弟子搭起醫棚, 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 撈出來剁碎, 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 再放下鍋裡煮熟, 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 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來, 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 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 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 也有的稱它為“餛飩”和“燙麵餃”。

傳說(三)赤豆糯米飯——驅疫鬼, 防災病

在江南水鄉, 冬至之夜全家必然歡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飯。 這個習俗的來歷還帶點兒神秘恐怖色彩呢~

相傳, 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 他的兒子不成才, 作惡多端, 死於冬至這一天, 死後變成了疫鬼, 到處殘害百姓。 百姓們發現這個疫鬼的弱點竟然是害怕赤豆, 於是, 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 用以驅避疫鬼, 防災祛病。

冬至的起居宜忌

冬至在中醫養生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 親們可多多注意啦!冬至到小寒、大寒, 是最冷的季節, 降溫馬上會隨之而來哦!

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 患“中風”者增多, 因此, 在寒冬季節, 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 要特別提高警惕, 謹防發作!天冷易凍傷, 美女們, 過了今天,

請注意增添衣物哦, 穿的太少可容易把美麗變病痛呐~嘿, 小編不多說啦, 老媽叫我吃餃子去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