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人,救救中國畫!

一部輝煌的文明史與貧弱恥辱的歷史, 承載了中國文化。 我們有過亡國的歷史, 卻沒有文化斷代的記錄。

改革開放、經濟繁榮, 祖國迅速崛起, 引發世界關注。 在人民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 世界也在關注著我們的文化發展。

文化的亂象和扭曲, 人心的浮躁和貪婪引起世界的震驚和恐慌。

真正的藝術家在寂寞中熔鑄, 優秀的藝術在世俗中沉吟, 邊緣化的藝術家保持沉默。

中國畫的文脈斷代, 鮮紅的血液慢慢流失, 文人的脊樑在一天天垮塌, 精神頹廢, 信仰迷茫, 傳統文化丟失, 靈魂被“名利”沖散。

宣紙上的創作,

已經不完全是中國畫了。 沒有“筆墨”, 沒有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沒有文化內涵和修養, 滿紙的浮躁。 “素描皴”代替“書寫筆意”。 畫展巧立名目, 竭盡花樣, 然而, 其作品猶如一娘所生。

中國畫墜入大忽悠時代!

因為對傳統文化沒有精深的研究, 耐不住寂寞,

所以忽悠;

因為概念模糊, 把“焦墨”當作“黑”、忽略了“氣韻生動”之要素, 所以忽悠;

因為筆墨功夫膚淺, 沒有文化支撐, 所以忽悠;

因為名利確實充滿誘惑, 自身修養難以抵抗, 所以忽悠;

因為政府開明, 言論自由, 缺少自律, 所以忽悠。

我們不需要拿西方繪畫來“改造”中國畫, 用西方繪畫語言、名詞、審美標準、審美理念來評頭論足, 更反對把中國文化貶得一文不值。

教育失去重心, “改良”斷了文脈, 中國畫有逐漸西化的趨勢。

這種唯利是圖的文化亂象, 這種粗製濫造的文化垃圾, 這種文脈香火瀕臨絕種、傳承斷代, 正宗中國畫傳人少而又艱難的趨勢, 直接摧殘和影響了中國畫的健康發展。

藝術無國界, 藝術無階層, 藝術無權威, 因為只有創造才能稱得上是藝術,

也只有藝術作品才是檢驗藝術家的唯一標準。

“乘風好去, 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棄疾)

古人以文化為基礎, 道德為信仰, 用生命追求藝術的真諦。

中國畫有養育人類精神的功能。 所以, 中國畫, 要求畫家必須有修養。

本人必須“補課”, 補國學, 補文學, 補修養, 補人生, 補做人, 靜心, 淨身, 境界, 抱樸守真。

一、要有詩人情懷。

古人雲:畫是有形詩, 詩是無形畫。 畫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文人。 要有詩人的浪漫情懷, 哲學家睿智的目光, 高人賢達純潔的慧根。 畫家每天面對的不是筆墨技法問題, 是文化, 是哲學。

要有感動天地的真情, 接天地之靈氣, 吸納人生真善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畫家要創造一種能與天地溝通的語言, 修得法眼,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正法, 供蓮花之作, 以養精神。 眼力不及未必無。 開啟一孔天目, 就得一層境界。

二、要博覽天地古今, 博識, 博養, 博積, 博悟, 博情, 博膽, 無求, 無欲。

“惟有深刻之修積,

淵博之見識, 先使內心充實, 乃是氣韻出發點。 ”

向古今賢者學習。 知古人之精華, 以防覆轍;知古人之心曆, 以明我見;知古人之筆墨, 以創我法;知古人之情懷, 以積我養。 貼進自然, 融進生活。 寫生, 要對自然細細品味:初品其味, 貌也;再品其味, 質也;三品其味, 氣也;四品其味, 神也;五品其味, 法也。 要讀懂中國文化。 其道理猶如品畫:觀其形色, 低層;觀其筆墨, 中層;觀其意象, 高層。

“皴法”, 源于自然, 成于智者。 自然是“皴法形態”產生的唯一途徑。

三、筆墨鑄造:“筆墨”是中國畫的語言,“線、點”又是語言中的核心元素。

筆墨含性,性必修,筆墨之道,貴在用水。筆墨初始,氣化萬象,受畫家自身修養、情緒、狀態的影響,產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筆墨形態。筆墨形態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味素,就是個性化筆墨意境。所以,中國畫的筆墨是一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抽象的筆墨在深層面蘊藏著一個永遠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遠說不清,也不能說清的人文哲學命題。筆墨意境玄妙神奇,“見用於神,藏用於人”。文中三隻眼,畫中象外象。

四 、人生修養,以文載道,畫見其心。

文、畫分家,靈魂出竅。“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溺”。清風雨露絹上客,藍天白雲大唐詩。明月清風酒,高山流水琴。

五色不亂其目,五言不上其玄,閉門三昧,沉心三真六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永字八法。心齋無所有,“三玄”枕邊花。(《莊子》《老子》《周易》),有形迷蒙無形玄,天地無色道自圓。若能悟到老夫意,太極圖裡可耕田。半部論語吃掉我青春年華,家有丹青五百卷,蘊藏了我一顆無為之心。

曲高不守和寡,陽春紅蓮白雪。對窗夜雨,吐故納新,求得機杼一家,別出心裁,不落窠臼。

十年寒窗苦,只求夢中圓。貽笑大方客,守拙心田園。獨佔山水有清音,橫臥八荒也風流。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一“寫”一“畫”體現出東西方繪畫的兩大特點和要求。畫家的成長離不開兩個“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脈基因。兩個“修養”:一是富足之“玩”養,二是貧窮之歷練。中國畫的核心語言是“線”、“點”,這個“線”“點”是書法筆意在中國畫中的延伸和演變。中國畫的基礎是文化,中國畫的境界是哲學,創造中國畫的人是修養。

中國畫有“兩個意境”:一是“筆墨意境”,二是“詩化意境”,“兩個意境”互為作用,才能創造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筆墨”和文化素養是畫家安身立命的大問題。筆墨是什麼,“是非常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無縹緲的,出世的思想的符號”。藝術家要善於在別人司空見慣的地方,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要善於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宣導一“字”之師的良好文風。

是誰打斷了文人的脊樑,是“方孔先生”。所以我們要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

文化自先秦開始,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文化起源于宗教,服務於宗教,成熟獨立之後,依然肩負著成教化,助人倫之神奇使命,藝術家的創造也始終是鬼使神差,天設地造,充滿玄妙。

返璞歸真,正本清源,還原藝術一個真。返璞是修養,歸真是境界,返璞不是復古,歸真不是還俗。

天地養我之正氣,我養藝術之靈魂。

江山一統高士閑,半壺小酒如春眠。

臥吟危橋天地醉,南籬硯池月上圓。

小藝術迎合時代,大藝術引領時代。

文人——挺起你的脊樑,救救中國畫!

文字轉載,侵權聯繫刪除,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三、筆墨鑄造:“筆墨”是中國畫的語言,“線、點”又是語言中的核心元素。

筆墨含性,性必修,筆墨之道,貴在用水。筆墨初始,氣化萬象,受畫家自身修養、情緒、狀態的影響,產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筆墨形態。筆墨形態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味素,就是個性化筆墨意境。所以,中國畫的筆墨是一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抽象的筆墨在深層面蘊藏著一個永遠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遠說不清,也不能說清的人文哲學命題。筆墨意境玄妙神奇,“見用於神,藏用於人”。文中三隻眼,畫中象外象。

四 、人生修養,以文載道,畫見其心。

文、畫分家,靈魂出竅。“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溺”。清風雨露絹上客,藍天白雲大唐詩。明月清風酒,高山流水琴。

五色不亂其目,五言不上其玄,閉門三昧,沉心三真六草,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永字八法。心齋無所有,“三玄”枕邊花。(《莊子》《老子》《周易》),有形迷蒙無形玄,天地無色道自圓。若能悟到老夫意,太極圖裡可耕田。半部論語吃掉我青春年華,家有丹青五百卷,蘊藏了我一顆無為之心。

曲高不守和寡,陽春紅蓮白雪。對窗夜雨,吐故納新,求得機杼一家,別出心裁,不落窠臼。

十年寒窗苦,只求夢中圓。貽笑大方客,守拙心田園。獨佔山水有清音,橫臥八荒也風流。

中國畫是“寫”出來的,一“寫”一“畫”體現出東西方繪畫的兩大特點和要求。畫家的成長離不開兩個“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脈基因。兩個“修養”:一是富足之“玩”養,二是貧窮之歷練。中國畫的核心語言是“線”、“點”,這個“線”“點”是書法筆意在中國畫中的延伸和演變。中國畫的基礎是文化,中國畫的境界是哲學,創造中國畫的人是修養。

中國畫有“兩個意境”:一是“筆墨意境”,二是“詩化意境”,“兩個意境”互為作用,才能創造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筆墨”和文化素養是畫家安身立命的大問題。筆墨是什麼,“是非常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無縹緲的,出世的思想的符號”。藝術家要善於在別人司空見慣的地方,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美;要善於從別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宣導一“字”之師的良好文風。

是誰打斷了文人的脊樑,是“方孔先生”。所以我們要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關注民族文化的發展。

文化自先秦開始,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文化起源于宗教,服務於宗教,成熟獨立之後,依然肩負著成教化,助人倫之神奇使命,藝術家的創造也始終是鬼使神差,天設地造,充滿玄妙。

返璞歸真,正本清源,還原藝術一個真。返璞是修養,歸真是境界,返璞不是復古,歸真不是還俗。

天地養我之正氣,我養藝術之靈魂。

江山一統高士閑,半壺小酒如春眠。

臥吟危橋天地醉,南籬硯池月上圓。

小藝術迎合時代,大藝術引領時代。

文人——挺起你的脊樑,救救中國畫!

文字轉載,侵權聯繫刪除,圖片來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