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們用了多少年,才拍出今天的《國家寶藏》?

壹讀百科

《國家寶藏》不僅帶火了文物, 更讓大家見識到了守護文物的“博物館天團”。

這場“華山論劍”以近年活成“網紅”的故宮為首,

集結了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網友紛紛驚呼:原來博物館也可以如此酷炫。

可大家知道麼, 為了組出如此豪華的局, 中國博物館走過了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

催節目組快點更新的壹讀君 | 哈哈

“收藏”這個愛好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是一以貫之的, 因此博物館的原型在華夏大地上很早就出現了。

周代將藏寶之所稱為“天府”、“玉府”。 凡國之重器、寶器都收納其中, 每逢大喪、大祭便展陳出來, 結束之後又繼續珍藏。

漢朝時建立了“天祿”、“石渠”、“蘭台”作為收藏國家寶物和圖書的專門機構, 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舉措。

等到大藝術家宋徽宗當皇帝, 皇室收藏的古玩字畫數以萬計, 並有官方論著留存於世。 不僅皇室, 私人收藏也蔚然成風, 歐陽修、趙明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歐陽修撰寫的《集古錄》是金石研究的開山之作, 趙明誠的《金石錄》則進一步發展了該領域的研究, 另有呂大臨《考古圖》也為世人所尊崇。

除了政府專門設立的藏寶機構, 古代的苑、園林也成為歷代王室觀賞奇石怪木、珍禽異獸的主要場所。 雖然這些內府庭院都僅對貴族開放, 但收藏、觀賞和文物研究的特徵, 都可看作“博物館”的雛形。

不過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直到19世紀才誕生。

鴉片戰爭的爆發瓦解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 也驚醒了一批經世派人士。 這些人遊歷歐美、日本, 博物館的資訊正是在這個時候傳入進來。 維新運動時期, 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建立博物館的嘗試。 康有為主張博物館不應該被私人據有, 而是應該“開民智而悅民心”。 光緒帝接受了他的想法, 命令總理衙門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例如:

捐集款項, 湊辦學堂、藏書樓、博物院等事,

僅集萬金以上者, 亦請加恩, 獎以小京官虛銜。

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舉動。

但是風雨飄搖的清政府自身難保, 因此近代最初的博物館都是西方傳教士創辦, 比如英國皇家亞洲文會中國支會創立的上海博物院。 直至1905年, 張謇創辦南通博物苑,

中國人才算有了自己的博物館。 不僅如此, 張謇還是博物館理論的奠基人。 他的《上南皮相國請京師建設帝國博覽館議》、《上學部請設博覽館議》等著述, 對有關博物館的一系列問題:從國家博物館的籌建到地方博物館的規劃;從文物標本的徵集到地方博物館的規劃;從文物標本的徵集到藏品收藏保管;從陳列技術到規章管理都或多或少提到了自己的見解。 南通博物院在借鑒西方辦博物館的經驗基礎上與中國本土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此後各地多有效仿, 或建立博物館, 或舉辦陳列。

辛亥革命後, 博物館發展更加顯著。 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部明確規定社會教育司具體負責博物館業務, 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國子監舊址上成立。 任命胡在縉為主任,開始僅以太學禮器百餘件為基本陳列品。這是中華民國的第一家博物館。

廢帝傅儀退位後,“辦理清史善後委員會”成立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推選蔡元培、張學良、于右任等21人為董事,負責“掌理故宮及所屬各處之建築物、古物、圖書、檔案之保管、開放及傳播事宜”,設有秘書處、總務處、古物館、圖書館。1928-1931年間,除各宮殿原有陳設保持原狀部分開放參觀外、又新佈置37個專門陳列室,如宋元明畫陳列室。

到了革命時期,設立的主要是革命歷史博物館。《紅色中華》1932年刊載的《中國工農紅軍優待條例》指出“........死亡戰士之遺物應由紅軍機關或政府搜集,在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展出以表紀念”。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期間,蘇區中央革命博物館正式開放,陳列品有趙博生烈士的公事包,國民黨軍師長張輝瓚的血褲等。

從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這十多年時間是近代中國博物館事業的黃金時期。之後,博物館的發展進入了停滯期,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侵華,一方面是蔣介石的內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博物館僅存25座,館藏品七零八落,奄奄一息。

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國博物館,一場全國性的文物徵集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中央領導人帶頭捐贈,民主人士、社會收藏家等更是紛紛響應;西周青銅器大盂鼎便是由蘇州著名收藏家潘達于捐獻。

這次”輸血“行動效果顯著,成為中國博物館二次騰飛的起點。可以說,如果沒有全民總動員的捐獻,就沒有今天各大館的鎮館之寶。與此同時,中國博物館開始全面轉型。從蘇聯引進的全面反映自然資源、歷史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綜合成就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為各地博物館建設的主流。1956年,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以及會議形成的“博物館是收藏機構、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這奠定了新中國博物館的基本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國博物館“身心”遭到重創,所幸80年代重新迎頭趕上。從1980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博物館新增25座,藏品數量從612萬飆升至1999年的930萬件。1983年,中國博物館學會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開啟了博物館國際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中國博物館的指標已經高居世界首位。到2015年,幾乎每天都會增加一座博物館。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省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幹;公立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行業新格局。綜合類、社會歷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也才有了今天《國家寶藏》中華夏寶藏薈萃一堂的盛況。

參考文獻

1.《中國博物館的歷史沿革及公共服務職能探析》,付鑫,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近代中國博物館起源探析》,張娟娟,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來華外國人所建博物館研究》,李暖,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舊中國博物館歷史述略》,梁吉生,《中國博物館》

5.《新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蘇東海,《中國文化遺產》

6.《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與前瞻》,張柏,《中國旅遊報》

任命胡在縉為主任,開始僅以太學禮器百餘件為基本陳列品。這是中華民國的第一家博物館。

廢帝傅儀退位後,“辦理清史善後委員會”成立並通過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推選蔡元培、張學良、于右任等21人為董事,負責“掌理故宮及所屬各處之建築物、古物、圖書、檔案之保管、開放及傳播事宜”,設有秘書處、總務處、古物館、圖書館。1928-1931年間,除各宮殿原有陳設保持原狀部分開放參觀外、又新佈置37個專門陳列室,如宋元明畫陳列室。

到了革命時期,設立的主要是革命歷史博物館。《紅色中華》1932年刊載的《中國工農紅軍優待條例》指出“........死亡戰士之遺物應由紅軍機關或政府搜集,在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展出以表紀念”。1934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期間,蘇區中央革命博物館正式開放,陳列品有趙博生烈士的公事包,國民黨軍師長張輝瓚的血褲等。

從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這十多年時間是近代中國博物館事業的黃金時期。之後,博物館的發展進入了停滯期,一方面是因為日本侵華,一方面是蔣介石的內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博物館僅存25座,館藏品七零八落,奄奄一息。

為了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國博物館,一場全國性的文物徵集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中央領導人帶頭捐贈,民主人士、社會收藏家等更是紛紛響應;西周青銅器大盂鼎便是由蘇州著名收藏家潘達于捐獻。

這次”輸血“行動效果顯著,成為中國博物館二次騰飛的起點。可以說,如果沒有全民總動員的捐獻,就沒有今天各大館的鎮館之寶。與此同時,中國博物館開始全面轉型。從蘇聯引進的全面反映自然資源、歷史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綜合成就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為各地博物館建設的主流。1956年,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以及會議形成的“博物館是收藏機構、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這奠定了新中國博物館的基本格局。

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國博物館“身心”遭到重創,所幸80年代重新迎頭趕上。從1980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博物館新增25座,藏品數量從612萬飆升至1999年的930萬件。1983年,中國博物館學會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開啟了博物館國際化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中國博物館的指標已經高居世界首位。到2015年,幾乎每天都會增加一座博物館。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省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幹;公立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行業新格局。綜合類、社會歷史類、軍事類、名人類、藝術類、自然類、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競相輝映,也才有了今天《國家寶藏》中華夏寶藏薈萃一堂的盛況。

參考文獻

1.《中國博物館的歷史沿革及公共服務職能探析》,付鑫,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近代中國博物館起源探析》,張娟娟,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3.《來華外國人所建博物館研究》,李暖,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舊中國博物館歷史述略》,梁吉生,《中國博物館》

5.《新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蘇東海,《中國文化遺產》

6.《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與前瞻》,張柏,《中國旅遊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