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反思食品飲料行業:2017年錯過了什麼?2018年還有什麼?

作者:格隆匯·飛鼠溪

一、食品飲料2017年表現

就人的心理因素而言, 吆喝最響的地方是最受投資者青睞的。

拿2017年的港股來說, 最熱鬧的地方顯然是科技、汽車、房地產、保險,

頻出大牛股。 帶頭大哥騰訊先不說, 舜宇、瑞聲、內房三魔頭, 隨便抓到一隻, 2017年就圓滿了。

不過, 從概率上看, 最熱鬧的地方往往不是那麼好賺錢, 賺錢的概率反而不大。 比如, 誰能想到, 10月以來, 手機供應鏈回檔得這麼厲害, 像舜宇, 能從152狂砍到95。

由此可見, 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當你聽到了它, 往往是在最熱鬧, 也是在最危險的時候, 進去是很難賺到錢的, 只能關燈吃面。

吃面就讓我們想起了港股裡相當不熱鬧的板塊:食品飲料。 它一不頭頂人類未來光環, 二不具備業績爆發力, 長年被投資者扔到角落裡是沒話說的, 尤其是港股。 然而隔江相望的A股食品飲料今年在估值推動與業績增長一起發力下, 度過了一個熱鬧非凡的2017年, 帶頭大哥當屬:貴州茅臺(600519.SH)。

香港食品飲料股票要說數量並不少, 但說到品質就要搖頭了。 所以, 監管層給港股通劃個50億的線也是用心良苦, 投資者要意會:小市值公司裡要挖到黃金是非常難的, 成本與收益往往不成比例。

香港食品飲料市值在50億以上的有24只, 如果再砍掉港交所要整治的創業板, 只有23只了。

22只裡面只有澳優(1717.HK)不是港股通標的, 澳優這三年的業績簡直好到爆, 在整個奶粉行業調整下行期, 刷出了逆天的業績, 簡直是優等生中的優等生。 不過, 從估值角度來說, 優等生的澳優連差生雅士利(1230.HK)都比不上, 之前走了一大波, 最近的調整幅度不小。 市場究竟是有效還是無效, 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雅士利今年沒漲沒跌, 業績上面仍然是持續虧損, 還拖累了母公司蒙牛(2319.HK)。 不過蒙牛今年仍然強勢走了一波, 年初至今漲幅達45%。

今年最逆天的乳企顯然是H&H國際(1112.HK), 我習慣叫哈哈國際。 5月12日由於曝出的寶潔選擇權問題, 市場情緒幾近崩潰, 到6月底才恢復, 8月中報出來, 不僅保健品穩健成長, 奶粉業務也重回上升軌道, 估值大幅提升。

乳業下游總體來說, 龍頭的業績是在改善中, 但上游的原奶企業日子仍然不好過。3月輝山乳業崩盤,中國聖牧又遭到伊利拋棄,也跌了40%,現代牧業到目前也跌了超過20%。

再看幾家快消巨頭,達利、康師傅、中國旺旺、統一,今年股價表現都非常喜人。康師傅的速食麵業務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改善,今年繼續延續,並且今年費用大幅壓縮,利潤就出來了。統一上半年仍然受管道調整影響,利潤延續2016年的下滑態勢,從三季度的資料來看,經營狀況有所復蘇。達利15年上市,估值一直被壓得較低,今年業績繼續穩健,估值受到香港整體牛市的提升,漲幅最高。

中國旺旺的表現比較令人意外,9月底以來竟一度漲幅達40%。這點引起了我的一個思考,我在後面討論。

飲料還有一個維他奶,這是我最喜歡的股票,一如既往的穩。儘管剛剛公佈的中報,利潤下滑,但要注意利潤下滑主要是受開拓菲律賓業務的影響,這種波動屬於正常範圍,並不影響公司的護城河。

啤酒股今年的表現也是非常喜人的,香港裡面就兩隻:華潤啤酒與青島啤酒。目前朝日持有的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還沒著落,這批股權的去處極可能觸發中國啤酒業格局由CR5向CR4突破。啤酒業自2014年開始下行,到去年下半年開始企穩,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龍頭啤酒企業的利潤將有相當大的改善彈性。

雖然跟豬有關的股票基本在A股,不過全球最大的豬企萬洲國際在香港,今年表現也非常不錯。萬洲幾乎掌控了美國、中國、歐洲三大桌子上的豬肉,全球化的運營能產生不錯的協同效應,在中國豬肉下行的背景下,萬洲國際實現了穩健的增長。而比較依賴國內市場的中糧肉食就沒這麼幸運了,業績大幅下滑,股價今年基本沒動。

除了中糧肉食,中糧集團下面還有兩家食品飲料公司在香港:中國食品和中國糧油控股。中國食品今年的改革節奏非常快,股價一波一波走得不錯。中國糧油控股相對要遜色許多,牽扯到A股,動作較慢不難理解。

今年表現非常好的還有頤海國際,跟著海底撈一起發展,業績增速非常快。

周黑鴨當初與IGG、美圖齊名,同一天進的港股通標的,熱炒了一波,目前都沉寂下來。

還有三隻,蔔蜂國際、西藏水資源、匯源果汁,意思就不大。

二、三個有意思的案例

所以,可以看到,食品飲料雖然不起眼,但股價漲起來,並不遜色其他板塊多少。這裡面,我覺得有三個案例比較有意思想討論下。

第一個是H&H國際(1112.HK)。看這幾個月來幾乎不停歇的漲漲漲,回想5月12日的市場情緒崩潰(當天大跌12%,一度跌近17%),簡直是恍若隔世的感覺。

5月12日拋掉的投資者面對這個日K線,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食品飲料行業因為經營穩定,大道至簡的PE估值適用性是最高的。一般來說,美股、港股經營還可以的食品飲料股PE都可以在20倍以上,一些大品牌,護城河高的,去到三四十倍也是有的。

5月12日市場情緒崩潰後,哈哈的PE僅12倍左右,比當時的中國旺旺還要低。低PE並不就代表有投資價值,畢竟,便宜是會有便宜的道理。你需要小心地去檢驗市場這麼不待見它的理由到底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基本面,以及它目前的基本面到底是怎麼樣的(它的管理層、財務基礎、管道優勢、運營能力等)。如果基本面上沒有太大問題,那麼即使不看未來,只看過去的積累,這個12倍的PE看起來也是非常非常低的。

而最終的結果是,寶潔的選擇權只是錢的問題,哈哈把它的選擇權買回來了。業績上,半年報出來,不僅保健品這塊穩健增長,奶粉業務也重新回到了增長的軌道上,考慮到明年註冊制奶粉的實施,奶粉業務更有看點,這推動了公司的估值大幅提升,TTMPE由12倍快速上升到27倍左右。

第二個是中國食品(506.HK),中糧集團的改革概念從去年就開始炒,但遲遲不見落地,2017反而先跌了一大波。5月26日宣佈賣掉福臨門是股價拐點的開始,到10月中宣佈賣掉長城並派特別股息又刺激了一波。

中國食品押注的點就是典型的資產剝離。福臨門,長城都像中國食品2016年剝離的金帝巧克力一樣,不賺錢,還佔據公司的日常營運資金。剝離掉,不僅甩掉了包袱,節省了人力、財務、物力資源,還能回收現金,對公司的基本面是大大的改善。

5月份宣佈剝離福臨門之前,中國食品的市值沒有超過80億,最低的時候只有65億左右。如果公司的資產剝離順利,對公司的估值就可以分成三塊:可口可樂;福臨門;長城。參考長城上面的淨資產及飲料行業的PB,剝離長城釋放的價值與當時市值差不了多少。

所以那個時候投資中國食品是安全邊際非常高的。可以這樣來說,今年對中國食品的投資只押注了它的過去,沒有押注未來業績因素。如果要說未來因素,那只有一個,就是剝離的時間點,這個未來因素並不影響公司的基本面。

隨著資產一個一個剝離,市值逐漸上行,再繼續押注中國食品,對未來的因素押注的比例就變大了,比如怪獸飲料,它在中國究竟會表現如何?這取決於未來,而未來的干擾因素非常非常的多,不確定性就變大起來。這並不是說506不可以投,它還有可能的混改、怪獸飲料、甚至包括加多寶,只是說這個時候投它,確定性就不如之前那麼強了。只押注過去的投資是安全邊際最高的。

第三個是中國旺旺(151.HK),這只票可能許多人會覺得蠻詫異的,畢竟,一隻已經老化的品牌,沒多少未來亮點可言。中國旺旺這只票從14年跌下來,15年以來公司持續進行了大規模的回購,不過股價一直沒多少反應,直到今年9月底,突然走了一波,漲幅近40%。

在過去,對於一個老化的品牌,我一般是判了它死刑。所以中國旺旺的持續回購並沒有引起我的關注。複盤發現它漲了這麼多,蠻驚訝的。所以仔細思考了一個問題:一家大企業會轟然倒下嗎?

中國旺旺是一家大企業,不看營收,不看利潤,就看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即使說公司現在衰退了,每年還是幾十億的淨流入,這是許多中小企業夢寐以求而不得的。

有這麼漂亮的現金流,旺旺每年至少兩次的分紅。

而看中國旺旺帳面上的現金,杠杠的,超過100億。

100億的現金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最簡單的,比如回購,變相給股東紅利。中國旺旺的回購手筆不小:

2015年累計回購3.42億股,回購價格集中在6.2到6.5之間;

2016年累計回購3.3億股,回購價格集中在4.7到5之間;

2017年累計回購超過5800萬股,回購價格集中在5.8到6.2之間。

對於旺旺老化的產品來說,100億的現金其實還可以做更多,比如收購。

可口可樂雖然憑著它神奇的棕色飲料稱霸全球,但這款棕色飲料在美國本土自2000年來銷量一直在下滑,不過可口可樂美國本土的銷售並沒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可口可樂除了自己研發了新產品外,也收購了一些品牌,目前可口可樂旗下品牌超過400個。可口可樂可以為這些品牌提供它下面龐大的銷售網路。

除了中國旺旺怎麼用它的現金外,中國旺旺也是非常具有收購價值的標的。不說每年幾十億的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典型的現金牛,旺旺這個品牌也是有收購價值的。我覺得食品飲料公司裡,中國旺旺的名字是取得最好的。這個名字幾乎可以殺死任何一個模仿它的競爭對手,它叫得太好,太容易讓人記住。

康師傅有統一對標,可口可樂有百事可樂對標,旺旺的產品是獨特的,幾乎找不到直接的對標品。所以看銷售費用,旺旺遠遠低於康師傅與統一,看淨利潤率,旺旺幾乎是躺著把錢賺了。

當然,無論是旺旺去收購其他品牌,還是旺旺被收購,都取決於它現在的大股東意思。只是這些因素的存在,當其PE15倍以下時,旺旺就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而今倍受青睞者,未來卻可能日漸衰朽。

這句話,也許適用於中國旺旺。

結語:2018年食品飲料展望

複盤去找理由是很簡單的,而站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去看未來就很難了。

中國經濟從世界上的nobody發展到全球第二,對於食品飲料這樣的傳統行業來說,已經過了野蠻擴張的時代。在現在這種場景下,大食品飲料企業相對來說,要比小食品飲料企業有優勢,有資金優勢,有管道優勢,有人才優勢,地位不會輕易被動搖。

當然,小食品飲料企業並非完全無機會,大食品飲料企業想要吸引每一位潛在消費者,這削弱了它在細分市場對消費者的直接影響力。小企業要在這樣的夾縫中生長並壯大,需要創新能力及精准的行銷,找准它的目標客戶。

這樣的小企業並不是沒有,只是要找到很難。對食品飲料的投資者來說,折騰來折騰去,最終會發現,大道至簡,直接挑品牌不錯的大企業將會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食品飲料行業不像其他行業那樣劇烈變化,100多年前消費者喝可口可樂,今天消費者仍然喝可口可樂,100多年前消費者喝白酒,今天消費者仍然喝白酒。這個行業,品牌是一個很好的護城河。當然,品牌力的持續維持與公司的創新能力、資金優勢、管道優勢等因素有關,它們互相推動,形成良性迴圈。

按照這個邏輯去找,明年看好的食品飲料股有:

華潤啤酒(291.HK):投資邏輯與之前一篇文章《咱不喝白的喝啤的,啤酒股要怎麼挑》一樣,儘管上漲了一波,投資邏輯沒變,在集中度提升的行業背景下,擁有最多占絕對優勢地位區域市場的華潤啤酒利潤彈性最大。

維他奶(345.HK):公司的產品獨特,管道基礎扎實,財務穩健,目前中國的銷售額僅超過香港一點點,在大陸還有廣闊的前景,16年投產的武漢為輻射中國中部北部西部奠定基礎。

H&H國際(1112.HK):目前的估值相對合理,但並不便宜,看好明年註冊制帶來的奶粉行業新格局。

但上游的原奶企業日子仍然不好過。3月輝山乳業崩盤,中國聖牧又遭到伊利拋棄,也跌了40%,現代牧業到目前也跌了超過20%。

再看幾家快消巨頭,達利、康師傅、中國旺旺、統一,今年股價表現都非常喜人。康師傅的速食麵業務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改善,今年繼續延續,並且今年費用大幅壓縮,利潤就出來了。統一上半年仍然受管道調整影響,利潤延續2016年的下滑態勢,從三季度的資料來看,經營狀況有所復蘇。達利15年上市,估值一直被壓得較低,今年業績繼續穩健,估值受到香港整體牛市的提升,漲幅最高。

中國旺旺的表現比較令人意外,9月底以來竟一度漲幅達40%。這點引起了我的一個思考,我在後面討論。

飲料還有一個維他奶,這是我最喜歡的股票,一如既往的穩。儘管剛剛公佈的中報,利潤下滑,但要注意利潤下滑主要是受開拓菲律賓業務的影響,這種波動屬於正常範圍,並不影響公司的護城河。

啤酒股今年的表現也是非常喜人的,香港裡面就兩隻:華潤啤酒與青島啤酒。目前朝日持有的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還沒著落,這批股權的去處極可能觸發中國啤酒業格局由CR5向CR4突破。啤酒業自2014年開始下行,到去年下半年開始企穩,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龍頭啤酒企業的利潤將有相當大的改善彈性。

雖然跟豬有關的股票基本在A股,不過全球最大的豬企萬洲國際在香港,今年表現也非常不錯。萬洲幾乎掌控了美國、中國、歐洲三大桌子上的豬肉,全球化的運營能產生不錯的協同效應,在中國豬肉下行的背景下,萬洲國際實現了穩健的增長。而比較依賴國內市場的中糧肉食就沒這麼幸運了,業績大幅下滑,股價今年基本沒動。

除了中糧肉食,中糧集團下面還有兩家食品飲料公司在香港:中國食品和中國糧油控股。中國食品今年的改革節奏非常快,股價一波一波走得不錯。中國糧油控股相對要遜色許多,牽扯到A股,動作較慢不難理解。

今年表現非常好的還有頤海國際,跟著海底撈一起發展,業績增速非常快。

周黑鴨當初與IGG、美圖齊名,同一天進的港股通標的,熱炒了一波,目前都沉寂下來。

還有三隻,蔔蜂國際、西藏水資源、匯源果汁,意思就不大。

二、三個有意思的案例

所以,可以看到,食品飲料雖然不起眼,但股價漲起來,並不遜色其他板塊多少。這裡面,我覺得有三個案例比較有意思想討論下。

第一個是H&H國際(1112.HK)。看這幾個月來幾乎不停歇的漲漲漲,回想5月12日的市場情緒崩潰(當天大跌12%,一度跌近17%),簡直是恍若隔世的感覺。

5月12日拋掉的投資者面對這個日K線,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食品飲料行業因為經營穩定,大道至簡的PE估值適用性是最高的。一般來說,美股、港股經營還可以的食品飲料股PE都可以在20倍以上,一些大品牌,護城河高的,去到三四十倍也是有的。

5月12日市場情緒崩潰後,哈哈的PE僅12倍左右,比當時的中國旺旺還要低。低PE並不就代表有投資價值,畢竟,便宜是會有便宜的道理。你需要小心地去檢驗市場這麼不待見它的理由到底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基本面,以及它目前的基本面到底是怎麼樣的(它的管理層、財務基礎、管道優勢、運營能力等)。如果基本面上沒有太大問題,那麼即使不看未來,只看過去的積累,這個12倍的PE看起來也是非常非常低的。

而最終的結果是,寶潔的選擇權只是錢的問題,哈哈把它的選擇權買回來了。業績上,半年報出來,不僅保健品這塊穩健增長,奶粉業務也重新回到了增長的軌道上,考慮到明年註冊制奶粉的實施,奶粉業務更有看點,這推動了公司的估值大幅提升,TTMPE由12倍快速上升到27倍左右。

第二個是中國食品(506.HK),中糧集團的改革概念從去年就開始炒,但遲遲不見落地,2017反而先跌了一大波。5月26日宣佈賣掉福臨門是股價拐點的開始,到10月中宣佈賣掉長城並派特別股息又刺激了一波。

中國食品押注的點就是典型的資產剝離。福臨門,長城都像中國食品2016年剝離的金帝巧克力一樣,不賺錢,還佔據公司的日常營運資金。剝離掉,不僅甩掉了包袱,節省了人力、財務、物力資源,還能回收現金,對公司的基本面是大大的改善。

5月份宣佈剝離福臨門之前,中國食品的市值沒有超過80億,最低的時候只有65億左右。如果公司的資產剝離順利,對公司的估值就可以分成三塊:可口可樂;福臨門;長城。參考長城上面的淨資產及飲料行業的PB,剝離長城釋放的價值與當時市值差不了多少。

所以那個時候投資中國食品是安全邊際非常高的。可以這樣來說,今年對中國食品的投資只押注了它的過去,沒有押注未來業績因素。如果要說未來因素,那只有一個,就是剝離的時間點,這個未來因素並不影響公司的基本面。

隨著資產一個一個剝離,市值逐漸上行,再繼續押注中國食品,對未來的因素押注的比例就變大了,比如怪獸飲料,它在中國究竟會表現如何?這取決於未來,而未來的干擾因素非常非常的多,不確定性就變大起來。這並不是說506不可以投,它還有可能的混改、怪獸飲料、甚至包括加多寶,只是說這個時候投它,確定性就不如之前那麼強了。只押注過去的投資是安全邊際最高的。

第三個是中國旺旺(151.HK),這只票可能許多人會覺得蠻詫異的,畢竟,一隻已經老化的品牌,沒多少未來亮點可言。中國旺旺這只票從14年跌下來,15年以來公司持續進行了大規模的回購,不過股價一直沒多少反應,直到今年9月底,突然走了一波,漲幅近40%。

在過去,對於一個老化的品牌,我一般是判了它死刑。所以中國旺旺的持續回購並沒有引起我的關注。複盤發現它漲了這麼多,蠻驚訝的。所以仔細思考了一個問題:一家大企業會轟然倒下嗎?

中國旺旺是一家大企業,不看營收,不看利潤,就看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即使說公司現在衰退了,每年還是幾十億的淨流入,這是許多中小企業夢寐以求而不得的。

有這麼漂亮的現金流,旺旺每年至少兩次的分紅。

而看中國旺旺帳面上的現金,杠杠的,超過100億。

100億的現金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最簡單的,比如回購,變相給股東紅利。中國旺旺的回購手筆不小:

2015年累計回購3.42億股,回購價格集中在6.2到6.5之間;

2016年累計回購3.3億股,回購價格集中在4.7到5之間;

2017年累計回購超過5800萬股,回購價格集中在5.8到6.2之間。

對於旺旺老化的產品來說,100億的現金其實還可以做更多,比如收購。

可口可樂雖然憑著它神奇的棕色飲料稱霸全球,但這款棕色飲料在美國本土自2000年來銷量一直在下滑,不過可口可樂美國本土的銷售並沒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可口可樂除了自己研發了新產品外,也收購了一些品牌,目前可口可樂旗下品牌超過400個。可口可樂可以為這些品牌提供它下面龐大的銷售網路。

除了中國旺旺怎麼用它的現金外,中國旺旺也是非常具有收購價值的標的。不說每年幾十億的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典型的現金牛,旺旺這個品牌也是有收購價值的。我覺得食品飲料公司裡,中國旺旺的名字是取得最好的。這個名字幾乎可以殺死任何一個模仿它的競爭對手,它叫得太好,太容易讓人記住。

康師傅有統一對標,可口可樂有百事可樂對標,旺旺的產品是獨特的,幾乎找不到直接的對標品。所以看銷售費用,旺旺遠遠低於康師傅與統一,看淨利潤率,旺旺幾乎是躺著把錢賺了。

當然,無論是旺旺去收購其他品牌,還是旺旺被收購,都取決於它現在的大股東意思。只是這些因素的存在,當其PE15倍以下時,旺旺就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而今倍受青睞者,未來卻可能日漸衰朽。

這句話,也許適用於中國旺旺。

結語:2018年食品飲料展望

複盤去找理由是很簡單的,而站在當下的時間點上去看未來就很難了。

中國經濟從世界上的nobody發展到全球第二,對於食品飲料這樣的傳統行業來說,已經過了野蠻擴張的時代。在現在這種場景下,大食品飲料企業相對來說,要比小食品飲料企業有優勢,有資金優勢,有管道優勢,有人才優勢,地位不會輕易被動搖。

當然,小食品飲料企業並非完全無機會,大食品飲料企業想要吸引每一位潛在消費者,這削弱了它在細分市場對消費者的直接影響力。小企業要在這樣的夾縫中生長並壯大,需要創新能力及精准的行銷,找准它的目標客戶。

這樣的小企業並不是沒有,只是要找到很難。對食品飲料的投資者來說,折騰來折騰去,最終會發現,大道至簡,直接挑品牌不錯的大企業將會是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食品飲料行業不像其他行業那樣劇烈變化,100多年前消費者喝可口可樂,今天消費者仍然喝可口可樂,100多年前消費者喝白酒,今天消費者仍然喝白酒。這個行業,品牌是一個很好的護城河。當然,品牌力的持續維持與公司的創新能力、資金優勢、管道優勢等因素有關,它們互相推動,形成良性迴圈。

按照這個邏輯去找,明年看好的食品飲料股有:

華潤啤酒(291.HK):投資邏輯與之前一篇文章《咱不喝白的喝啤的,啤酒股要怎麼挑》一樣,儘管上漲了一波,投資邏輯沒變,在集中度提升的行業背景下,擁有最多占絕對優勢地位區域市場的華潤啤酒利潤彈性最大。

維他奶(345.HK):公司的產品獨特,管道基礎扎實,財務穩健,目前中國的銷售額僅超過香港一點點,在大陸還有廣闊的前景,16年投產的武漢為輻射中國中部北部西部奠定基礎。

H&H國際(1112.HK):目前的估值相對合理,但並不便宜,看好明年註冊制帶來的奶粉行業新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