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面對野心家,要學會裝孫子

隰斯彌見田成子, 田成子與登臺四望。 三面皆暢, 南望隰子家之樹蔽之。 田成子亦不言。 隰子歸, 使人伐之。 斧離數創, 隰子止之。 其相室曰:“何變之數也?”隰子曰:“古者有諺曰:‘知淵中之魚者不祥。
’夫田子將有大事, 而我示之知微, 我必危矣。 不伐樹, 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 其罪大矣。 ”乃不伐也。 ——《韓非子·說林》

意譯如下:

山東的齊國本來是薑姓的天下, 但朝中田氏一族勢力日漸壯大, 其家主田成子更是羽翼豐滿, 隱隱有不臣之心。

有一天, 一個叫隰斯彌的人與田成子一起登上了田家的高臺向四周看。 周圍的視野都很通暢。 唯獨南面隰家的大樹茂盛擋住了高臺的視線。 田成子倒也沒說什麼, 但隰斯彌看在眼裡, 回家之後就讓家臣把這棵大樹砍掉, 不要阻擋了田成子的視線。

剛砍了幾下, 隰斯彌又突然叫停。 家臣問為什麼, 隰斯彌說:“古語有雲, 看清深淵中的躲著的魚是不吉利的。

這個田成子要謀朝篡位, 而我砍樹的話就說明我知曉了他的密謀, 在討好他。 這對我可沒有什麼好處。 不砍樹, 說明我什麼都不知道, 也就無所謂。 如果砍了樹, 就表示出我已經知道了他的心思, 那危險可就大了。 所以還是不要砍樹了。 ”

站在隰斯彌的角度, 他如果主動伐樹, 證明他窺破了田成子篡奪齊國的野心。 田成子搞不好要殺他滅口。 不伐樹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反倒能留得一條性命。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就沒有隰斯彌的智慧, 道破了“一盒酥”和“雞肋”的玄機, 於是就被多疑的曹操殺掉了。 這兩個古代的故事從一正一反兩個角度告誡中國人民:

面對野心家, 要學會裝孫子。

這正是中國最古老的生存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