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股市下跌中的一些思考!

最近這段的大跌讓人心情鬱悶 , 但回過頭來看這一整年 , 行情其實相當不錯——至少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是溫暖的一年 , 好幾個價投群裡群友們收益率超過30%的很普遍 , 收益率超過60%的也不鮮見 。 這一年來 , 真正意義上能稱之為“調整”的也就七八月份時候藍籌白馬的集體下挫和11月下旬開始的這一波整體下跌 。 經歷這個過程 , 我有一些思考(拍兄說沒事別瞎反思胡亂總結 , 但我的小腦袋就是停不住哈):

1.真切的感受到了“股市短期無法預測”這句被大咖們重複了1000遍的真理 。 短期內(數周數月維度) , 股價高估時會跌 ,

不高不低時會跌 , 低估甚至極度低估時照樣會大跌;所以你根本無法判斷 , 漲多了或高估後是不是一定會在下周或下個月跌;反之 , 也一樣 。 雪球上那麼多高人 , 我沒看到任何一個人準確預測到了這兩次大的調整 , 極少數人此前可能有一些模糊的預警 , 事後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 , 但回過去看這樣的預警實際上也沒有任何意義——股市在上漲一段時間之後找些“證據”發出類似的預警一定是政治正確的:應驗了就說自己牛逼 , 繼續漲就說是過程中必要的風險提示 。

2.資金面 、 情緒面 、 各種博弈在短期內對股價的影響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 價值算個毛——這是股市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 作為價值投資者 , 我堅定的認為價值最終決定股票價格 ,

而不可能偏離太多 , 公司業績好價值持續提升 , 股價必然會上漲 , 反之股價肯定會下跌;但短期內——這個短期可能是幾周 , 幾個月 , 甚至更長——真的不是這樣的 , 股價受到非基本面的其他複雜因素的影響而顯得非常的不可捉摸 。 利率變化 , 基金調倉 , 機構博弈 , 莊家控盤 , 資金面緊張程度 , 獲利盤湧出 , 海外機構評級……這些因素對股價短期的影響要比基本面好壞大得多 。 今年因“業績好”而預測“股價漲”屢次被打臉 , 臉都被扇腫了 。 格力電器一季報 , 半年報和三季報每次一發佈 , 業績都是超級好 , 而隨後幾天的股價都是無一例外的大跌 。 怎麼可能?不可能這樣啊?!完全沒有道理不漲反跌呀?!!但短期來看 ,
股市就是這麼任性 , 服不服?但長期來看 , 價值的回歸又是一定的 , 前提是基本面不出問題 。 這個過程中必定要忍受許多的痛苦和折磨 , 反正今年在格力上我被虐了不止一次了 , 但年終一看 , 格力依然是我贏利貢獻排前三名的金股 。

3.預測股市短期漲跌不可能 , 資金面情緒面的博弈對股價的短期影響更大 , 在這樣的情況下 , 價值投資者(投機者)可以做點什麼?緊緊把握企業基本面/內在價值的錨 , 安心持股 , 不理會風雨當然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 但我在想 , 是否有其他的方法在這種調整來臨時可以不那麼痛苦?我目前想到的是:在股價持續大漲 , 帳戶市值不斷新高後 , 開始適當的降低倉位 , 比如留出20%倉位的現金 。 如果股市繼續漲 ,

那麼用80%的倉位收穫後續漲幅也不錯——假定八成倉後繼續漲了10% , 算下來自己的收益也就比滿倉少2%;但如果新高後有調整(-5%以上) , 那麼20%的資金就可以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或許不在於收益高低 , 而在於持倉的心理壓力沒那麼大 。

4.下跌時買入的步距要拉大 , 也就是不要下跌一點點就急吼吼地買入 。 寧願錯過 , 也一定要等到所謂的“深度調整”出現時才出手買入/補倉 。 具體而言 , 兩次買入之間的跌幅以7%為宜(或者第一次補倉下跌10% , 第二次補倉下跌7%) 。 從過去這一年經歷的調整來看 , 持倉股票(僅A股)調整幅度最大在15-20%左右 , 如果以這個幅度去補倉 , 大概可以補2-3次 。 如果步距設得過大 , 比如10%以上 , 那麼許多優質股票可能一年都不會有一次補倉的機會 。

以11月底的這次調整為例 ,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對複星醫藥越看越喜歡 , 苦等價格到40以下 , 於是此次剛一調整到39.8元的時候即大倉位加倉 , 生怕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 39.1元的時候再次加倉並且達到了自己單一股票的最大倉位限制(15%) , 然而事實上這一輪複星醫藥最低跌到36.6左右 。 如果我的補倉步距能夠拉得更大一些 , 那麼對於平均成本的降低會有更大的作用 。 最關鍵的是不會在跌到37以下時懊惱於沒有資金和倉位 。

5.牢牢把握企業價值以及估值中樞才是扛過調整的核心 。 講太多心態 , 意志力 , 漠視短期波動等心裡雞湯其實都是扯 , 真正能讓你笑對下跌的唯有對企業價值的心中有數和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 。 比如這次調整 , 格力的幅度也不算小 , 不過我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擔憂 , 長期持有和跟蹤讓我對格力的價值有了充分的信心 , 加上買入時極為低估的價格 , 就是現在也不算高估 , 所以面對下跌心如止水 , 你愛跌就跌唄 , 我不在乎(也沒錢補倉了) 。 但大族鐳射的大幅調整就讓我有些不淡定 , 一來我介入這支股票的時間才幾個月 , 雖然已經認識到這家公司的優秀和潛質 , 但依然擔心有自己不知道的坑(比如明年能否保持30%以上利潤增速的不確定 , 來自蘋果製造商的訂單到底會不會減少);二來我的買入估值較高 , 跌20%動態市盈率依然30倍以上 , 繼續跌30%也不是沒有可能 , 但格力電器我就絲毫不擔心它跌30% , 真要跌到這麼多反倒是大好事 。

6.拿得住的核心是持續加強對個股的深研 、 跟蹤 , 哪怕你抄大神的作業 , 也一定要把作業真正理解透 , 才能在下跌中榮辱不驚 , 不被短期調整 、 波動而嚇到 。 舉幾個例子 , 港股的金斯瑞生物是抄了大神的作業 , 但對生物科技 , 癌症療法等各種複雜的醫學專業名詞缺乏將其弄懂吃透的決心 , 只是看了大神的分析覺得有前景 、 低估於是買入 , 被套後不托底坐立不安 , 反彈後吃到10%左右利潤即拋出 , 我賣出後這股短短幾個月股價翻了近3倍(4.3的賣出價) 。 同花順亦然 , 一直想花時間去研究 , 終究還是敗在一個懶字上 , 在大調整中必須籌措資金猶豫割誰時 , 想來想去還是割了這貨——這是今年A股第二隻虧損超過10%的票 。 相反 , 類似平安 , 福耀 , 甚至目前還微套的偉星新材等一些持持股 , 雖然也不是自己發掘的 , 但自己持續不斷的深入學習研究 , 季報半年報年報一期不落的跟蹤 , 面對調整 、 波動就坦然得多 。 所以 , 我覺得無腦抄作業終究是賺不到錢的 , 大調整時你根本不可能拿得住 , 大漲時你更拿不住 。 不管什麼V的推薦/分析 , 只是給你提供一個去研究的線索 , 要賺錢終究要變成自己的票 , 自己研究透 , 讓自己成為這個票的V 。(作者:山人字有妙計)

比如這次調整 , 格力的幅度也不算小 , 不過我從未有一絲一毫的擔憂 , 長期持有和跟蹤讓我對格力的價值有了充分的信心 , 加上買入時極為低估的價格 , 就是現在也不算高估 , 所以面對下跌心如止水 , 你愛跌就跌唄 , 我不在乎(也沒錢補倉了) 。 但大族鐳射的大幅調整就讓我有些不淡定 , 一來我介入這支股票的時間才幾個月 , 雖然已經認識到這家公司的優秀和潛質 , 但依然擔心有自己不知道的坑(比如明年能否保持30%以上利潤增速的不確定 , 來自蘋果製造商的訂單到底會不會減少);二來我的買入估值較高 , 跌20%動態市盈率依然30倍以上 , 繼續跌30%也不是沒有可能 , 但格力電器我就絲毫不擔心它跌30% , 真要跌到這麼多反倒是大好事 。

6.拿得住的核心是持續加強對個股的深研 、 跟蹤 , 哪怕你抄大神的作業 , 也一定要把作業真正理解透 , 才能在下跌中榮辱不驚 , 不被短期調整 、 波動而嚇到 。 舉幾個例子 , 港股的金斯瑞生物是抄了大神的作業 , 但對生物科技 , 癌症療法等各種複雜的醫學專業名詞缺乏將其弄懂吃透的決心 , 只是看了大神的分析覺得有前景 、 低估於是買入 , 被套後不托底坐立不安 , 反彈後吃到10%左右利潤即拋出 , 我賣出後這股短短幾個月股價翻了近3倍(4.3的賣出價) 。 同花順亦然 , 一直想花時間去研究 , 終究還是敗在一個懶字上 , 在大調整中必須籌措資金猶豫割誰時 , 想來想去還是割了這貨——這是今年A股第二隻虧損超過10%的票 。 相反 , 類似平安 , 福耀 , 甚至目前還微套的偉星新材等一些持持股 , 雖然也不是自己發掘的 , 但自己持續不斷的深入學習研究 , 季報半年報年報一期不落的跟蹤 , 面對調整 、 波動就坦然得多 。 所以 , 我覺得無腦抄作業終究是賺不到錢的 , 大調整時你根本不可能拿得住 , 大漲時你更拿不住 。 不管什麼V的推薦/分析 , 只是給你提供一個去研究的線索 , 要賺錢終究要變成自己的票 , 自己研究透 , 讓自己成為這個票的V 。(作者:山人字有妙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