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讀《資治通鑒》:呂不韋到底算不算一個聰明人

從呂不韋在趙國發現嬴異人那天起, 呂不韋就把他當作了自己的投資方向, 他決定改變自己的投資方向, 從投資貨物, 轉為投資人, 投資政治, 後來, 嬴異人終於當上太子, 成為皇帝, 甚至呂不韋的姬妾趙姬生的兒子嬴政也順利繼承王位, 呂不韋因此成為位極人臣, 天下第一強國的丞相, 權傾朝野, 封文信侯, 獲得了當時最富足的洛陽十萬戶的封邑, 甚至在贏異人死之後, 長期把控朝政, 如果呂不韋的人生就此結束, 那他肯定是天下最厲害的投資人了, 官至極品, 後帝叫自己父親, 甚至還有自己的封地,

多麼自在、成功的一生啊!

(呂不韋像)

可是, 很快, 呂不韋的厄運到來了, 他算盡了人心、政局, 卻沒有算到那個整日叫自己“仲父”的孩子——嬴政——長大了, 嬴政的成長成熟, 從他行加冠禮那天就開始了, 而呂不韋的命運, 基本上也在嬴政開始成熟時來了個大轉彎。


先是呂不韋因為繼續跟太后私通害怕被嬴政發現, 於是呂不韋讓自己的門客嫪毐替代了自己, 不管是李代桃僵也罷, 金蟬脫殼也罷, 呂不韋終於逃出了朝庭, 遠離了隨時都有可能有殺身之禍的政治權利中心。 呂不韋正是因為算到自己跟趙姬的私通早晚會東窗事發, 於是, 把嫪毐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也算成功的謀劃了。

於是, 當嬴政獲悉自己的母親與人私通並生有私生子之後暴怒時, 呂不韋獲得的懲罰並不重, 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 嬴政的情報系統不會不知道這一切事情的發生過程, 只是, 嬴政需要收服人心, 他選擇了暫時放過呂不韋。

《資治通鑒》載: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 不忍誅。

嬴政因為呂不韋奉立自己的父親成為王,

功勞巨大, 因此不忍殺他。 這是嬴政的真心嗎?不是的, 第二年, 也就是殺嫪毐的第二年, 西元前237年:

冬, 十月, 文信侯免相, 出就國。

第二年的冬天, 十月份(這裡指的是中國舊曆的十月, 基本入冬), 呂不韋被罷免相國之職, 離開京城, 到他的封國河南洛陽。 至此, 呂不韋完成了他整個的投資和收益過程, 他被免去了相國的身份, 並且被趕出了京城, 此時, 他還有自己的封地, 既沒有失去自由, 也沒有生活貧困, 他應當過得還是富足的生活。

但顯然, 嬴政是不會讓他安度晚年的。

(《呂氏春秋》書影)

文信侯就國歲余, 諸侯賓客使者相望于道, 請之。 王恐其為變, 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于秦, 封君河南, 食十萬戶?何親于秦, 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文信侯自知稍侵, 恐誅。

呂不韋回到洛陽一年多之後,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 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紛紛前往邀請他, 車馬絡繹不絕, 在道上前後相望。 呂不韋的名望太大了, 各國都來邀請, 很快引起了嬴政的擔心。

於是嬴政擔心呂不韋會生出什麼變故,會有什麼變故呢?無兵權的呂不韋叛國投敵對秦國會造成惡劣的影響?他的巨額財富會流失國外?總之,

嬴政擔心了, 一個統治者有這樣的擔心是正常的, 統治者不是湖塗蟲, 於是嬴政寫信給呂不韋說:“您為秦國立下了什麼功勞呢?秦國封您在河南, 享用十萬戶封地的收入?您與秦國有什麼親近關係?而要稱您為‘仲父’?您還是攜家屬遷往蜀地居住吧!”

顯釘, 這封信已經不念他奉先王的功勞了, 只說秦國待你不錯, 你啥功勞也沒有, 你跟秦國也沒有啥關係, 我卻要稱你做“仲父”!你還是去蜀地吧。 這是什麼況呢, 蜀地當時歸屬秦國, 但蜀地主要是流放用的, 那裡太荒蠻了。 呂不韋感覺到自己在漸漸地受到迫害, 很懼怕被殺掉。跟其他的政治極端失意和人生極端失意者一樣,呂不韋選擇了自殺。

文信侯飲鴆死,竊葬。其舍人臨者,皆逐遷之。且曰:“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

(統一天下的嬴政,數次出遊巡視國土)

呂不韋飲毒酒自殺身亡,一代大投資家終於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當然,他不僅是投資家或者政治投機者,他對中國文化史也有貢獻,組織人力物力編輯了《呂氏春秋》是呂不韋的一大人生成績,但不管他晚年如何向文化上靠,他終究還是沒能跳出政治上失敗後殺身的圈子。他的家人暗地裡將他埋葬了,不敢聲張,但緊接著嬴政就下令(估計是嚴密監視著),呂不韋的舍人凡參加了哭吊的,一律驅逐、遷徙出境;並下令說:“從今以後,操持國家政事的人凡像嫪毐和呂不韋這樣無道的,將其家族的所有財產沒收入官,照此辦理!”顯然,嬴政就是要逼死呂不韋,而且,早有安排,不但要你死,連你的門客也不能放過,甚至來哭吊過的人也要驅逐出境,並且“立此存照”,何等堅決,何等嚴厲。嬴政的狠辣、堅決在處理呂不韋這件事上顯得極端成熟,謀國謀事能力彰顯無遺!在這一點上,似乎與呂不韋有相似之處,會放長線,會按部就班的處理一些重大事項,會算計人心,會衡量得失。但明顯的,他比呂不韋,手段更狠,跟嬴政相比,呂不韋還算聰明人嗎?

(圖片來自網路)

很懼怕被殺掉。跟其他的政治極端失意和人生極端失意者一樣,呂不韋選擇了自殺。

文信侯飲鴆死,竊葬。其舍人臨者,皆逐遷之。且曰:“自今以來,操國事不道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視此!”

(統一天下的嬴政,數次出遊巡視國土)

呂不韋飲毒酒自殺身亡,一代大投資家終於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當然,他不僅是投資家或者政治投機者,他對中國文化史也有貢獻,組織人力物力編輯了《呂氏春秋》是呂不韋的一大人生成績,但不管他晚年如何向文化上靠,他終究還是沒能跳出政治上失敗後殺身的圈子。他的家人暗地裡將他埋葬了,不敢聲張,但緊接著嬴政就下令(估計是嚴密監視著),呂不韋的舍人凡參加了哭吊的,一律驅逐、遷徙出境;並下令說:“從今以後,操持國家政事的人凡像嫪毐和呂不韋這樣無道的,將其家族的所有財產沒收入官,照此辦理!”顯然,嬴政就是要逼死呂不韋,而且,早有安排,不但要你死,連你的門客也不能放過,甚至來哭吊過的人也要驅逐出境,並且“立此存照”,何等堅決,何等嚴厲。嬴政的狠辣、堅決在處理呂不韋這件事上顯得極端成熟,謀國謀事能力彰顯無遺!在這一點上,似乎與呂不韋有相似之處,會放長線,會按部就班的處理一些重大事項,會算計人心,會衡量得失。但明顯的,他比呂不韋,手段更狠,跟嬴政相比,呂不韋還算聰明人嗎?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