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倫敦為什麼多火災?從“權力遊戲”裡君臨城與火的不解之緣說起

文|艾栗斯

有人說, 君臨城的組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海水是指城市遠眺海平面, 火焰是指這座城市的主色調為紅色——仿佛延伸到海中的紅房頂鱗次櫛比, 用盡了紅焰的色彩。 建都於此的坦格利安家族鍾愛紅色, 家徽上的三頭巨龍躍然於血紅基底之上, 尤為醒目;象徵著血洗、暴力和權力的紅堡更是整座城市的重中之重。

所以在君臨與倫敦這兩座城市的時光穿梭中, 不可避免要提到雙城共同的紅色。 正如以伊耿高丘的紅堡為中心的君臨城, 紅色也是倫敦這座城市的基底色。

佔據了倫敦街頭主要視線的倫敦雙層巴士(AEC Route Master)全身紅色, 以一道流動的紅色風景穿越曾經的倫敦霧霾, 也成為今天倫敦的標誌之一。 同樣醒目的還有英國建築師Giles Gilbert Scott於1924年設計的紅色電話亭, 以高傲鮮豔的紅色佇立在倫敦街頭多年。 無論是火車還是地鐵外身、櫥窗還是建築外牆、以及英國傳統節日或慶典上的服飾裝扮, 倫敦人都愛以紅色展示, 這樣的喜好連英國皇家也不例外。 凡逢重大慶典, 伊莉莎白女王的一襲火紅盛裝, 以及皇室衛兵的一身紅色戎裝都是尊貴的體現。

甚至對應權力遊戲劇中紅堡(以紅磚建成), 倫敦早期建築也是滲透進了紅色:羅馬時期的倫敦磚瓦即是當地特有的紅砂岩, 倫敦橋也如此這般浸透了紅色, 而倫敦土壤本身則因為曾經大火的侵襲, 內裡留有一層鮮紅的氧化鐵。

所以紅還有另外種一種顏色, 即是火。 劇裡劇外, 無論君臨城還是倫敦,

均與“火”有不解之緣。

作為冰與火之歌的君臨城, 無疑是站在火的一邊、處處留下火的印記。 從瘋王企圖用野火燒毀整座城池, 到瑟熙真的將其付諸實踐燃盡了貝勒大教堂, 以及黑水河一戰中的燎原之火……火威脅過這座城市的存亡,

也拯救過這座城市。

君臨城飽受“春季大瘟疫”的自然之鞭抽打到奄奄一息時, 在國王之手布林登·河文的建議下, 坦格利安的伊裡斯一世把屍體運到龍穴聚集, 由火術士用野火將死亡連同瘟疫一起燒掉。 燒屍時野火的光將君臨城的黑夜染成白晝, 但至少君臨城在火的幫助下擺脫了瘟疫的糾纏得以重建。 正如1664年開始的倫敦瘟疫一直陰魂不散, 直到1666年9月2日 “火苗躥出屋頂, 燦爛照亮城市”——倫敦城遭遇的這場兩天兩夜的大火燒毀了大部分遭瘟疫感染的房屋, 才帶來城市復蘇的開端。

所以說, 倫敦也是一座火上重建, 不斷新生的城市, 並且不只一次從火災中涅槃出來。 正如沃爾克.科斯特洛在1658年所說的那樣:“倘若火不讓這座城市變成灰燼, 不讓你的骨頭變成灰燼,且永遠稱我為撒謊者,哦!倫敦!倫敦!”

依據《倫敦傳》的作者彼得.阿克羅伊德在書中的統計:

倫敦城相繼在746年、798年、852年、893年、961年、982年、1077年、1087年、1093年、1132年、1136年、1203年、1212年、1220年、1227年遭受火災。從1789年到1919年一百多年間,有三十七家劇院被燒毀。其中,歷史上西元69年和125年的火災,幾乎摧毀整個城市,造成了考古學家所謂的“火災水平面”。

正是因為這座城市不斷面臨火災的挑釁,倫敦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立火災保險公司的城市;也是從1666年的大火幾乎毀滅全城三分之二的基礎之上,倫敦城開始火中涅槃,成為全球的金融城。

不讓你的骨頭變成灰燼,且永遠稱我為撒謊者,哦!倫敦!倫敦!”

依據《倫敦傳》的作者彼得.阿克羅伊德在書中的統計:

倫敦城相繼在746年、798年、852年、893年、961年、982年、1077年、1087年、1093年、1132年、1136年、1203年、1212年、1220年、1227年遭受火災。從1789年到1919年一百多年間,有三十七家劇院被燒毀。其中,歷史上西元69年和125年的火災,幾乎摧毀整個城市,造成了考古學家所謂的“火災水平面”。

正是因為這座城市不斷面臨火災的挑釁,倫敦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立火災保險公司的城市;也是從1666年的大火幾乎毀滅全城三分之二的基礎之上,倫敦城開始火中涅槃,成為全球的金融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