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手筆投建碳酸鋰項目 永興特鋼還在謀劃什麼?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 對上游原材料碳酸鋰的發展帶動作用顯著。 一方面, 近兩年碳酸鋰供應一直偏緊, 價格長期高位看漲, 鋰產品生產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大幅提升;另一方面, 作為當前鋰電領域最有“錢”途的行業, 碳酸鋰吸引了一大批企業深入佈局, 投擴產專案明顯增多。

作為不銹鋼棒線材龍頭企業, 永興特鋼擬收購同時擁有3種成熟技術工藝製備碳酸鋰、客戶資源高端的合眾鋰業, 收購完成後將持有合縱鋰業93.6621%股權, 又增資入股了旭礦鋰業(該公司控股宜豐縣花鋰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擁有當地較大的鋰雲母礦),

強勢進入上游鋰產品生產及鋰資源開發行業。

不僅如此, 永興特鋼還在江西省宜豐縣設立了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永興新能源”), 與擁有豐富鋰礦資源的宜豐縣政府簽署了合同書, 投建專案初步規劃年產能3萬噸鋰電材料(電池級碳酸鋰及氫氧化鋰), 建設年產能24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 一期投資約10億元規劃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 並建設年產能12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

“鋰資源+成熟提鋰技術+大規模產能+高端客戶資源”, 永興特鋼具備了與大型鋰產品生產企業比肩的所有條件。 可以預見,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景氣度持續帶動下, 未來鋰電材料業務將成為永興特鋼業績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積極佈局鋰資源 三種工藝技術優勢明顯

鋰資源對鋰產品生產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背靠鋰資源, 鋰產品生產企業才能穩定持續地向前發展, 才能真正盡享新能源汽車時代紅利。 近兩年鋰資源爭奪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所以永興特鋼一開始進入碳酸鋰行業, 除了收購碳酸鋰優勢企業合眾鋰業以外, 還增資入股旭礦鋰業, 並與宜豐縣政府就資源保障事宜達成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 各地鋰資源開採難易程度不同、品位有高低之分, 一些擁有鋰資源的企業很可能因開採進度慢、提鋰難度大而達不到預期。 不過, 永興特鋼不會遭遇這類難題。 首先, 江西地區鋰礦資源豐富, 開採難度比青海鹽湖及四川阿壩州等地區相對要低。

其次, 合眾鋰業提鋰技術成熟且多樣化, 具有原材料適用性強、除雜與淨化效率高等優勢。

高工鋰電瞭解到, 合眾鋰業由創始人李新海于2010年成立。

李新海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先進電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冶金物理化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鋰電池行業協會理事, 主持國家97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重大專項、江西省重大科技支撐計畫及校企業合作專案80余項, 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發明二等獎等。

在李新海的帶領下, 合眾鋰業擁有豐富鋰資源上下游綜合開發利用相關技術儲備和實踐經驗。

其同時具備以鹽湖鹵水(主要來自青海大柴旦)、人造鹵水(通過低品位鋰礦物資源“鋰雲母”製備)、粗制碳酸鋰(由廢電池回收、加工而成)等原材料製備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工藝, 這在碳酸鋰行業比較少見。

永興特鋼表示, 合縱鋰業、旭鋰礦業經多年實踐, 利用鋰雲母製備氯化鋰溶液已實現工業化生產, 產量逐步提升。 上市公司優良的管理制度加上合縱鋰業、旭鋰礦業已開發的技術, 可實現低成本快速量產。

在粗制碳酸鋰方面, 合縱鋰業於2016年開始與相關廢電池回收加工企業建立穩定的業務聯繫, 採購其提供的粗制碳酸鋰, 並經溶解、初步除雜後生產氯化鋰溶液,

利用其生產電池級碳酸鋰。 目前粗制碳酸鋰成為合縱鋰業的主要原料來源之一。 隨著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快速發展, 可以預見, 粗制碳酸鋰供應量將逐步擴大。

毫無疑問, 在原材料供應持續緊張的行業大背景下, 合縱鋰業通過轉型歸一手段利用多種原材料生產電池級碳酸鋰, 可有效應對原材料供應緊張所帶來的發展限制。

憑藉穩定的產品品質, 明顯的工藝技術優勢, 合眾鋰業初步建成年產10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線。 在客戶層面, 合縱鋰業與比亞迪、天津巴莫、科恒股份、當升科技、優美科等鋰電行業知名材料/電池企業, 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

➤深度整合協同發展 加碼推進鋰電材料佈局

一家上市公司兼併購成效如何, 不光要看標的是否優質,更要看並購後的整合是否順利。整合後,上市公司若做不好企業管理及內部員工、文化的融合,也會影響其整合效果。

永興特鋼在收購合眾鋰業方案中特別強調了完成交易後的相關事項,體現其對整合協同發展早已有了具體的規劃與安排。

“公司將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優化薪酬體系並適當採取激勵措施等方式保持合眾鋰業核心團隊和優秀人才的穩定性。”永興特鋼表示,會將採購銷售管道建立、客戶供應商管理、生產流程管理、品質控制、財務管理、研發模式、人員管理等諸多方面經驗向合眾鋰業進行移植。

永興特鋼還強調,為了發揮整體協同效應,公司將進一步梳理原有業務板塊與碳酸鋰業務板塊在經營和管理上的共性,求同存異,相互借鑒,以實現公司戰略佈局。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從企業文化、財務管理及內控規範等方面進行梳理和整合。

業界分析認為,作為不銹鋼棒線材龍頭企業,永興特鋼是在“一無技術、二無市場、三無資金”與同行差距極大的基礎上逐步壯大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永興特鋼不僅在金屬冶煉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開發經驗,同時對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的理解更為透徹。其經驗的移植,加上上市公司的資金實力,對合眾鋰業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合眾鋰業的注入,永興特鋼將新增電池級碳酸鋰業務,實現其金屬材料業務向新能源業務領域的產業延伸。這將有利於其開拓潛力巨大的鋰電市場,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為未來的業績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為加快推進鋰電新能源材料佈局,12月12日,永興特鋼公告稱,宜豐縣人民政府與永興新能源簽署了《關於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西宜豐工業園區建設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合同書》。

公告顯示,永興新能源擬在江西省宜豐縣投資建設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項目初步規劃年產能3萬噸鋰電材料(電池級碳酸鋰及氫氧化鋰),建設年產能24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

其中一期規劃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並建設年產能12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一期項目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具體投資金額以發改委備案為准)。永興新能源取得土地使用權後,確保1個月內動工建設,並在18個月內建成一期項目,在2019年實現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永興特鋼還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永興新能源3,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所對應的股權及相應的出資權利義務轉讓給李新海。轉讓後,公司持有永興新能源70%的股權,李新海持有永興新能源30%的股權,李新海承擔相對應的3,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的出資義務。

很顯然,永興特鋼在宜豐縣當地開採鋰礦,當地生產鋰產品,可以節約運輸與生產成本,非常有利於鋰產品的成本控制,提高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李新海及其帶領的團隊擁有豐富的鋰資源上下游綜合開發利用相關的技術儲備和實踐經驗,永興特鋼向李新海轉讓永興新能源部分股權後,可充分發揮李新海及其團隊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加大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除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外,李新海熟悉其他新能源材料產品的生產原理、應用及未來產品技術發展趨勢,李新海成為永興新能源股東後,為公司今後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產業鏈的延伸和優化打下基礎。

不光要看標的是否優質,更要看並購後的整合是否順利。整合後,上市公司若做不好企業管理及內部員工、文化的融合,也會影響其整合效果。

永興特鋼在收購合眾鋰業方案中特別強調了完成交易後的相關事項,體現其對整合協同發展早已有了具體的規劃與安排。

“公司將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優化薪酬體系並適當採取激勵措施等方式保持合眾鋰業核心團隊和優秀人才的穩定性。”永興特鋼表示,會將採購銷售管道建立、客戶供應商管理、生產流程管理、品質控制、財務管理、研發模式、人員管理等諸多方面經驗向合眾鋰業進行移植。

永興特鋼還強調,為了發揮整體協同效應,公司將進一步梳理原有業務板塊與碳酸鋰業務板塊在經營和管理上的共性,求同存異,相互借鑒,以實現公司戰略佈局。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從企業文化、財務管理及內控規範等方面進行梳理和整合。

業界分析認為,作為不銹鋼棒線材龍頭企業,永興特鋼是在“一無技術、二無市場、三無資金”與同行差距極大的基礎上逐步壯大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永興特鋼不僅在金屬冶煉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開發經驗,同時對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的理解更為透徹。其經驗的移植,加上上市公司的資金實力,對合眾鋰業的發展無疑會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合眾鋰業的注入,永興特鋼將新增電池級碳酸鋰業務,實現其金屬材料業務向新能源業務領域的產業延伸。這將有利於其開拓潛力巨大的鋰電市場,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為未來的業績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為加快推進鋰電新能源材料佈局,12月12日,永興特鋼公告稱,宜豐縣人民政府與永興新能源簽署了《關於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西宜豐工業園區建設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合同書》。

公告顯示,永興新能源擬在江西省宜豐縣投資建設鋰電新能源材料項目,項目初步規劃年產能3萬噸鋰電材料(電池級碳酸鋰及氫氧化鋰),建設年產能24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

其中一期規劃建設年產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並建設年產能120萬噸採礦、選礦項目。一期項目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具體投資金額以發改委備案為准)。永興新能源取得土地使用權後,確保1個月內動工建設,並在18個月內建成一期項目,在2019年實現投產。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永興特鋼還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永興新能源3,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所對應的股權及相應的出資權利義務轉讓給李新海。轉讓後,公司持有永興新能源70%的股權,李新海持有永興新能源30%的股權,李新海承擔相對應的3,000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的出資義務。

很顯然,永興特鋼在宜豐縣當地開採鋰礦,當地生產鋰產品,可以節約運輸與生產成本,非常有利於鋰產品的成本控制,提高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李新海及其帶領的團隊擁有豐富的鋰資源上下游綜合開發利用相關的技術儲備和實踐經驗,永興特鋼向李新海轉讓永興新能源部分股權後,可充分發揮李新海及其團隊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加大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力度,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除電池級碳酸鋰產品外,李新海熟悉其他新能源材料產品的生產原理、應用及未來產品技術發展趨勢,李新海成為永興新能源股東後,為公司今後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產業鏈的延伸和優化打下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