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光有流量可不行 短視頻要如何變現

隨著4G資費的下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以及更多人工智慧的出現, 再加上國家在文化產業上的提倡和推動, 互聯網創業和自媒體蓬勃發展,

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短視頻帶來的紅利, 短視頻已經到了爆發的時期。

北京青藤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袁海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流量並不等於變現, 變現是要求短視頻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基礎上, 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短視頻在廣告和電商的變現, 還有很多可以創新和提高效率的地方。

短視頻行業優勢顯現

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短視頻在近兩年已經成為互聯網使用者觀看內容的主要形式。 資料表明, 截至2016年12月, 國內移動視頻使用者規模已達到5億, 移動視頻的使用率達71.9%, 用戶在移動端的使用時長已超過PC端的兩倍, 移動端成為視頻傳播的主陣地。

作為美圖公司在短視頻領域的一款產品,

美拍在短視頻拍攝技術上獨立研發了美顏特效、百變背景、AR特效等新功能, 並受到眾多用戶喜愛。 根據美圖公佈的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底, 美圖應用的月活躍用戶總數為4.5億, 其中美拍為1.14億。

美圖公司旗下美拍的相關負責人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 相比較長視頻而言, 短視頻的優勢在於內容更生動、更輕盈、更沉浸的進化, 它讓使用者在碎片化內容消費的時代, 能夠更有效率地吸取資訊。

青藤文化是由視頻工作室轉型而成的原創內容公司, 多年的製作經驗使其優化出一套高效的動畫類視頻製作的流程技術, 能夠高效優質的產出內容。 其以頭部PGC(專業生產內容)節目和IP為核心, 發展垂直領域內容, 打造MCN(一種多頻道網路的產品形態)。

袁海表示, 短視頻屬於使用者愛看、平臺需要和品牌追捧的內容。 短視頻的一大優勢是容易傳播, 其短平快的特點在各個平臺、各種載體上都容易傳播, 而且很適合用戶碎片化時間觀看, 分享和轉載也很容易。 與傳統圖文形式相比, 短視頻信息量大、有塑造情景和共鳴的能力, 是一種更有情感的溝通方式。 袁海認為, 短視頻不是創作, 而是一個在碎片化時代滿足使用者內容需求的產品。

何仙姑夫算是國內最早的短視頻品牌之一, 從2011年開始, 通過6年, 在製作、播出、運營三個階段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何仙姑夫創始人、CEO劉飛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講到, 短視頻已經成為全民普及的一種傳播介質和傳播工具,

這樣就推動了“短視頻+”的到來, 越來越多的企業、品牌、行銷、使用者都會接觸到短視頻或者用短視頻替代之前圖文類內容。

同時從短視頻內容來講會更多的有傳導正能量、有價值觀的內容出現, 豐富人們生活。 所以可以看到目前各行各業都是可以與短視頻產生連結, 這就代表其市場是非常大的。 相信在未來幾年, 業內會誕生一批比較優秀、優質的基於互聯網產生的新一代領先的文娛產業集團, 短視頻未來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目前短視頻行業的發展處於“風口”之上, 而且依然處於爆發的初期。 可以觀察到在行業中, 互聯網巨頭積極佈局短視頻業務, 許多短視頻內容製作公司獲得高額融資,

未來整個行業一定還會有廣闊的前景, 上述負責人講到。

內容變現有待優化

短視頻作為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 還處於早期, 目前還存在變現方式、IP成長性等方面的問題。

目前短視頻發展最大的困境是內容變現, 即説明內容創作者通過拍攝短視頻賺錢。 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講到, 在這個問題上, 美拍作為美圖公司旗下的產品, 推出了“美拍M計畫”, 通過美拍平臺的引導, 説明短視頻達人找到優質的廣告客戶, 促進廣告客戶與短視頻達人合作, 定制內容行銷方案, 從而説明短視頻創作者通過廣告變現, 獲得收入。

如果說短視頻擁有數千萬甚至上億的流量, 要如何變現?劉飛講到, 短視頻之前的變現都是以廣告為主, 現在則有更多的模式,首先是廣告+電商,就是利用短視頻品牌影響力和粉絲覆蓋去做品牌的廣告行銷,然後用巨大的流量去做電商變現。其次還有內容付費、粉絲經濟等多種變現形式。

袁海認為,短視頻在平臺分成、廣告、電商等方面的變現通路都在優化過程中。平臺雖然拿出很多錢來補貼內容創作者,但分成的收入畢竟有限,無法抵上所有成本。目前,最主要的是在對應領域深耕發展,根據行業特徵,找到最優化的變現方式。“比如在母嬰領域,我們的《明白了媽》通過其粉絲口碑和行業影響力,連續獲得了7季冠名植入的廣告收入。我們旗下的母嬰紅人,通過日常視頻,實現廣告商業化。同時還通過推薦類短視頻,實現電商的導流轉化,逐步在垂直領域實現綜合和專業的商業化能力。”

另外,短視頻還面臨成長性的問題,何仙姑夫推出了新品牌“貝殼視頻”,其定位是希望打造成中國領先的短視頻IP孵化和升級的平臺。劉飛表示,對此公司會進行全方位的打造,對短視頻的IP價值進行開發,比如開發成影視綜藝,同時會考慮是否可以公司化、資本化,使其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現在則有更多的模式,首先是廣告+電商,就是利用短視頻品牌影響力和粉絲覆蓋去做品牌的廣告行銷,然後用巨大的流量去做電商變現。其次還有內容付費、粉絲經濟等多種變現形式。

袁海認為,短視頻在平臺分成、廣告、電商等方面的變現通路都在優化過程中。平臺雖然拿出很多錢來補貼內容創作者,但分成的收入畢竟有限,無法抵上所有成本。目前,最主要的是在對應領域深耕發展,根據行業特徵,找到最優化的變現方式。“比如在母嬰領域,我們的《明白了媽》通過其粉絲口碑和行業影響力,連續獲得了7季冠名植入的廣告收入。我們旗下的母嬰紅人,通過日常視頻,實現廣告商業化。同時還通過推薦類短視頻,實現電商的導流轉化,逐步在垂直領域實現綜合和專業的商業化能力。”

另外,短視頻還面臨成長性的問題,何仙姑夫推出了新品牌“貝殼視頻”,其定位是希望打造成中國領先的短視頻IP孵化和升級的平臺。劉飛表示,對此公司會進行全方位的打造,對短視頻的IP價值進行開發,比如開發成影視綜藝,同時會考慮是否可以公司化、資本化,使其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