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露水的世》小引

十六年來寫下的也就這麼些東西, 說來實在令人有點汗顏, 而且大多思想與文字都還很幼稚, 恐怕難免大方之家的善意的譏笑罷。

然而西哲雲:不能因為大狗叫得好, 就不准小狗汪汪。 這句話總算給了我勇氣, 令我能坦然地將這些不成熟的文章呈現在讀者諸君的面前。 本來作者想將一些幼稚的文字刪去, 但又想, 不管多麼幼稚, 畢竟是自己過去生命的一點痕跡, 於是一仍其舊, 甚至並沒有稍作修飾, 以為自己藏拙。 這或者是某種“自戀”罷, 就像世故的成人們看到自己幼小時的相片, 一邊覺著它的可笑與醜怪, 一邊卻不免有點戀戀的罷。 至於文章編排的順序, 卻並不是按寫作時間的先後, 這不能不說是作者的一點小小的詭計, 蓋先寫的作品一般要比後寫的拙, 大約不能入讀者的眼;故為了給讀者們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不得不暫且效法賣水果的小攤販的伎倆,
將好看的水果擺在外面。 不過, 俗雲:甲之熊掌, 乙之砒霜。 作者以為是“好看的水果”, 在讀者卻未必如此, 那也是沒法子的事了。

“露水的世”的本意是“露水似的一生”, 讀者們一不小心或許要理解成“露水的世界”, 其實也並無不可。 中國古來有所謂《薤露歌》: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複落, 人死一去何時歸。 這是送葬時唱的歌曲, 乃古人因對生命的執著而發的人生如寄的哀歎。 崔豹《古今注》曰:“《薤露》、《蒿裡》, 泣喪歌也。 本出田橫門人, 橫自殺, 門人傷之, 為作悲歌。 言人命奄忽, 如薤上致對, 易晞滅也。 亦謂人死魂魄歸於蒿裡。 至漢武帝時, 李延年分為二曲, 《薤露》送王公貴人, 《蒿裡》送士大夫庶人。 使挽柩者歌之, 亦謂之挽歌。

”譙周《法訓》曰:“挽歌者, 漢高帝召田橫, 至屍鄉自殺。 從者不敢哭而不勝哀, 故為挽歌以寄哀音。 ”《樂府解題》曰:“《左傳》雲:‘齊將與吳戰於艾陵, 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杜預雲:‘送死《薤露》歌即喪歌, 不自田橫始也。 ’”可見, 《薤露》雖未必田橫門人所作, 卻實實地是“以寄哀音”的挽歌。

“露水的世”一詞出自于知堂老人翻譯的日本詩人小林一茶在《俺的春天》裡記他的女兒聰女之死所寫的俳句:

……她遂於六月二十一日與蕣華同謝此世。 母親抱著死兒的臉荷荷的大哭, 這也是難怪的了。 到了此刻, 雖然明知逝水不歸, 落花不再返枝, 但無論怎樣達觀, 終於難以斷念的, 正是這恩愛的羈絆。 [詩曰:]

露水的世呀,

雖然是露水的世,

雖然是如此。

緊接著這詩, 知堂老人曰:“雖然是露水的世,

然而自有露水的世的回憶。 ”這便是我這半本小書得名的來由。 是為記!

二零零五年三月廿六日, 李輝于華師桂子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