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內市場ETF大發展亟需制度紅利

近期巴菲特與對沖基金合夥人10年賭約的勝利、持續創新高的資金淨流入, 都使得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投資產品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 貝萊德最新報告顯示:全球ETP(絕大部分為被動指數ETF)2017年1月單月淨流入超過610億美金, 創歷史第2大月份淨流入紀錄, 並打破1月單月淨流入歷史紀錄, 而其中最主要流向的就是美國、日本的ETF產品。

若從規模與增速看, ETF無疑是20世紀末至今最偉大的金融產品創新之一。 ICI資料顯示:美國作為ETF主戰場, 截至2015年底 ETF規模已超過2.7萬億美元, 佔據全球ETF規模的72%, 且交投十分活躍。 同時, ETF也成為各大資管機構最重要的產品線之一,

2015年底ETF佔據美國資管公司規模的12%, 且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 除規模大增外, 美國的ETF在形式方面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在資產類別上, 除傳統國內股指ETF外, 固定收益ETF、國際ETF、商品ETF、外匯ETF等品類齊全;在收益結構方面, 正向、反向杠杆、多空ETF等也屢見不鮮;在應用創新方面, Smart Beta ETF、智慧投顧配置ETF、基於衍生品的ETF策略亦層出不窮。

相比美國市場如火如荼的ETF行業, 國內ETF市場除個別年份快速增長外, 近年發展則略顯步履蹣跚。 據筆者統計, 不考慮貨幣ETF, 2016年底國內共有ETF產品120只, 規模僅為2000餘億元人民幣, 若扣除匯金等特殊群體持有的份額, 實際規模更小;規模超過10億人民幣的僅23只, 甚至成了“迷你基金”的重災區;在交投方面,

除少數幾個ETF外, 絕大多數ETF交投清淡, 日均成交金額過千萬已是活躍品種。

美國ETF繁榮發展

對中國的啟示

雖然中美資本市場在法律法規、投資者結構、市場配套機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不能完全照搬, 但研究成熟市場ETF發展經驗對我國發展ETF行業仍有一定指導意義。 在筆者看來, 美國ETF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

(一) 成熟的投資者結構與得天獨厚的市場環境

美國市場經過百年發展, 投資者相對成熟, 並且機構投資者主導市場, 投資行為相對理性, 獲取超額收益相對困難, 因此指數投資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優勢更加凸顯。 再疊加90年代初ETF出現之後至今的20餘年, 美國市場雖遭遇科技泡沫和次債危機, 但很快又走出低谷並不斷創新高,

將指數投資的優勢展示得淋漓盡致。 同時, 美國ETF投資者教育相對到位, 根據ICI的統計報告:2015年約5%的美國家庭持有ETF, 且持有ETF的家庭通常有較高的教育背景和更多的金融資產。

(二) 政策的大力推動:401K計畫的助推

美國ETF的大發展離不開401K計畫的助推, 該計畫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 是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的基金式養老保險制度, 401K在90年代以後迅速發展, 逐漸取代傳統的社會保障體系, 成為美國雇主首選的社保計畫。 雇員選擇401K計畫除可以免稅外, 還可以享受雇主對應的補貼, 因此參與者積極性頗高。 更為重要的是, 該計畫把指數產品作為重點推介物件, 並嵌入了目標日期(TD)基金, 省去投資者調整基金的煩惱, 而TD基金最重要的底層資產就是費用低廉、風險特徵明確的指數ETF。

(三) “買方投顧”的模式功不可沒

美國居民理財受投資顧問影響十分顯著, 而美國實行所謂的“買方投顧”, 即居民需向投資顧問支付費用以獲取財富管理服務, 且顧問費跟客戶的投資收益掛鉤。 因此投顧更傾向于向客戶推薦指數基金、ETF這一類“高性價比”的產品。 而國內市場實行的是“賣方投顧”模式, 客戶不需要支付投顧費, 投資顧問從產品賣方(資產管理公司)獲取銷售服務費用, 因此, 費用低廉、追求長期投資理念的指數產品自然相對“冷清”。

(四) 完整的ETF生態鏈

除資產配置功能外, ETF另一個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易。 據統計, 2015年美股ETF成交額已超越美國GDP, 其換手率是股票的數倍。

ETF產業在美國有一套完整的生態鏈, 基金管理人、做市商、套利者、投機者分工明確, 而美國“T+0交易制度、指數期貨、指數期權、ETF期貨、ETF期貨”等完善的配套制度或工具保證了ETF生態鏈的完整運行。

國內市場發展ETF

亟需制度紅利

目前國內市場ETF在資產品種上已基本與國際接軌, 且運作效率頗高, 絲毫不亞於成熟市場。 在短期改變投資者成熟度、基礎市場環境不大現實的背景下, 筆者認為若要推動國內ETF產業的快速發展, 亟需一定的制度紅利, 例如:(1)交易制度創新:如在前期QDII基金、商品基金的T+0運作經驗上, 結合A股市場環境, 適時推動A股ETF的日內回轉交易制度。 (2)機構投資者培養:如鼓勵社保基金、養老金、年金等大機構資金向ETF傾斜, 培養機構投資者習慣。 (3)配套工具完善:早日完善指數期貨與期權、ETF期貨與期權等佈局。(4)其他紅利:如包括做市商部分費用與交易行為豁免、ETF納入打新底倉、嘗試指數基金行銷模式的創新等等。

(3)配套工具完善:早日完善指數期貨與期權、ETF期貨與期權等佈局。(4)其他紅利:如包括做市商部分費用與交易行為豁免、ETF納入打新底倉、嘗試指數基金行銷模式的創新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