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匠心是一種情懷,古法是一種工藝 當古法遇上匠心,好茶由此誕生

出身安溪茶鄉, 樂享關乎茶與生活點滴感悟。 瞭解更多鐵觀音知識可以加茶農【c1574792342】知茶, 懂茶, 分享茶經驗才是我們的初衷。

在與茶友們交流過程中, 我常提出這麼一個觀點:鐵觀音是最難做的一種茶葉。 做出一泡好的鐵觀音前提是天、地、人、種、藝五大因素達到完美統一。

天——適宜的氣候環境, 在午後、北風天、晴朗時製作最佳;

地——適宜茶樹生長的土壤(紅壤、酸性、PH值4.5-6.0之間)、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1080米左右);

人——科學的茶園管理、靈活的採制經驗及做青的技巧;

種——純正紅心鐵觀音種苗;

藝——精湛的傳統製作工藝。

其中最難的環節在於做青。 鐵觀音是半發酵茶葉, 做鐵觀音難就難在這個“半”字, 沒有儀器可以測試它發酵到什麼程度, 茶葉該發酵至什麼程度, 什麼時候該下鍋殺青, 全憑制茶師的感覺和經驗。

在2003年左右, 各茶鄉普遍引進恒溫恒濕技術製作鐵觀音, 從此改變了看天做青的傳統, 加上市場的導向, 消青、拖酸鐵觀音開始流行, 導致茶農通過對鐵觀音發酵程度的改變, 從而改變了鐵觀音的口感。

鐵觀音的口感越發清淡, 吸引了那些習慣喝綠茶和花茶的消費群體, 但同時也把鐵觀音特有的獨特韻味捨棄了。 這些年很多鐵觀音愛好者常跟我提及, 工藝改變後的鐵觀音找不到以前的那種感覺了, 這對來自鐵觀音故鄉的我是一個深深的觸動, 也引起了我對鐵觀音現狀的反思。 如何找回鐵觀音歷來所獨有的蘭花香、觀音韻對於安溪廣大茶農和茶產業是當務之急。 經過不斷總結和探索, 個人認為唯有靠科學、勤勞的茶園管理和傳統製作工藝才能實現, 其中科學、勤勞的茶園管理是基礎, 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有上等的茶青;而傳統工藝製作的鐵觀音獨有的蘭花香和觀音韻是鐵觀音的精髓所在。

新工藝鐵觀音發酵度, 邊發紅, 但發酵還是不夠, 走水也不完全

古法工藝鐵觀音發酵度, 綠葉鑲紅邊, 嫩葉(芽)全紅, 葉片微卷, 梗走水充分。

總結去年試製經驗的基礎上, 今年將繼續本著匠心精神, 精益求精, 改進去年古法鐵觀音的不足之處, 從採摘製作到最終的炭焙環節全程更嚴格把控, 爭取使古法鐵觀音更好的呈現給茶友們。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裡, 眾多茶葉從業者都在追求利益, 做市場主流茶, 讓很多茶葉失去了原來的本真。 這讓深愛茶葉的我深感無奈, 卻愈發清醒。 在當前的社會裡, 匠心事茶可以做出好茶, 手工採摘製作必然導致產量降低, 也就意味著效益變低, 故保持匠心反而讓人覺得在做傻事, 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 匠心精神的迷失讓茶葉的走向更加撲朔迷離,看不到明確方向。這是個人的親身體會,相信很多茶友們也能感受到。

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給予的,“出好茶”則必須是通過辛苦勞動、勤勞的汗水、豐富的經驗積累才會實現的。大自然總是公平的,一味的索取終將一無所有,而付出越多往往得到越多。

“存在即是合理的”,老祖宗將鐵觀音製作技藝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在茶鄉,這古法工藝可以說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如果古法工藝不科學,那也不可能世代相傳。如何將這些古法工藝發揚和傳承下去,我想我們這代茶人必須肩負起責任,始終保持一顆匠心,不忘初心,一絲不苟,讓茶回歸傳統,讓茶回歸茶,才能讓茶友們重新感受鐵觀音獨特的魅力,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在堅持古法工藝的道路上孤獨前行,越前行越堅定!不知道在生命的哪個路口會因茶緣與您相遇,在古法工藝的路上一起走下去,我相信曙光就在前方!

匠心精神的迷失讓茶葉的走向更加撲朔迷離,看不到明確方向。這是個人的親身體會,相信很多茶友們也能感受到。

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好山好水”是大自然給予的,“出好茶”則必須是通過辛苦勞動、勤勞的汗水、豐富的經驗積累才會實現的。大自然總是公平的,一味的索取終將一無所有,而付出越多往往得到越多。

“存在即是合理的”,老祖宗將鐵觀音製作技藝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在茶鄉,這古法工藝可以說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如果古法工藝不科學,那也不可能世代相傳。如何將這些古法工藝發揚和傳承下去,我想我們這代茶人必須肩負起責任,始終保持一顆匠心,不忘初心,一絲不苟,讓茶回歸傳統,讓茶回歸茶,才能讓茶友們重新感受鐵觀音獨特的魅力,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在堅持古法工藝的道路上孤獨前行,越前行越堅定!不知道在生命的哪個路口會因茶緣與您相遇,在古法工藝的路上一起走下去,我相信曙光就在前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