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報告(2012

2017年中國產業發展年會於12月19—20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在會上發佈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報告(2012—2017)》, 全面總結分析了食品產業砥礪奮進的五年與未來趨勢及展望。

報告顯示,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 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工業體系中首位產業和全球第一大食品產業,在保障民生、拉動內需、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 2017上半年, 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在全國工業占比達到11.4%, 對全國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11.8%,

拉動全國工業增長0.8 個百分點。

在當前新的歷史方位中, 加快食品工業進一步壯大升級, 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路徑。

發展現狀

經濟總量持續壯大 產業支柱地位穩固

食品工業總量規模不斷擴大。 2016年, 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11.9%, 同比增長3.3%。 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數量42144家, 資產總額76393.03億元, 平均用工人數812.6萬人, 分別占全國工業的7.0%、11.1%和8.6%。 2017年上半年, 食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 若不計煙草製品業, 同比增長則達到8.3%, 比全部工業高1.4個百分點。

近年來, 食品工業增加值的全國工業占比穩定在12%左右。 2012-2015年, 對全國工業增長貢獻率均超過了10%。

經濟效益平穩增長 盈利能力穩定趨好

食品工業經濟效益整體保持了平穩增長, 2012-2016年, 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均高於全國工業平均水準。 2016年, 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是2012年的136.4%和126.1%, 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 高出全國工業0.4個百分點。 2017上半年, 主營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達到59499.2億元和4092.4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8.7%和6.9%。

2012-2016年, 食品工業盈利能力持續高於全國工業平均水準。 2016年, 食品工業主營收入利潤率達到6.9%, 高出全國工業0.9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8.5%, 高出全國工業1.9個百分點。

民間資本主體拉動 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食品工業投資規模持續增長。 2016年, 食品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21926.2億元,

是2012年的171%, 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占比3.7%, 比2012年高出0.3個百分點。 2017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9517.8億元, 同比增長3.7%。

近五年來, 除2015年外, 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016年, 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5%, 高出全國0.4個百分點。

食品工業是我國最早開放的競爭性行業之一, 經過多年發展, 企業已經適應了按市場經濟方式解決投資資金需求。 在資金來源方面, 投資管道日益多元化,固定資產投資額的90%左右是企業自籌資金解決, 民間資本主體拉動成為食品工業投資的顯著特徵。

近年來, 食品工業領域的國外資本投入不斷擴大, 在2015年全國工業外商資本金規模同比下滑的情況下, 食品工業依然實現5.4%的增速。

2015年, 食品工業企業外商資本金達到1717.52億元, 是2012年的112.7%, 在全國工業占比7.7%, 比2012年提高0.4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產量穩增 產銷銜接狀態良好

食品工業產銷銜接一直保持穩定態勢, 2016年產銷率為97.7%, 2017上半年產銷率為97.6%。

在消費品市場中, 食品工業主要產品零售總額增長較快, 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3萬億元, 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零售總額達到了21530億元, 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 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零售總額2013、2014、2015、2016年的增幅分別達到13.9%、11.1%、14.6%和10.5%, 分別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出0.7、-0.9、3.9、0.1個百分點。

食品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穩步增長, 保證了13 億人口的食品供應。 與人民基本生活關系密切的糧食、食用油、乳製品、飲料等食品產量保持增長,

部分產品由於行業調整或受進口產品衝擊, 產量有所萎縮。 2016年, 食品工業主要產品中, 產量增長率超過5%的有精製茶、食品添加劑、液體乳、速凍米麵食品等, 捲煙、碳酸飲料、成品糖、葡萄酒、鮮冷藏肉等產量出現下降。

四大區域協調發展 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在國家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指導下, 食品工業逐步形成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格局。 東部地區繼續保持領先和優勢的地位, 中部、西部分別將農業資源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區域結構佈局更加合理。 東北地區則由於機制體制問題、產業結構問題和經濟結構等問題, 致使經濟整體失衡不振, 在此大環境下, 食品工業發展近年也出現了下滑。

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2015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54.9%上升57.9%,基本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東部、中部、西部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比2012年增長125.8%、 146.25%、136.04%和-2.31%,中部地區增長最快,西部次之,東北出現下滑。

在利潤總額方面,2015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食品工業利潤總額分別比2012年增長25.4%、34.4%、24.3%和-25.4%,中部地區增長最快,東部次之,東北出現下滑。

就經濟效益增長方面,2015年,中部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最快,西部地區利潤增長最快;東北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稅金等主要指標已連續2年負增長。從四大區域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在全國的占比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都有所提高,東北地區則呈下降趨勢。

近年來,集聚發展政策效應在食品工業領域集中顯現,食品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截至2015年底,食品工業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到24家,占整個消費品工業領域示範基地總數的38.1%,占示範基地總數的7.5%,全國建成了數百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現代食品產業園區。基地和園區各項指標保持較高增長,示範帶動效應顯著,已形成多管道、多層次、全方位、市場化、生態化的高效運行機制。

外向發展實現突破 全球市場影響加大

2016年食品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人民幣,達到10633.9億元,是2012年的120.41%,同比增長7.2%。其中,出口4231.6億元,是2012年的125.6%,同比增長11.2%,高於全國貨物出口總額增速13.1個百分點;進口6402.3億元,是2012年的117.17%,同比增長4.7%,高於全國貨物進口總額增速4.1個百分點。

在進出口產品種類方面,2016年,肉、乳製品、酒等進口量明顯增加,分別為63.9%、21.4%、20.2%。糧食進口量同比減少8.1%。水產品仍是我國最大出口食品種類,同比增加4.6%。

就海外市場分佈來看,東盟、美國、巴西等是我國重要的食品交易夥伴。2016年,對東盟進出口總額達1828億元,同比增長4.3%。美國以1779.3億元位居第二,增長12.6%。巴西為第三大交易夥伴,對其進出口總額達1277.9億元,增長2.8%。

在食品工業的各個行業,一批龍頭企業已經著眼於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供應鏈合作等方式走出國門,在全球範圍進行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鏈的全球佈局。

科技支撐力度提升 創新發展後勁增強

2016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研發經費達到524.61億元,是2014年的139.4%,占全國工業的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44%,比2014年高出0.09個百分點。

大中型企業是食品工業研發活動的主要力量。2015年,大中型食品企業R&D人員、R&D經費和開發新產品經費分別達到2012年的124.3%、143.4%和130.3%。

2015年,大中型食品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別達到2012年的129.0%、141.0%、158.8%和273.3%。

同時,食品工業領域基礎研究的支持不斷加強。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度在食品科學、農學基礎與作物學領域的資助額度達到45億元以上,是2012年的近10倍。

食品工業領域的裝備自主化水準不斷提高,在食品非熱加工、可降解食品包裝材料、線上安全檢測及品質監控、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形成重要突破,推出了諸多智慧化、自動化、綠色化水準較高的整線、單機技術裝備,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市場壟斷。各個行業裝備水準進步顯著,穀物磨制、食用植物油、乳製品、肉類及肉製品、水產品、啤酒、葡萄酒、飲料、速食麵、速凍食品生物發酵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裝備水準基本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

在技術研究開發、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食品工業領域不斷推出先進成果。“新型澱粉衍生物的創制與傳統澱粉衍生物的綠色製造”“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中國葡萄酒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等諸多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6年重點專項;“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即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品質控制技術”“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慧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已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

品質保障體系完善 食品安全穩定向好

在黨和政府的嚴格要求和大力推動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形勢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2012—2016年,食品品質國家抽查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組織抽檢食品合格率為96.8%,其中,備受民眾關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合格率達到99.1%。

監管體制不斷完善。2013年以來,各級政府為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並明確辦事機構,食品安全惡意造假事件受到巨大震懾和扼制,熱點食品安全事件大為減少。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實施發佈,註冊制意味著我國對嬰幼兒奶粉的管理上升到藥品的級別,被稱之為最嚴奶粉新政,以確保市場流通奶粉安全可靠。截至2017年11月14日,我國70個乳製品企業的486個嬰幼兒奶粉配方通過註冊,國產奶粉品質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當前,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據估測,2017年有望超過70%。

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修訂食品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10部法律法規,制修訂20餘部食品安全部門規章,多個省(區、市)出臺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地方性法規。清理食品標準5000項,整合400項,發佈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926項、合計指標1.4萬余項。農業部新發佈農藥殘留限量指標2800項,清理413項農藥殘留檢驗方法,建立了有機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良好農業規範等11種認證制度。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普遍推行良好操作規範(GMP),60%以上達到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認證的要求。截至2016年底,已有5000多家企業建立食品誠信管理體系,籌建合格率達到了97%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全部建立誠信管理體系,700多家企業通過誠信管理體系評價並獲得證書。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主導產業相對穩定

近年來,食品工業結構調整加快。2016年,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以及煙草製品業四大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依序分別達到26011家、9043家、6962家和128家,企業數量在食品工業占比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為61.7%,從企業數量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遠高於其他行業。

從各個行業增加值增長情況來看,近年來,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增速均快於全部工業平均增速,2016年,食品製造業以8.8%的較快速度,在全部工業41個行業類別中排名第6;煙草製品業調整明顯,2016年出現8.3%的下滑。

從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持續增長,2016年,三個行業的投資規模分別是2012年的170.6%、189.1%和157.8%。2015年之後,各個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放緩,體現了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型。煙草製品業投資規模不斷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了21.2%,在食品工業中的占比為1.0%,比2012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

從經濟效益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分別是2012年的134.3%、150.6%和137.4%,同比增長分別為5.9%、8.8%和6.5%,均高於全國工業水準。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利潤總額呈增長態勢,2016年分別是2012年的128.1%、152.6%和119.2%,同比增長分別為5.5%、8.2%和5.0%,其中食品製造業高於全國工業水準。從整體來看,食品製造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情況最好,而受到結構調整的影響,煙草製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下滑。

從盈利能力變化情況來看,除煙草製品業外,三大行業基本保持持續改善狀態。2016年,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以及煙草製品業的主營收入利潤率以及成本費用利潤率均高於全部工業水準。

各行業生產集中度不斷上升。2016年,四大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分別為2849家、1614家、1087家和82家;資產為16739.53億元、9681.23億元、11469.42億元和9467.77億元;主營收入分別為28949.54億元、14631.86億元、11269.41億元和8033.65億元;利潤總額分別為1644.94億元、1466.92億元、1366.96億元和958.77億元。各行業大中型企業在本行業中的資產占比、主營收入占比和利潤占比顯著,煙草製品業的生產集中度最為明顯,其次是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和食品製造業。

兩化融合日趨深入 線上線下雙軌推進

2015 年,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傳統產業積極與“互聯網+”結合。食品工業作為傳統產業的代表,以互聯網為廣闊平臺,“食品+互聯網”模式催生了產業發展新的巨大空間。提高了整個食品產業的資訊化程度和資源整合的能力。

糧油製品業、乳製品、肉製品、釀酒和飲料等各個行業的大型食品骨幹企業已經進入資訊化綜合集成應用階段,將雲計算、大資料、互聯網、產品追溯等新型資訊技術應用於食品生產、研發和銷售等產業鏈全過程,食品工業企業資源計畫(ERP)的普及率接近50%,在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則高達80%以上。同時加大新媒體行銷,通過網路進行大體量傳播,實現和消費者的巨量互動,以刷新品牌印象。

食品企業積極佈局電商迎合了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天貓、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平臺憑藉流量優勢,吸引諸多食品企業入駐;中糧我買網等大量垂直型食品電商迅速崛起,為消費者在平臺型電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創新現代行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全管道佈局成為食品企業長期競爭力培育的新路徑,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以打通長期穩定、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隨著外向型程度的提升,食品行業跨境電商平臺和跨境電商物流基地建設也不斷推進。(上)

食品工業發展近年也出現了下滑。

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2015年,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已由2012年的54.9%上升57.9%,基本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東部、中部、西部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比2012年增長125.8%、 146.25%、136.04%和-2.31%,中部地區增長最快,西部次之,東北出現下滑。

在利潤總額方面,2015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食品工業利潤總額分別比2012年增長25.4%、34.4%、24.3%和-25.4%,中部地區增長最快,東部次之,東北出現下滑。

就經濟效益增長方面,2015年,中部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最快,西部地區利潤增長最快;東北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稅金等主要指標已連續2年負增長。從四大區域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在全國的占比來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都有所提高,東北地區則呈下降趨勢。

近年來,集聚發展政策效應在食品工業領域集中顯現,食品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截至2015年底,食品工業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到24家,占整個消費品工業領域示範基地總數的38.1%,占示範基地總數的7.5%,全國建成了數百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現代食品產業園區。基地和園區各項指標保持較高增長,示範帶動效應顯著,已形成多管道、多層次、全方位、市場化、生態化的高效運行機制。

外向發展實現突破 全球市場影響加大

2016年食品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人民幣,達到10633.9億元,是2012年的120.41%,同比增長7.2%。其中,出口4231.6億元,是2012年的125.6%,同比增長11.2%,高於全國貨物出口總額增速13.1個百分點;進口6402.3億元,是2012年的117.17%,同比增長4.7%,高於全國貨物進口總額增速4.1個百分點。

在進出口產品種類方面,2016年,肉、乳製品、酒等進口量明顯增加,分別為63.9%、21.4%、20.2%。糧食進口量同比減少8.1%。水產品仍是我國最大出口食品種類,同比增加4.6%。

就海外市場分佈來看,東盟、美國、巴西等是我國重要的食品交易夥伴。2016年,對東盟進出口總額達1828億元,同比增長4.3%。美國以1779.3億元位居第二,增長12.6%。巴西為第三大交易夥伴,對其進出口總額達1277.9億元,增長2.8%。

在食品工業的各個行業,一批龍頭企業已經著眼於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供應鏈合作等方式走出國門,在全球範圍進行資源配置,實現產業鏈的全球佈局。

科技支撐力度提升 創新發展後勁增強

2016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研發經費達到524.61億元,是2014年的139.4%,占全國工業的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0.44%,比2014年高出0.09個百分點。

大中型企業是食品工業研發活動的主要力量。2015年,大中型食品企業R&D人員、R&D經費和開發新產品經費分別達到2012年的124.3%、143.4%和130.3%。

2015年,大中型食品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別達到2012年的129.0%、141.0%、158.8%和273.3%。

同時,食品工業領域基礎研究的支持不斷加強。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佈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統計報告顯示,2016年度在食品科學、農學基礎與作物學領域的資助額度達到45億元以上,是2012年的近10倍。

食品工業領域的裝備自主化水準不斷提高,在食品非熱加工、可降解食品包裝材料、線上安全檢測及品質監控、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形成重要突破,推出了諸多智慧化、自動化、綠色化水準較高的整線、單機技術裝備,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市場壟斷。各個行業裝備水準進步顯著,穀物磨制、食用植物油、乳製品、肉類及肉製品、水產品、啤酒、葡萄酒、飲料、速食麵、速凍食品生物發酵等行業的大中型企業裝備水準基本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

在技術研究開發、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食品工業領域不斷推出先進成果。“新型澱粉衍生物的創制與傳統澱粉衍生物的綠色製造”“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中國葡萄酒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等諸多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6年重點專項;“生鮮肉品質無損高通量即時光學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品質控制技術”“黃酒綠色釀造關鍵技術與智慧化裝備的創制及應用”已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

品質保障體系完善 食品安全穩定向好

在黨和政府的嚴格要求和大力推動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形勢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2012—2016年,食品品質國家抽查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組織抽檢食品合格率為96.8%,其中,備受民眾關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抽檢合格率達到99.1%。

監管體制不斷完善。2013年以來,各級政府為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普遍建立了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並明確辦事機構,食品安全惡意造假事件受到巨大震懾和扼制,熱點食品安全事件大為減少。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實施發佈,註冊制意味著我國對嬰幼兒奶粉的管理上升到藥品的級別,被稱之為最嚴奶粉新政,以確保市場流通奶粉安全可靠。截至2017年11月14日,我國70個乳製品企業的486個嬰幼兒奶粉配方通過註冊,國產奶粉品質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當前,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復,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據估測,2017年有望超過70%。

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修訂食品安全法、獸藥管理條例等10部法律法規,制修訂20餘部食品安全部門規章,多個省(區、市)出臺了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地方性法規。清理食品標準5000項,整合400項,發佈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926項、合計指標1.4萬余項。農業部新發佈農藥殘留限量指標2800項,清理413項農藥殘留檢驗方法,建立了有機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良好農業規範等11種認證制度。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普遍推行良好操作規範(GMP),60%以上達到了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認證的要求。截至2016年底,已有5000多家企業建立食品誠信管理體系,籌建合格率達到了97%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全部建立誠信管理體系,700多家企業通過誠信管理體系評價並獲得證書。

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主導產業相對穩定

近年來,食品工業結構調整加快。2016年,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以及煙草製品業四大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依序分別達到26011家、9043家、6962家和128家,企業數量在食品工業占比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為61.7%,從企業數量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遠高於其他行業。

從各個行業增加值增長情況來看,近年來,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增速均快於全部工業平均增速,2016年,食品製造業以8.8%的較快速度,在全部工業41個行業類別中排名第6;煙草製品業調整明顯,2016年出現8.3%的下滑。

從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持續增長,2016年,三個行業的投資規模分別是2012年的170.6%、189.1%和157.8%。2015年之後,各個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放緩,體現了由外延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型。煙草製品業投資規模不斷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了21.2%,在食品工業中的占比為1.0%,比2012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

從經濟效益來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分別是2012年的134.3%、150.6%和137.4%,同比增長分別為5.9%、8.8%和6.5%,均高於全國工業水準。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和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的利潤總額呈增長態勢,2016年分別是2012年的128.1%、152.6%和119.2%,同比增長分別為5.5%、8.2%和5.0%,其中食品製造業高於全國工業水準。從整體來看,食品製造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情況最好,而受到結構調整的影響,煙草製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均出現下滑。

從盈利能力變化情況來看,除煙草製品業外,三大行業基本保持持續改善狀態。2016年,食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以及煙草製品業的主營收入利潤率以及成本費用利潤率均高於全部工業水準。

各行業生產集中度不斷上升。2016年,四大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分別為2849家、1614家、1087家和82家;資產為16739.53億元、9681.23億元、11469.42億元和9467.77億元;主營收入分別為28949.54億元、14631.86億元、11269.41億元和8033.65億元;利潤總額分別為1644.94億元、1466.92億元、1366.96億元和958.77億元。各行業大中型企業在本行業中的資產占比、主營收入占比和利潤占比顯著,煙草製品業的生產集中度最為明顯,其次是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和食品製造業。

兩化融合日趨深入 線上線下雙軌推進

2015 年,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 ”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傳統產業積極與“互聯網+”結合。食品工業作為傳統產業的代表,以互聯網為廣闊平臺,“食品+互聯網”模式催生了產業發展新的巨大空間。提高了整個食品產業的資訊化程度和資源整合的能力。

糧油製品業、乳製品、肉製品、釀酒和飲料等各個行業的大型食品骨幹企業已經進入資訊化綜合集成應用階段,將雲計算、大資料、互聯網、產品追溯等新型資訊技術應用於食品生產、研發和銷售等產業鏈全過程,食品工業企業資源計畫(ERP)的普及率接近50%,在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則高達80%以上。同時加大新媒體行銷,通過網路進行大體量傳播,實現和消費者的巨量互動,以刷新品牌印象。

食品企業積極佈局電商迎合了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天貓、京東等綜合型電商平臺憑藉流量優勢,吸引諸多食品企業入駐;中糧我買網等大量垂直型食品電商迅速崛起,為消費者在平臺型電商之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創新現代行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全管道佈局成為食品企業長期競爭力培育的新路徑,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以打通長期穩定、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隨著外向型程度的提升,食品行業跨境電商平臺和跨境電商物流基地建設也不斷推進。(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