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因為這首五絕,蘇軾給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評語

王維的詩作被譽為“詩中有畫”, 是因為其詩作當中, 有著出色的對於環境的描摹能力。 通常就用一聯, 10個字, 就勾勒出景色之美, 讓人沉醉其中。 比如那“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又比如“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得到“詩中有畫”的讚譽, 是蘇軾所評價的。 而且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作給出這個評語的時候, 是因為王維的這首簡短的五絕。 可以說, 正是因為這首五絕, 蘇軾給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評語。 且看: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這首古詩題目是《山中》, 是王維對於山中景色的描繪。 描寫的具體季節乃是秋末初冬。

首句“荊溪白石出”寫的是溪水。 因為秋末冬初, 溪水變為細流, 比平常的流量也少了很多。 也正是因為流量太少, 溪水中原來被淹沒的石頭, 現在都露出來了。 詩人王維僅僅通過這一個細節, 就點出了當時的季節特徵, 這種洞察力不簡單。

次句“天寒紅葉稀”, 寫山中紅葉。 “霜葉紅於二月花”, 紅葉是秋末的象徵, 而在此時, 秋末冬初, 紅葉都已經片片凋落, 所以因為“天寒”, 紅葉變得“稀”了, 不過, 由於第一句詩句所奠定的情感基調, 這以句詩並沒有給人以強烈的蕭瑟凋零之感。

前兩句是寫細節, 後兩句則突出全貌。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在這樣的季節和天氣當中, 雖然沒有雨水, “山路元無雨”, 但是整個山色都被籠上了一層薄霧。 有些許的寒意, 卻依然蒼松翠柏, 蓊鬱青蔥, 這種青翠沁人心脾, 就好像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

而這種感覺, 我們都能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 讀到這首詩的時候, 我們很容易就能進入到詩境當中, 很容易就能沉浸其中, 如身臨其境, 感受到詩中的畫境, 此所謂“詩中有畫”。

所以宋代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 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

畫中有詩。 詩曰:“藍溪白石出, 玉川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此摩詰之詩, 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如有侵權, 請聯繫作者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