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世界上最富有的中國巨頭,《南京條約》賠款他一人付了1/10

提起世界首富, 你想到誰了呢?微軟的比爾蓋茨?金融之神沃倫·巴菲特?

再往前推進一點, 福特汽車的亨利·福特?標準石油的洛克菲勒?銀行巨擘羅斯柴爾德家族?

再往前一點呢?在19世紀上半葉, 在中國尚在閉關鎖國之時有一個中國商人, 他的財富, 讓各國商人競相猜測, 他的商業帝國, 遍佈世界, 他的名字——伍秉鑒。

全球首富伍秉鑒

You are I No.1 old friend , you belong honest man, only go no chance.Just now have set tea counter, all finished, you go.

你是我最好的老朋友, 人挺實誠, 只是運氣不好。 現在債務一筆勾銷, 你可以回國去了。

這兩句中文式的英語出自大清廣州十三行的怡和行商人伍秉鑒之口, 說這話時, 他撕掉了一名美國波士頓商人7.2萬銀元的借據。

這個商人因為經營不善無力償還債務, 欠款在身, 離家多年卻不能回國, 伍秉鑒撕毀了借據, 讓他放心地回國。 而那時, 一艘遠洋的中型海船所攜帶的貨物, 總價值也不過10萬元左右。

這個舉動讓伍秉鑒豪爽的名聲、驚人的財富,

在美國為人所津津樂道達半個世紀之久。

倫敦畫報上伍首富的私家花園 供圖 / 廣東省博物館

1834年, 伍秉鑒對他的各種財產做了一次估算, 共約2600萬銀元。 這個時期的美國首富, 也不過資產700萬銀元。

在西方人的眼中, 伍氏商人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巨頭。

2001年, 伍秉鑒與洛克菲勒、比爾·蓋茨以及成吉思汗、明朝大太監劉瑾、清朝權臣和珅、民國大資本家宋子文等人一起, 被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

廣州十三行中的四位行商:伍秉鑒、潘有度、盧觀恒、葉上林——“廣州四大富豪”。

清朝一口通商的政策, 真正奠定廣州了“十三行”的地位。 無數中國廣大內陸出產的優質絲、棉、茶、刺繡、瓷器, 只能彙集在廣州這個黃金口岸, 通過“十三行”的代理, 銷往世界, 而伍首富的“怡和行”更是其中佼佼者。

茶葉倉庫。 從17世紀起, 茶葉取代絲綢成為中國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

當帝國尚在沉睡之時, 伍首富已經開始睜開眼睛, 賺世界。 當時與廣州貿易往來的重要客戶之一, 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國東印度公司。 對, 就是那個幾乎憑藉一己之力, 就征服了印度的公司。 而伍秉鑒便是它的“銀行家”和最大的債權人。

1829年, 24歲的美國人福布斯來到中國學做茶葉貿易, 伍秉鑒認他做了義子。 8年後福布斯回國, 開始了一門新生意——修鐵路,

成為橫跨北美大陸的泛美大鐵路的最大承建商。

借助與福布斯的關係, 伍家將目光投向遙遠的正在發展中的美國, 把資金投向建設中的美國鐵路。 美國的密西根中央鐵路、柏林頓和密蘇裡河鐵路都有伍家的資金。 有資料表明, 伍家在美國投資的利息, 每年達20余萬兩白銀。 伍秉鑒的怡和行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財團。

19世紀初廣州官府在十三行外商商館大廳的“涉外”審案場景

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來廣州禁煙。伍秉鑒不得不承諾以自己的財產來賠償外商損失,希望換來外商與政府的合作。三天期限到了,伍秉鑒的兒子伍紹榮將外商上繳的1000多箱鴉片交給林則徐,希望能就此結案。這點鴉片顯然是九牛一毛,林則徐盛怒之下認為英商的頑橫是與行商串通。

林則徐將伍紹榮逮捕入獄,威脅鴉片大亨顛地和英商團體,如不交出鴉片則將伍浩官處死。顯然,在財富和國家面前,英國商人們並不關心他們的好朋友,伍首富的安危。

對於這段有關鴉片的歷史,因為行商所處的特殊位置,一直被後人打上“勾結洋商,走私鴉片”的印記。

1856年十三行被燒前所畫的場景。供圖/香港藝術館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只有廣州一城英軍不攻而退。原因是守城將軍奕山令伍秉鑒的兒子伍紹榮隨同廣州知府出城講和。一紙《廣州停戰協定》,條件是清軍退出廣州城外200裡,並且在一個星期內交出600萬元的賠款。

這600萬元賠款,實為廣州城的贖金,這是近代中外戰爭中,中方付出的第一筆大宗賠款。其中十三行商人共出資200萬元,伍怡和洋行所出最多,計110萬元。

不少人認為,國難當頭,十三行商人同入侵者講和,充當清政府屈辱投降的仲介,與廣東人民的抗英鬥爭相悖,是有損國體的恥辱行為。

1842年,清政府戰敗,《南京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白銀1470萬兩。伍家被勒繳100萬元,廣州十三行行商公所認繳134萬元,其他行商攤派66萬元。

這是行商團體最後一次為清政府效力。《南京條約》規定,廣州行商不得壟斷貿易,開放五口對外通商,十三行的外貿特權不復存在。

1843年9月,伍秉鑒在屈辱和無奈中去世,享年75歲。第二次鴉片戰爭,十三行被焚毀。

19世紀,中國商人叱吒世界的歷史就此落幕。

19世紀初廣州官府在十三行外商商館大廳的“涉外”審案場景

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來廣州禁煙。伍秉鑒不得不承諾以自己的財產來賠償外商損失,希望換來外商與政府的合作。三天期限到了,伍秉鑒的兒子伍紹榮將外商上繳的1000多箱鴉片交給林則徐,希望能就此結案。這點鴉片顯然是九牛一毛,林則徐盛怒之下認為英商的頑橫是與行商串通。

林則徐將伍紹榮逮捕入獄,威脅鴉片大亨顛地和英商團體,如不交出鴉片則將伍浩官處死。顯然,在財富和國家面前,英國商人們並不關心他們的好朋友,伍首富的安危。

對於這段有關鴉片的歷史,因為行商所處的特殊位置,一直被後人打上“勾結洋商,走私鴉片”的印記。

1856年十三行被燒前所畫的場景。供圖/香港藝術館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只有廣州一城英軍不攻而退。原因是守城將軍奕山令伍秉鑒的兒子伍紹榮隨同廣州知府出城講和。一紙《廣州停戰協定》,條件是清軍退出廣州城外200裡,並且在一個星期內交出600萬元的賠款。

這600萬元賠款,實為廣州城的贖金,這是近代中外戰爭中,中方付出的第一筆大宗賠款。其中十三行商人共出資200萬元,伍怡和洋行所出最多,計110萬元。

不少人認為,國難當頭,十三行商人同入侵者講和,充當清政府屈辱投降的仲介,與廣東人民的抗英鬥爭相悖,是有損國體的恥辱行為。

1842年,清政府戰敗,《南京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白銀1470萬兩。伍家被勒繳100萬元,廣州十三行行商公所認繳134萬元,其他行商攤派66萬元。

這是行商團體最後一次為清政府效力。《南京條約》規定,廣州行商不得壟斷貿易,開放五口對外通商,十三行的外貿特權不復存在。

1843年9月,伍秉鑒在屈辱和無奈中去世,享年75歲。第二次鴉片戰爭,十三行被焚毀。

19世紀,中國商人叱吒世界的歷史就此落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