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解讀

作者:中債資信綠色債券研究團隊

全文6203字, 建議閱讀時間為10分鐘。

摘要

2017年12月27日, 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公佈了《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以下簡稱“指引”),

這是我國第一份針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工作的規範性檔, 對機構資質、業務承接、業務實施、報告出具、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相應規定。

指引將2016年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檔中所提出的“研究完善各類綠色債券發行的相關業務指引、自律性規則”目標工作予以落實;此外, 指引也對檔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資訊披露制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細化和推進, 即綠色債券存續期原則上需進行評估認證。

指引主要的政策內容包括:1)專門成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 統籌各機構的自律管理, 並開展包括行業監督、機構市場化評議、機構業務審查等工作,

並牽頭研究制定契合市場需求的操作細則;2)強化行業監督, 確認評估認證機構需要承擔的責任, 並明確發行人和評估認證機構的懲罰機制;3)設置了評估認證機構的准入門檻和資質要求, 將提高評估認證業務的專業性、公信力和權威性;4)從技術層面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的主要內容、評估認證方式作出了相關規定;5)對業務承接、業務實施和報告出具三個環節, 均作了詳細的規範和要求, 統一了綠色評估認證業務流程的基本要求;6)原則上推動綠色債券跟蹤期認證, 進一步完善存續期內的資訊披露, 充分保障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

指引的推出, 旨在規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 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品質。

指引在各方面的規定, 將能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行業的專業程度, 實現行業內的有序競爭, 保證業務的獨立性與公信力, 進而促進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綠色發展。

2017年12月27日, 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公佈了《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為指引(暫行)》(以下簡稱“指引”)。 《指引》的發佈是貫徹黨的十九大關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的務實舉措, 是落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制度安排, 對於規範發展綠色債券市場、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指引是我國第一份針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工作的規範性檔, 對機構資質、業務承接、業務實施、報告出具、監督管理等方面做了相應規定。

2016年初, 我國境內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 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探索與發展, 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速, 從無到有, 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綠色債券市場, 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綠色金融債、綠色公司債、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企業債、綠色熊貓債、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等多品種的綠色債券市場, 2016年和2017年的年均發行量均達到2,000億左右的規模, 具體情況參加表1。

從2016年至今共發行的146只綠色債項中, 有102只出具了協力廠商評估認證意見, 占比達到了71%, 這一比例高於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第二方意見與協力廠商認證的比例之和。 協力廠商評估認證工作, 可以更好地向市場披露和確認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

一定程度上保障市場的有序發展。 然而, 我國綠色債券評估認證行業目前尚還未形成統一的規範制度, 各機構在評估認證流程、評估認證內容、報告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部分報告的認證實質內容有所欠缺, 市場上還存在業務捆綁、低價承攬等不良競爭行為。

此次指引適時發佈, 將可以進一步規範協力廠商評估認證市場的行為, 並進而推動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

一、成立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 統籌各機構的自律管理, 開展包括行業監督、機構市場化評議、機構業務審查等工作, 並牽頭研究制定契合市場需求的操作細則

指引中提出, 由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統籌實施自律管理。 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這一機制,為各主管機構綠色債券相關制度檔中首次提出,並設定為在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下的綠色債券自律管理協調機制。

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負責各機構的自律管理協調,維護市場秩序,並對各機構進行市場化評議;並通過不定期地抽取一定數量的評估認證報告,執業品質交叉檢查,並作為市場評價的重要參考。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會適時檢查和調閱各機構的業務工作底稿,並監督檢查各機構的年度自查情況。通過這些管理手段,評估認證機構的業務品質、規範程度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此外,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根據市場實際和產品特點,研究制定相應的操作細則。未來評估認證市場將可能在行業評估標準等領域,實現更深層次的規範統一。

二、強化行業監督,確認評估認證機構需要承擔的責任,並明確發行人和評估認證機構的懲罰機制

綠色債券若在存續期被出具了“不符合”的結論,將面臨綠色標識被撤銷的可能;發行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向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提交情況說明和整改計畫,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若仍未取得“符合”或“未發現不符”結論的,將被撤銷綠色債券標識;而綠色債券標識一經撤銷,在存續期內不再恢復。此外,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根據實際情況,要求綠色債券發行人、評估認證機構,補充提供或重新提供評估認證報告。

指引要求評估認證機構對所採用的外部成果和意見負責,明確了評估認證機構會受到自律處罰和行政處罰的八類違規情形;評估認證機構若存在違規行為,將由自律管理部門予以自律處分;情況嚴重的,將由管理部門予以行政處罰。

行業監督規定、責任明晰以及懲罰機制的細化,預期將能進一步規避發行人的道德風險,提高綠色專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促進評估認證機構切實履行獨立協力廠商的評估認證工作職責,為市場提供更準確的資訊。

三、設置了評估認證機構的准入門檻和資質要求,預計將提高評估認證業務的專業性、公信力和權威性

指引對從事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機構資質、專案組人員構成以及參與人員的專業素質方面皆做了明確規定,規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市場秩序。

對於相關機構層面,指引明確參與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機構需具有必備的組織架構、工作流程、技術方法、品質控制等規範性制度、流程,且獲取評級、認證、鑒證、能源、氣候或環境領域執業資質;同時,最近3年或自成立以來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誠信記錄。專業素質層面,指引要求參與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人員需具有相應的會計、審計、金融、能源、氣候或環境領域專業素質,其中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專案組成員原則上應當同時配備熟悉會計、審計和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員和熟悉能源、氣候和環境領域的專業人員。

另外,綠色標準委員會將組織領域內機構和專家對綠色債券認證機構進行市場化評議,並在指定網站披露評議結果。上述要求和設計可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專業性與報告品質。

四、在評估認證主要內容、評估認證方式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技術標準

目前,國際通用的綠色債券標準包括綠色債券準則(GBP)和氣候債券標準(CBS),國內標準包括《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發改委發佈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等。指引提出,“原則上應當依據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認可的國際或國內通行的鑒證、認證、評估等業務標準,按照相應的業務流程實施”。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綠色債券認證標準的統一,預計統一標準將結合我國國情和國際通行的評估認證業務標準,發佈之後將為發行人、投資人、評估認證機構提供明確的項目類型和界定標準。

(一)評估認證主要內容

指引要求發行前和存續期跟蹤評估認證需包括項目合規性、項目篩選和決策制度、募集資金管理制度、資訊披露和報告制度、專案環境效益等主要內容。其中專案合規性是篩選專案的前提條件,評估認證過程中需查驗專案相關批文,以確定專案是否合規並獲准建設;專案篩選和決策制度作為篩選專案的主要依據,其評估認證要點在於考察相關制度流程是否能夠選擇出符合綠色債券標準的綠色專案,綠色專案是否可以產生確定的環境效益,該認證環節主要目的是防止募集資金用於非“綠”專案,杜絕項目的“漂綠”行為;對募集資金管理制度的評估,主要是對募集資金管理制度的規範性進行評價,考察其是否能夠保證募集資金“專款專用”,防止資金流向非綠專案;綠色債券發行前和存續期內的資訊披露和報告,是監管部門和投資人監督和瞭解綠色債券發行情況、發行後募集資金使用、綠色專案投資進度、專案環境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需對相關制度的完備性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專案環境效益則是衡量債券“綠色程度”的重要指標,評估認證過程中需考察項目技術先進程度、運行水準、環境保護措施等影響因素,對項目環境效益進行測算。現階段部分已發佈的認證報告缺乏綠色專案環境效益和綠色程度的評估認證內容,指引對評估認證要素尤其是環境效益要素作出了明確規定,大大提高了評估認證的技術標準,有助於進一步規範各機構的評估認證業務。

(二)評估認證方式

指引列舉了十二類評估認證方式,在實際評估認證過程中,可就專案的具體情況選擇評估方式或合理增加其它評估方式。例如,對於綠色金融債,擬投專案以資產池形式呈現,因此在發行前評估時,對於待建或者在建專案,“實地勘察專案的真實性、實際運行及環境效益情況”、“對專案的實際環境效益進行實驗”等方法並不完全適用,而應通過專案相關可研報告等技術檔對其預期環境效益作出判斷和測算。而在存續期跟蹤評估認證過程中,則可通過獲取募投專案建成後的實際運行指標、實地勘察或實驗等方式測算實際環境效益。

指引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的標準依據、主要內容、評估認證方式的規定,是對評估認證業務內容的細化,為評估認證機構業務開展提供了依據,對提高評估認證品質亦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有助於相關機構統一綠色債券評估流程和內容。預計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將根據指引進一步調整認證流程和內容,但具體評估認證體系和技術方法,尤其是對環境效益的測算和評估方面,仍將存在一定差異。

五、對業務承接、業務實施和報告出具三個環節,均作了詳細的規範和要求,統一了綠色評估認證業務流程的基本要求

合理健全的業務流程對規範評估認證行為,保障評估認證結論的客觀公正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助於綠色債券認證市場的有序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一)業務承接

根據指引,業務承接前評估認證機構應從人員配備、技術水準、專業原則和獨立性等方面充分評估自身是否具備承接評估認證業務的基本條件,對業務承接時的專案人員配備,合同內容和收費方面均作了相關說明和指導。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市場存在部分低價競爭行為,指引提出評估認證機構應遵循成本可覆蓋、業務可持續原則合理確定收費,不得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攬業務,這一指導有助於抑制不正當競爭,為客觀公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債券認證市場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業務實施

指引對評估認證方式、內容和程式實施範圍均作了具體的要求,對評估認證業務的具體實施提供了詳細的要求和指導。評估認證工作包括大量的調查、驗算或計算工作,考慮上述工作對於評估認證結論和報告的重要性,指引尤其細化了評估認證工作底稿的要求以及保存時間,也為相關方的自查和監督管理提供了基礎。

(三)報告出具

指引規定了評估認證結論的類型基本要求,同時鼓勵披露綠色程度,並對債券存續期內的評估認證時間,資訊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此外,指引考慮了認證為“不符合”綠色債券標準的情況,為此設計了整改和再次認證的流程規定,為發行人提供了整改和再次評估認證的機會,同時也對再次認證仍未獲得“符合”結論的債券確立了撤銷綠色債券標識的制度安排,這有助於發行人充分認識綠色債券的實質內涵,貫徹落實綠色債券的相關要求,有望保障債券在整個存續期內的綠色屬性。

六、原則上推動綠色債券跟蹤期認證,進一步完善存續期內的資訊披露,充分保障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

關於綠色債券後續跟蹤認證及時效一直為市場關注,監管層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態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早前的鼓勵發行人按年度向市場披露由獨立的專業評估或認證機構出具的評估意見或認證報告,對綠色債券支持的綠色產業項目進展及其環境效益等實施持續跟蹤評估,轉變為原則上綠色金融債券和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皆應實行週期性認證。

其中綠色金融債在債券存續期內每滿一年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存續期評估認證,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存續期內評估認證至少按照專案存續狀態,實行首次認證的自債券存續時間滿一年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更新認證自已投資綠色項目發生更新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上述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報告需通過指定網站或約定的管道及時披露。

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在於其綠色專案所帶來的明確的生態環境效益,債券存續期內,資金的用途是否按計劃使用、是否發生變更、變更用途是否符合綠色用途、綠色專案建設進展如何、是否如期達成預期的環境效益、是否伴生其他類型的環境風險或環境影響,這些都需要跟蹤評估認證予以確認。因而指引原則上確認需要進行跟蹤評估認證,亦是出於對保障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考慮,確保綠色債券投放於綠色專案、並切實持續地產生環境效益。

聲明

statement

本報告由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簡稱“中債資信”,CBR)提供,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均由中債資信相關研究人員根據公開資料,依據國際和行業通行準則做出的分析和判斷,並不代表公司觀點。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均反映本報告初次公開發佈時的判斷,我司有權隨時補充、更正和修訂有關資訊。報告中的任何表述,均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並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見或其他偏見,報告閱讀者也不應從這些角度加以解讀,我司及分析師本人對任何基於這些偏見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後果不承擔任何責任,並保留採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報告內容僅供報告閱讀者參考,一切商業決策均將由報告閱讀者綜合各方資訊後自行作出。在任何情況下,我司及分析師對任何機構或個人因使用本報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版權歸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和發表。如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報告中的定義、觀點或其他內容或刊發本報告,需注明出處為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我司對於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中債資信

專注信用風險管理

精于信用資訊服務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微信號:CBR_2010

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這一機制,為各主管機構綠色債券相關制度檔中首次提出,並設定為在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下的綠色債券自律管理協調機制。

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負責各機構的自律管理協調,維護市場秩序,並對各機構進行市場化評議;並通過不定期地抽取一定數量的評估認證報告,執業品質交叉檢查,並作為市場評價的重要參考。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會適時檢查和調閱各機構的業務工作底稿,並監督檢查各機構的年度自查情況。通過這些管理手段,評估認證機構的業務品質、規範程度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此外,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根據市場實際和產品特點,研究制定相應的操作細則。未來評估認證市場將可能在行業評估標準等領域,實現更深層次的規範統一。

二、強化行業監督,確認評估認證機構需要承擔的責任,並明確發行人和評估認證機構的懲罰機制

綠色債券若在存續期被出具了“不符合”的結論,將面臨綠色標識被撤銷的可能;發行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向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提交情況說明和整改計畫,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若仍未取得“符合”或“未發現不符”結論的,將被撤銷綠色債券標識;而綠色債券標識一經撤銷,在存續期內不再恢復。此外,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將根據實際情況,要求綠色債券發行人、評估認證機構,補充提供或重新提供評估認證報告。

指引要求評估認證機構對所採用的外部成果和意見負責,明確了評估認證機構會受到自律處罰和行政處罰的八類違規情形;評估認證機構若存在違規行為,將由自律管理部門予以自律處分;情況嚴重的,將由管理部門予以行政處罰。

行業監督規定、責任明晰以及懲罰機制的細化,預期將能進一步規避發行人的道德風險,提高綠色專案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促進評估認證機構切實履行獨立協力廠商的評估認證工作職責,為市場提供更準確的資訊。

三、設置了評估認證機構的准入門檻和資質要求,預計將提高評估認證業務的專業性、公信力和權威性

指引對從事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機構資質、專案組人員構成以及參與人員的專業素質方面皆做了明確規定,規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市場秩序。

對於相關機構層面,指引明確參與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機構需具有必備的組織架構、工作流程、技術方法、品質控制等規範性制度、流程,且獲取評級、認證、鑒證、能源、氣候或環境領域執業資質;同時,最近3年或自成立以來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誠信記錄。專業素質層面,指引要求參與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人員需具有相應的會計、審計、金融、能源、氣候或環境領域專業素質,其中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專案組成員原則上應當同時配備熟悉會計、審計和金融領域的專業人員和熟悉能源、氣候和環境領域的專業人員。

另外,綠色標準委員會將組織領域內機構和專家對綠色債券認證機構進行市場化評議,並在指定網站披露評議結果。上述要求和設計可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業務的專業性與報告品質。

四、在評估認證主要內容、評估認證方式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提高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技術標準

目前,國際通用的綠色債券標準包括綠色債券準則(GBP)和氣候債券標準(CBS),國內標準包括《綠色債券支援專案目錄》、發改委發佈的《綠色債券發行指引》等。指引提出,“原則上應當依據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認可的國際或國內通行的鑒證、認證、評估等業務標準,按照相應的業務流程實施”。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綠色債券認證標準的統一,預計統一標準將結合我國國情和國際通行的評估認證業務標準,發佈之後將為發行人、投資人、評估認證機構提供明確的項目類型和界定標準。

(一)評估認證主要內容

指引要求發行前和存續期跟蹤評估認證需包括項目合規性、項目篩選和決策制度、募集資金管理制度、資訊披露和報告制度、專案環境效益等主要內容。其中專案合規性是篩選專案的前提條件,評估認證過程中需查驗專案相關批文,以確定專案是否合規並獲准建設;專案篩選和決策制度作為篩選專案的主要依據,其評估認證要點在於考察相關制度流程是否能夠選擇出符合綠色債券標準的綠色專案,綠色專案是否可以產生確定的環境效益,該認證環節主要目的是防止募集資金用於非“綠”專案,杜絕項目的“漂綠”行為;對募集資金管理制度的評估,主要是對募集資金管理制度的規範性進行評價,考察其是否能夠保證募集資金“專款專用”,防止資金流向非綠專案;綠色債券發行前和存續期內的資訊披露和報告,是監管部門和投資人監督和瞭解綠色債券發行情況、發行後募集資金使用、綠色專案投資進度、專案環境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需對相關制度的完備性和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專案環境效益則是衡量債券“綠色程度”的重要指標,評估認證過程中需考察項目技術先進程度、運行水準、環境保護措施等影響因素,對項目環境效益進行測算。現階段部分已發佈的認證報告缺乏綠色專案環境效益和綠色程度的評估認證內容,指引對評估認證要素尤其是環境效益要素作出了明確規定,大大提高了評估認證的技術標準,有助於進一步規範各機構的評估認證業務。

(二)評估認證方式

指引列舉了十二類評估認證方式,在實際評估認證過程中,可就專案的具體情況選擇評估方式或合理增加其它評估方式。例如,對於綠色金融債,擬投專案以資產池形式呈現,因此在發行前評估時,對於待建或者在建專案,“實地勘察專案的真實性、實際運行及環境效益情況”、“對專案的實際環境效益進行實驗”等方法並不完全適用,而應通過專案相關可研報告等技術檔對其預期環境效益作出判斷和測算。而在存續期跟蹤評估認證過程中,則可通過獲取募投專案建成後的實際運行指標、實地勘察或實驗等方式測算實際環境效益。

指引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的標準依據、主要內容、評估認證方式的規定,是對評估認證業務內容的細化,為評估認證機構業務開展提供了依據,對提高評估認證品質亦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有助於相關機構統一綠色債券評估流程和內容。預計各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機構將根據指引進一步調整認證流程和內容,但具體評估認證體系和技術方法,尤其是對環境效益的測算和評估方面,仍將存在一定差異。

五、對業務承接、業務實施和報告出具三個環節,均作了詳細的規範和要求,統一了綠色評估認證業務流程的基本要求

合理健全的業務流程對規範評估認證行為,保障評估認證結論的客觀公正有著重要意義,也有助於綠色債券認證市場的有序競爭和可持續發展。

(一)業務承接

根據指引,業務承接前評估認證機構應從人員配備、技術水準、專業原則和獨立性等方面充分評估自身是否具備承接評估認證業務的基本條件,對業務承接時的專案人員配備,合同內容和收費方面均作了相關說明和指導。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市場存在部分低價競爭行為,指引提出評估認證機構應遵循成本可覆蓋、業務可持續原則合理確定收費,不得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攬業務,這一指導有助於抑制不正當競爭,為客觀公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債券認證市場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業務實施

指引對評估認證方式、內容和程式實施範圍均作了具體的要求,對評估認證業務的具體實施提供了詳細的要求和指導。評估認證工作包括大量的調查、驗算或計算工作,考慮上述工作對於評估認證結論和報告的重要性,指引尤其細化了評估認證工作底稿的要求以及保存時間,也為相關方的自查和監督管理提供了基礎。

(三)報告出具

指引規定了評估認證結論的類型基本要求,同時鼓勵披露綠色程度,並對債券存續期內的評估認證時間,資訊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此外,指引考慮了認證為“不符合”綠色債券標準的情況,為此設計了整改和再次認證的流程規定,為發行人提供了整改和再次評估認證的機會,同時也對再次認證仍未獲得“符合”結論的債券確立了撤銷綠色債券標識的制度安排,這有助於發行人充分認識綠色債券的實質內涵,貫徹落實綠色債券的相關要求,有望保障債券在整個存續期內的綠色屬性。

六、原則上推動綠色債券跟蹤期認證,進一步完善存續期內的資訊披露,充分保障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

關於綠色債券後續跟蹤認證及時效一直為市場關注,監管層對綠色債券評估認證態度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由早前的鼓勵發行人按年度向市場披露由獨立的專業評估或認證機構出具的評估意見或認證報告,對綠色債券支持的綠色產業項目進展及其環境效益等實施持續跟蹤評估,轉變為原則上綠色金融債券和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皆應實行週期性認證。

其中綠色金融債在債券存續期內每滿一年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存續期評估認證,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券存續期內評估認證至少按照專案存續狀態,實行首次認證的自債券存續時間滿一年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更新認證自已投資綠色項目發生更新之日起4個月內進行。上述綠色債券評估認證報告需通過指定網站或約定的管道及時披露。

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在於其綠色專案所帶來的明確的生態環境效益,債券存續期內,資金的用途是否按計劃使用、是否發生變更、變更用途是否符合綠色用途、綠色專案建設進展如何、是否如期達成預期的環境效益、是否伴生其他類型的環境風險或環境影響,這些都需要跟蹤評估認證予以確認。因而指引原則上確認需要進行跟蹤評估認證,亦是出於對保障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考慮,確保綠色債券投放於綠色專案、並切實持續地產生環境效益。

聲明

statement

本報告由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簡稱“中債資信”,CBR)提供,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均由中債資信相關研究人員根據公開資料,依據國際和行業通行準則做出的分析和判斷,並不代表公司觀點。本報告中所提供的資訊均反映本報告初次公開發佈時的判斷,我司有權隨時補充、更正和修訂有關資訊。報告中的任何表述,均應從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理解,並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見或其他偏見,報告閱讀者也不應從這些角度加以解讀,我司及分析師本人對任何基於這些偏見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後果不承擔任何責任,並保留採取行動保護自身權益的一切權利。

本報告內容僅供報告閱讀者參考,一切商業決策均將由報告閱讀者綜合各方資訊後自行作出。在任何情況下,我司及分析師對任何機構或個人因使用本報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版權歸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和發表。如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報告中的定義、觀點或其他內容或刊發本報告,需注明出處為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我司對於本聲明條款具有修改和最終解釋權。

中債資信

專注信用風險管理

精于信用資訊服務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微信號:CBR_201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