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什麼是“道器”?

作者|雪漠

選文|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因為虛心, 才能接納

有一種說法是“道器”, 也就是承載道的器皿、載體。 我們常說, 這個人可以載道, 這篇文章可以載道, 那麼這個人和這篇文章, 便都是“道器”。

道器就像一個杯子, 裡面必須是空的, 才能盛東西;杯子如果滿了, 你就別想倒進去東西。 所以, 如果一個人老是充滿成見、自以為是, 你就很難改變他。 為什麼?因為他的杯子裡根本裝不下你的東西, 你一倒進去, 他就像秋風吹過驢耳那樣, 又原封不動地出來了。 所以, 當他心裡盛滿自己的思維垃圾時,

就必須先把這些垃圾倒掉, 倒不掉, 他就改變不了。

能改變的人, 就叫道器;不能改變的人, 就不是道器。

那麼, 如何分辨一個人是不是道器呢?

你要特別注意, 當你跟一個人相處, 並誠心地指出他的一些缺點, 但他卻不接納, 強烈地反對、巧言令色地辯解時, 他肯定不是道器。 為什麼?因為他在拒絕。 拒絕改變的人, 心是滿的, 你當然改變不了他。 能夠改變的, 是那些虛心接受意見的人。 所以, 當你找到了善知識, 不要對抗, 你要學會全然接受。 接受的第一步, 就是清空自己的成見, 清空自己的個人意志, 打碎自己。

這非常難, 有些人幾十年都清不掉, 他永遠是我認為如何如何。 很多人都是這樣, 你仔細觀察, 就會發現有些人習慣於對抗,

你無論說什麼, 他的第一反應都不是接受, 而是反抗, 跟你較真。 這種人不是道器。

禪宗二祖就是道器。 為什麼?因為, 他找到達摩的時候, 達摩問他, 你來做什麼啊?他說, 我來請您為我安心。 達摩說, 好, 你把心拿來, 我給你安。 二祖凝神片刻, 說, 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就說, 我已為你安心了。 二祖就此大悟。

二祖得道之後, 三祖也來了, 三祖來幹什麼呢?來找二祖懺悔罪業。 二祖說, 好, 你把你的罪業拿來, 我給你懺悔。 三祖也凝神片刻, 說, 我找不到罪業。 二祖便說, 我已為你懺悔了。 三祖當下大悟。

三祖弘法的時候, 也有一個弟子跑來找他。 他問弟子, 你來做什麼呢?那弟子就說, 我想請您幫我實現解脫。 三祖問他, 誰綁住你了嗎?那人說沒有。

三祖又說, 好, 我已經幫你解脫了。 此人當下大悟。

這幾個例子都很簡單, 沒有多麼複雜的過程, 但他們都大悟了。 為什麼?因為他們全然地接受。 所謂的全然接受, 就是讓完完全全地打開, 沒有一點拒絕的傾向, 也不需要邏輯上的思辨, 不需要討論什麼問題, 然後請對方說服自己。 修道一定要注意這個東西。 這是老子的“無”的另一種解釋:心裡不能有成見, 有成見就裝不下智慧, 生不起妙用了。

空為什麼能容納萬物呢? 因為它能受諸物。 前幾天, 有人說他很佩服我, 我問他為什麼佩服我?他說, 您的身邊有那麼多種人, 幾乎可以說是您什麼人都能容納, 不管惡人、好人, 還是善人。 確實是這樣的。 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 就是因為我的心是空的,

沒有執著。 心空故能容萬物。 沒有達到無執的境界時, 你刻意地想容納, 可能都容納不了, 你會覺得自己很不舒服。 比如, 很多人的心不大, 有人朝他發一次脾氣, 他就會記上一輩子。 他怎麼可能容納各種不同的人呢?這種人的心裡, 充滿了成見, 充滿了傲慢, 容不得跟他不同的東西。

所以, 我面對學生的時候, 總會採取幾種不同的態度。 一般情況下, 我會首先真誠相待, 知無不言。 如果他一對抗, 我對他就會變得客氣了, 不該說的不說。 如果他一直不改, 我就會敬而遠之。 有好些人, 我都遠離了。 因為為改變不了他, 他的心裡盛滿了成見和偏執, 我沒有時間陪他玩。

為什麼?因為我的話對他不起作用。 一定要注意。 我說了也沒用的話,

我就不說了, 不去浪費我的時間和生命。 對於說了有用的人, 我可以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花點時間、付出生命也沒關係。 如果沒用的話, 就不值得我這麼做了。 當然, 我也能容納他, 但我只會跟他做朋友, 不會當他的老師。 所以, 我們要珍惜彼此的相遇, 要做一個好學生, 學會虛心地接納、全然地接納一切。

過去的人開始修道時, 別的都不做, 專門懺悔、淨障。 “易筋經”中的洗髓經就是淨障的, 佛教中的百字明、阿字淨障法、大禮拜也是淨障的。 他們修到沒有一點執著, 沒有一點垃圾時, 你教的修法才有用。 因為那時, 他的心裡, 有了空。

比如, 修香巴噶舉五大金剛法時, 你首先就要做到心空, 對世界再也不執著, 對“我”也不執著, 這時, 你才能“本尊入我”,也就是把本尊請到你的中脈裡,和你融為一體。如果你心裡的垃圾騰不空,你是不能把本尊請到心裡的。否則,就等於把佛陀請到一個充滿狗糞的房間裡,是對佛陀的不恭敬。這是過去的一種說法。所以,淨障非常重要。

不過,修淨障法的前提,同樣是騰空自己的身心,全然地接納一種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非常像格式化電腦,把過去的資訊全部清理掉,然後重新裝上一個純淨無毒的作業系統。就是說,修淨障法的前提也是心空。做不到心空怎麼辦?佛教中有很多攝心的方法,比如持咒誦經等,道家也有“無欲觀妙,有欲觀竅”。

你衡量自己有沒有進步的時候,也可以觀照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無”,能不能包容,心裡還有沒有執著、偏見、雜念、垃圾。如果有,就淨障,一直淨到沒有為止。當你把心中諸多的“有”慢慢掃掉,化為“無”時,你心中才有足夠的空間,去迎接一種偉大的存在,去莊嚴自己的心。

不僅僅是佛家和道家,儒家也有類似的講究。比如“充實之謂美”,儒家所說的“充實”,並不是道家所說的“有”,而是清空心裡的雜念、垃圾,填入大善的真理,讓心靈變得充實。當心靈非常充實的時候,就叫做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內心充實且有光輝,能照耀世界、照亮眾生,才叫做“大”。“大而化之之謂聖”,“大而化之”指的是能教化眾生、教化世界、教化眾人;既有一顆閃耀著聖光的心,那光芒又能照亮世界、教化世界、教化眾人、教化眾生,就稱之為“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大而化之”指的是進入化境。“化境”是隨順的意思,也就是掃除悟跡,相當於禪宗裡的破重關;過了這一關,就再也看不出一點“大”的樣子,也看不出一點神神道道的東西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也重視“空”,他常常對著空瓶子看。他的學生柏拉圖就老是問他,您為啥老看空瓶子啊?蘇格拉底就告訴他,因為,瓶子空了,才能裝東西啊。所以,東西方文明到了很高的境界時,是非常相似的。

我們也應該學習蘇格拉底,經常看看我們心靈的瓶子,看看它是不是騰空了,有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更多的東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生命的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寫下最美的文字,我們的人生才有了無窮的可能性和創造性,我們才有超越器物的精神性。所以,要為生命留白,也要為心靈留白。不要讓欲望異化了自己。

對待生活、生命時也是這樣,為生活留一份從容,留一種清涼,留一點“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東西。讓自己擁有一個看明月、聽清風的空間,讓輕鬆乾淨的心靈生起妙用。

因為,生命也就百十年,但物欲卻是無窮的。通過滿足物欲讓心靈充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學會給心靈、給生命騰出一個空間,去接受一些讓生命、讓人生、讓生活更美好、更愜意的東西。

你才能“本尊入我”,也就是把本尊請到你的中脈裡,和你融為一體。如果你心裡的垃圾騰不空,你是不能把本尊請到心裡的。否則,就等於把佛陀請到一個充滿狗糞的房間裡,是對佛陀的不恭敬。這是過去的一種說法。所以,淨障非常重要。

不過,修淨障法的前提,同樣是騰空自己的身心,全然地接納一種精神,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非常像格式化電腦,把過去的資訊全部清理掉,然後重新裝上一個純淨無毒的作業系統。就是說,修淨障法的前提也是心空。做不到心空怎麼辦?佛教中有很多攝心的方法,比如持咒誦經等,道家也有“無欲觀妙,有欲觀竅”。

你衡量自己有沒有進步的時候,也可以觀照自己是不是做到了“無”,能不能包容,心裡還有沒有執著、偏見、雜念、垃圾。如果有,就淨障,一直淨到沒有為止。當你把心中諸多的“有”慢慢掃掉,化為“無”時,你心中才有足夠的空間,去迎接一種偉大的存在,去莊嚴自己的心。

不僅僅是佛家和道家,儒家也有類似的講究。比如“充實之謂美”,儒家所說的“充實”,並不是道家所說的“有”,而是清空心裡的雜念、垃圾,填入大善的真理,讓心靈變得充實。當心靈非常充實的時候,就叫做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內心充實且有光輝,能照耀世界、照亮眾生,才叫做“大”。“大而化之之謂聖”,“大而化之”指的是能教化眾生、教化世界、教化眾人;既有一顆閃耀著聖光的心,那光芒又能照亮世界、教化世界、教化眾人、教化眾生,就稱之為“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大而化之”指的是進入化境。“化境”是隨順的意思,也就是掃除悟跡,相當於禪宗裡的破重關;過了這一關,就再也看不出一點“大”的樣子,也看不出一點神神道道的東西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也重視“空”,他常常對著空瓶子看。他的學生柏拉圖就老是問他,您為啥老看空瓶子啊?蘇格拉底就告訴他,因為,瓶子空了,才能裝東西啊。所以,東西方文明到了很高的境界時,是非常相似的。

我們也應該學習蘇格拉底,經常看看我們心靈的瓶子,看看它是不是騰空了,有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更多的東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生命的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寫下最美的文字,我們的人生才有了無窮的可能性和創造性,我們才有超越器物的精神性。所以,要為生命留白,也要為心靈留白。不要讓欲望異化了自己。

對待生活、生命時也是這樣,為生活留一份從容,留一種清涼,留一點“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東西。讓自己擁有一個看明月、聽清風的空間,讓輕鬆乾淨的心靈生起妙用。

因為,生命也就百十年,但物欲卻是無窮的。通過滿足物欲讓心靈充實,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學會給心靈、給生命騰出一個空間,去接受一些讓生命、讓人生、讓生活更美好、更愜意的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