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陳偉星:回歸初心,不以成功論英雄|捕手志

題圖:泛城資產創始人、快的打車創始人 陳偉星先生

■按:

陳偉星的性格很鮮明, 熱情而且直接, 他曾說認識他的人要麼特別喜歡自己,

要麼特別討厭自己。 在退出快的打車後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也投資了一些不錯的企業。 陳偉星一直強調在生活中的創造性, 而且覺得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那他如何總結過去自己幾段創業的經歷?對於未來他又有些什麼看法?希望讀過之後他對創業的理解和熱情能與你產生共鳴。

成功來源於自信

我特別贊同孫正義的一句話:一切的成功都源於毫無根據的自信。

我認為最優秀的人應該創業, 其次是進民企, 因為它需要優秀的學生把企業做得更好。 再次是進國企, 因為國企需要年輕人説明他們變革, 而最差的學生去外企, 因為這些企業太完善了, 你進去之後三個月就可以把事情做好, 是最不需要創造力的公司,

應該是最普通的學生去的。

過去我比較固執, 說話非常直接, 不會考慮後果, 認為一個事情不對就會板著臉, 所以大學的時候很多人看不上我, 認為陳偉星肯定找不到工作。 那時候的寶潔招聘會比現在還要擠, 我和同學講, 過去多丟人啊, 去賣牛奶和衛生巾。 實在沒有辦法, 我大三的時候就去創業了。

我其實從小就是一直被人否認。 小時候不喜歡上學, 每天想睡懶覺。 我媽在床頭邊上有一個專門用來打我起床的竹鞭, 從起床一直打到我上學的路上, 十天裡可能有四五天是這樣。 我從小就感覺中國教育制度太差了, 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辦一個學校。 六年級的時候, 因為考試成績比較好領了獎學金。 這個獎學金是一個企業家發的,

我就和表哥說, 我覺得自己長大後會比這個企業家更好。

因為從小到大不聽話, 我的頭上永遠跟著驕傲、自以為是、不尊重人。 小時候, 家長在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 我會站在凳子上跟他們爭辯, 直到被他們打下去為止。 長大了想創業, 大家說陳偉星你就是找不到工作, 寶潔不要你才去的。 確實跟我一起創業的人都找不到工作, 那時候七個人, 六個人都找不到工作, 但我還是大三, 不需要找工作。

那時候被很多同學否認, 但還是堅持下來了。 剛開始, 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 就是為了創業而創業, 但我一直在學校裡尋找各種各樣創新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實現某樣東西的時候, 會對機會特別敏感。

後來有一個同學和我講了一個道理, 他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欲望, 他覺得欲望是決定一切的, 足夠強烈, 就能成功。 我認為這是對的, 因為我那個時候太想要找一個優秀的專案, 就把學校每個實驗室好的專案都看了。

當時看到一個Flash的技術做即時通訊, 我們就想用這個技術做新社區社區。 後來用Flash技術做了一個模擬學堂。 我那時候認為是社區, 後來被論證為是個遊戲, 就是《魔力學堂》。 那時候還沒有網頁遊戲產業, 我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但後面做得不好, 當中也有很多原因是值得反思的。

後來做快的也是一樣, 剛開始做的時候根本沒人認同。 軟體發展過程中, 從一開始的十幾個開發人員, 到最後留下來的只有兩個。

多數人都因為不看好這個專案而離開了公司, 只因我固執地堅持了一些個人的想法。

我只想用這些經歷來說明, 人還是要有信心, 即使你很普通, 即使身邊有很多人反對自己。 你需要記住一句話, 不要讓別人改變你, 而是想辦法去改變這個社會, 只要不斷地堅持, 你總能改變那麼一點點。

在孤獨中感受幸福

每個人都像導演, 希望自己的故事精彩。 精彩的故事有低谷也有高潮, 唯一的事情是從第一眼就發現故事的主角一定很酷, 創業也是這樣的態度。

記者一般都會問我一個問題, 你最痛苦的時候是什麼?他們真的很喜歡找茬, 我明明很開心, 卻非要問最痛苦的是什麼。 還有很多記者總是想挖掘那些讓讀者感動得痛哭流淚的故事, 但是我講不出來,我喜歡講快樂的事。

我從初中就想創業,因為我們紹興有很多民營企業,從小就聽家長說,誰家老闆幹什麼的,他們家裡就有錢,小孩就玩得起遊戲機,但我們家沒有,我就想以後也要去做老闆。那時候很簡單,就是想做老闆能買很多東西。

我第一次創業經歷是從河裡挖沙子賣,我記得一車沙子大概是5塊錢,然後我找了5個小夥伴,幹了3天賣掉了。錢是我來分的,每人分一塊錢,雖然一塊錢沒什麼用,但非常有成就感,那個經歷讓我感到那種快樂,當你自己能拿到錢分給小夥伴,看到他們開心,自己也特別開心。所以我發現創業帶來的受到別人認可的樂趣,是很讓人激動的。

高中的時候我又幹了一次。我們那邊有很多服裝工廠,我那時候開始自學一些商業的東西,我發現我們那邊的企業都是家庭工廠,加工一件衣服只賺五毛到一塊錢。所以我高三的時候就寫了個方案,成立了一個虛擬行銷公司,把這些工廠合在一起,幫他們做行銷。我那時候只是一個高三的學生,但我拿著方案去找那些工廠老闆,他們都願意很認真地同我講,也願意和我簽合同,有的還把自己的七姑八婆都叫過來和我簽合同。我一共簽了21份合同。

我能感受到那個時候他們不是把我當成一個孩子,而是把一部分的希望放在我身上,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自己當老闆也當員工,每天工作到很晚。這時候你看到他對你的期待,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是很強的。這也是創業很大的一個樂趣,這個樂趣也是激勵我後來一直去創造一些事的很大動力。

後來我考進浙大,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有沒有創業的組織。在我們學校紫金港文化廣場轉了一圈,發現一個創業者都沒有,第二天就跑到校團委和他們講,我要成立一個創業組織。校團委和我講,有一個叫方毅的成立了科協,我就找他了。跟方毅一起做了四年的科協,我們兩個都走上了創業的路。創業過去講的是一種成功的方法,現在感覺創業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首先是一個非常孤獨的感覺,這種孤獨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內心都在煎熬。

同時,它是一種自我價值認同的方法,因為你想去表達自己,想去證明你想的是對的。如果你去一個公司,它不會交給你一個你想幹的事,而是他想幹的事。你為了發揮自己的價值,要為自己創造機會,自己拿資源,找人做這件事。創業中間會遇到很多問題,這種問題你根本沒法和朋友講。要擺正創業心態,這種孤獨感是每個創業者生活的態度,表達自我的生活態度。

很多人講創業要多少成功,其實創業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因素是機遇,其次是運氣。所以不要以成功論英雄,那都是騙人的。大的成功、小的成功,都是成功,但小的成功不一定比大的成功更差勁。創業還有一個很苦逼的地方,你做了一件事,希望下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但是短時間內要去找好的東西也很難,要找一個再次證明自己的,或者有很多人否認我,我還想去證明自己的也很難。

我對自己的要求,這麼多年一直憑著自己內心做,以後也一定是這樣,無論以前的故事還是未來的事業,憑著自己內心做,自己覺得滿意了就是成功的。我覺得創業就是享受孤獨,發揮自我,然後能夠得到一種自豪的感覺,這是創業的幸福。

不被資本的力量控制

創業是什麼,創業就是你給自己找一份工作,給自己創造一份工作。很多人怕失敗,我說如果你有錢,你發得起自己的工資,至少那幾天是成功的,就和找到一份工作一樣。所以,你要想辦法把投資人找過來,不是一個月一個月找工資,而是替幾個人、十幾個人、幾十個人拿工資。

做快的是因為我在杭州,我們很難打到車,所以做了打車軟體。快的這件事情對我的改變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他讓我見識到資本的力量。以前我們這些創業者,我們的眼光是盯在很具體的事情上,但是快的整個過程,資本對於事物的改變是非常爆發,甚至是占主導的。退出快的之後,我感受到現在的創業,它不是之前想要找一個機會點賺錢,是要有一個整體戰略佈局的事情。

另外,我看到現在有很多人在創業的時候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選擇迎合VC的喜好跟著錢走。我自己遇到融資的時候,從來就沒有融得很爽過,一般VC和我多聊幾次都是不投的。所以對我而言一個小時內還沒搞定投資人,那他可能就不會投我了,因此我去談投資基本上都是一個小時內搞定的。事後我也總結,一些「衝動」的投資人選擇很快就投了的,命中的概率往往高許多,反倒是那些「不衝動」的投資人,糾結來糾結去,最後命中的概率低很多。

同時,創業者一定要回歸到初心,要做自己愛做、想做、堅信的東西,不要堅信錢。一般好的專案,VC都看不懂的,因為真正好的,特別好的東西,就是容易讓人看不懂,特別是好的創業者,VC也看不懂,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

未來需要創造美的人

經歷了快的,我一直在思考,也形成了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看法。我們要怎麼理解在技術環境下世界的變化?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包括四個因素,會使人類變得更加凝聚,很有可能人類以後會變成一個非常集體的社會。

第一個是感測器,孫正義相信現在人身上只有一個感測器,二十年以後人身上至少會有二十個感測器。感測器可以讓人變得更有能力。

第二個是網路,未來的網路會滲透到每一個地方,甚至是極少人去的地方。網路可以把感測器的資料即時傳到雲端,你連接的人越多,網路效應就越大。

第三個是資料,未來感測器會讓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交易都產生即時資料,並沉澱到雲端,為分析人類集體行為帶來量化的依據。

第四是計算,所謂的計算就是未來機器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去理解、學習這個被網路連起來的社會到底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所以說計算是一種思維方式,計算發生的時候,不光提高人行為的效率,還有思維的效率。

這會產生矛盾,給發展中的社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國家大選的時候都發生激烈的衝突,在中國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缺少技能的人,很少有獲得財富的機會,貧富懸殊在拉大。現在大環境是這樣的,我們都在這個環境的洪流中,當你們想要去創業,去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去思考未來可能是什麼。

未來我們的企業和組織可能要想辦法改變分配制度,能夠讓我們的老百姓有基本分配的資源,同時每個人都能更幸福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追求功利、賺到更多的錢,而是要學會更好的創作,創作一些美的東西。大的可以創造一個平臺,小的可以創造一個小而美的企業,這就是未來世界需要的東西。

尼采講過一個話題,說功利是沒有未來的,上帝已經死了,人應該學會沉淪,應該每天都去跳舞,去創作,當一個藝術家,因為只有藝術和創作才是未來。在未來需要這樣的精神,不光需要追求效率,還需要很多創造美的人。我們要學會去看很多世界,要讓我們身邊的朋友、孩子擁有基本體驗幸福的能力,做到不論社會怎麼變化,我們都能幸福地享受人生。這個態度是發自內心的,你有這樣的快樂,就會有某些夢想,無關乎賺多少錢、有什麼社會地位,而是關乎你是不是真的想要,當你真的想要,你會有很多動力去堅持它,會不顧別人的反對,會覺得只要把這件事做成了,就會很幸福、很自豪。

未來,創作的人會是最牛的人,懂得技術的人、能夠創造價值的人也是最牛的人,而最好的思想是利他的思想,最快樂的生活是你每天能夠創造,你每天能夠跟身邊的親人們歡聲笑語,而無關乎你今天吃的是一萬塊錢的酒還是一百塊錢的酒。這是我對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每個人能夠記住內心所想要的,然後去嘗試。

我們不怕失敗,我們需要的是通過實踐不斷調整,並且能做成一件有能力改變這個社會的,無論是小還是大,但是足以讓自己自豪的事情。

本文素材來自雲集、造就、浙大演講,轉載請留言。

但是我講不出來,我喜歡講快樂的事。

我從初中就想創業,因為我們紹興有很多民營企業,從小就聽家長說,誰家老闆幹什麼的,他們家裡就有錢,小孩就玩得起遊戲機,但我們家沒有,我就想以後也要去做老闆。那時候很簡單,就是想做老闆能買很多東西。

我第一次創業經歷是從河裡挖沙子賣,我記得一車沙子大概是5塊錢,然後我找了5個小夥伴,幹了3天賣掉了。錢是我來分的,每人分一塊錢,雖然一塊錢沒什麼用,但非常有成就感,那個經歷讓我感到那種快樂,當你自己能拿到錢分給小夥伴,看到他們開心,自己也特別開心。所以我發現創業帶來的受到別人認可的樂趣,是很讓人激動的。

高中的時候我又幹了一次。我們那邊有很多服裝工廠,我那時候開始自學一些商業的東西,我發現我們那邊的企業都是家庭工廠,加工一件衣服只賺五毛到一塊錢。所以我高三的時候就寫了個方案,成立了一個虛擬行銷公司,把這些工廠合在一起,幫他們做行銷。我那時候只是一個高三的學生,但我拿著方案去找那些工廠老闆,他們都願意很認真地同我講,也願意和我簽合同,有的還把自己的七姑八婆都叫過來和我簽合同。我一共簽了21份合同。

我能感受到那個時候他們不是把我當成一個孩子,而是把一部分的希望放在我身上,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自己當老闆也當員工,每天工作到很晚。這時候你看到他對你的期待,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是很強的。這也是創業很大的一個樂趣,這個樂趣也是激勵我後來一直去創造一些事的很大動力。

後來我考進浙大,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有沒有創業的組織。在我們學校紫金港文化廣場轉了一圈,發現一個創業者都沒有,第二天就跑到校團委和他們講,我要成立一個創業組織。校團委和我講,有一個叫方毅的成立了科協,我就找他了。跟方毅一起做了四年的科協,我們兩個都走上了創業的路。創業過去講的是一種成功的方法,現在感覺創業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首先是一個非常孤獨的感覺,這種孤獨無論你成功還是失敗,內心都在煎熬。

同時,它是一種自我價值認同的方法,因為你想去表達自己,想去證明你想的是對的。如果你去一個公司,它不會交給你一個你想幹的事,而是他想幹的事。你為了發揮自己的價值,要為自己創造機會,自己拿資源,找人做這件事。創業中間會遇到很多問題,這種問題你根本沒法和朋友講。要擺正創業心態,這種孤獨感是每個創業者生活的態度,表達自我的生活態度。

很多人講創業要多少成功,其實創業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因素是機遇,其次是運氣。所以不要以成功論英雄,那都是騙人的。大的成功、小的成功,都是成功,但小的成功不一定比大的成功更差勁。創業還有一個很苦逼的地方,你做了一件事,希望下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但是短時間內要去找好的東西也很難,要找一個再次證明自己的,或者有很多人否認我,我還想去證明自己的也很難。

我對自己的要求,這麼多年一直憑著自己內心做,以後也一定是這樣,無論以前的故事還是未來的事業,憑著自己內心做,自己覺得滿意了就是成功的。我覺得創業就是享受孤獨,發揮自我,然後能夠得到一種自豪的感覺,這是創業的幸福。

不被資本的力量控制

創業是什麼,創業就是你給自己找一份工作,給自己創造一份工作。很多人怕失敗,我說如果你有錢,你發得起自己的工資,至少那幾天是成功的,就和找到一份工作一樣。所以,你要想辦法把投資人找過來,不是一個月一個月找工資,而是替幾個人、十幾個人、幾十個人拿工資。

做快的是因為我在杭州,我們很難打到車,所以做了打車軟體。快的這件事情對我的改變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他讓我見識到資本的力量。以前我們這些創業者,我們的眼光是盯在很具體的事情上,但是快的整個過程,資本對於事物的改變是非常爆發,甚至是占主導的。退出快的之後,我感受到現在的創業,它不是之前想要找一個機會點賺錢,是要有一個整體戰略佈局的事情。

另外,我看到現在有很多人在創業的時候都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選擇迎合VC的喜好跟著錢走。我自己遇到融資的時候,從來就沒有融得很爽過,一般VC和我多聊幾次都是不投的。所以對我而言一個小時內還沒搞定投資人,那他可能就不會投我了,因此我去談投資基本上都是一個小時內搞定的。事後我也總結,一些「衝動」的投資人選擇很快就投了的,命中的概率往往高許多,反倒是那些「不衝動」的投資人,糾結來糾結去,最後命中的概率低很多。

同時,創業者一定要回歸到初心,要做自己愛做、想做、堅信的東西,不要堅信錢。一般好的專案,VC都看不懂的,因為真正好的,特別好的東西,就是容易讓人看不懂,特別是好的創業者,VC也看不懂,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

未來需要創造美的人

經歷了快的,我一直在思考,也形成了對這個世界的一些看法。我們要怎麼理解在技術環境下世界的變化?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包括四個因素,會使人類變得更加凝聚,很有可能人類以後會變成一個非常集體的社會。

第一個是感測器,孫正義相信現在人身上只有一個感測器,二十年以後人身上至少會有二十個感測器。感測器可以讓人變得更有能力。

第二個是網路,未來的網路會滲透到每一個地方,甚至是極少人去的地方。網路可以把感測器的資料即時傳到雲端,你連接的人越多,網路效應就越大。

第三個是資料,未來感測器會讓我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次交易都產生即時資料,並沉澱到雲端,為分析人類集體行為帶來量化的依據。

第四是計算,所謂的計算就是未來機器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去理解、學習這個被網路連起來的社會到底在發生什麼、將要發生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所以說計算是一種思維方式,計算發生的時候,不光提高人行為的效率,還有思維的效率。

這會產生矛盾,給發展中的社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國家大選的時候都發生激烈的衝突,在中國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缺少技能的人,很少有獲得財富的機會,貧富懸殊在拉大。現在大環境是這樣的,我們都在這個環境的洪流中,當你們想要去創業,去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去思考未來可能是什麼。

未來我們的企業和組織可能要想辦法改變分配制度,能夠讓我們的老百姓有基本分配的資源,同時每個人都能更幸福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追求功利、賺到更多的錢,而是要學會更好的創作,創作一些美的東西。大的可以創造一個平臺,小的可以創造一個小而美的企業,這就是未來世界需要的東西。

尼采講過一個話題,說功利是沒有未來的,上帝已經死了,人應該學會沉淪,應該每天都去跳舞,去創作,當一個藝術家,因為只有藝術和創作才是未來。在未來需要這樣的精神,不光需要追求效率,還需要很多創造美的人。我們要學會去看很多世界,要讓我們身邊的朋友、孩子擁有基本體驗幸福的能力,做到不論社會怎麼變化,我們都能幸福地享受人生。這個態度是發自內心的,你有這樣的快樂,就會有某些夢想,無關乎賺多少錢、有什麼社會地位,而是關乎你是不是真的想要,當你真的想要,你會有很多動力去堅持它,會不顧別人的反對,會覺得只要把這件事做成了,就會很幸福、很自豪。

未來,創作的人會是最牛的人,懂得技術的人、能夠創造價值的人也是最牛的人,而最好的思想是利他的思想,最快樂的生活是你每天能夠創造,你每天能夠跟身邊的親人們歡聲笑語,而無關乎你今天吃的是一萬塊錢的酒還是一百塊錢的酒。這是我對自己的看法,我也希望每個人能夠記住內心所想要的,然後去嘗試。

我們不怕失敗,我們需要的是通過實踐不斷調整,並且能做成一件有能力改變這個社會的,無論是小還是大,但是足以讓自己自豪的事情。

本文素材來自雲集、造就、浙大演講,轉載請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