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民出版社2017年度十大優秀學術著作

為了鼓勵優秀學術著作出版, 人民出版社自2013年起每年從當年出版的圖書中評選出10種優秀學術著作。

今年是人民出版社組織的第五屆優秀學術著作評選, 人民出版社聘請社外專家匿名投票評審, 從全社2000多種圖書中, 評選出了人民出版社2017年度十大優秀學術著作。 如下:

《李達全集》

作 者:汪信硯 主編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12

《李達全集》共計20卷, 將彙集李達同志一生的著作、譯作、論文、演講稿和書信, 大體上按時間順序編排, 並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專著, 合併為10卷。 第二部分為譯著, 合併為8卷。 第三部分為論文、譯文、演講稿和書信, 分為2卷, 其中, 一卷為1919年至1949的論文、譯文集, 另一卷為1950年至1966年的論文、演講稿和書信集。

《中國戰爭史》

作 者:武國卿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1

《中國戰爭史》是我國首部中國戰爭通史類著作, 它將我國從遠古至民國初年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戰爭分卷立冊敘述。

本書全面系統地梳理和分析了我國五千多年來從遠古至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戰爭, 對每次重要戰爭的戰前基本形勢、戰爭起因、作戰序列、作戰策劃、作戰經過及戰後動向等作了詳盡分析,

並據此作出相關評述。

《中國審美意識通史》

作 者:朱志榮 主編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12

《中國審美意識通史》(八卷)以中國歷史的斷代劃分為時間主線, 是對自史前至清代的審美意識發展所作的詳盡研究, 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清代八卷,

不僅著重探討從史前到清代中國審美意識的起源、演化和變遷的歷史進程, 不同民族審美意識的碰撞和交融以及外來文化的刺激對中國審美意識的影響, 而且總結審美意識的形成、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展現中國古人的審美趣味、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審美創造力與鑒賞力、生命精神以及獨特的審美思維方式等, 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中國審美意識歷史的演變和發展脈絡。

《中國古代包裝藝術史》

作 者:朱和平

《中國古代包裝藝術史》系統地梳理、生動地闡釋了從史前至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包裝的發展及藝術特徵。 它不僅是我國第一部包裝史, 也是目前包裝領域唯一一部史學著作。

本書從研究設計歷史入手, 並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經濟、思潮, 對中國古代包裝的功能、材料運用、造型元素與裝飾藝術進行全面、準確的文化闡釋, 以掌握古代各區域、各時期、各民族包裝的特徵, 解決人類造物史上一系列有關包裝實踐活動發展演變的問題, 勾勒與構建了中國古代包裝藝術發展史的線索和理論體系。

《莊子學史》(增補版)

作 者:方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4

《莊子學史》(增補版)全書對我國歷代莊學的闡釋指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闡釋出幾千年來莊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徵,並對國內外歷史上的莊學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評述,同時,還對幾千年莊學發展的社會功用及思想發展脈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使本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本書出版後便獲得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已分別獲得上海市社科一等獎和國家社科一等獎。

《奧義書思想研究》

作 者:吳學國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1

《奧義書思想研究》不僅對主要的奧義書參照梵本進行了重譯,儘量根據學界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彌補舊譯的不足;而且對奧義書思想與吠陀、梵書思想的源流關係,及其對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數論、瑜伽派和佛教)的影響進行了充分、詳盡的分析;並根據思想發展的自身邏輯,對本來十分含混曖昧的奧義書思想進行了細緻、精確的疏理、闡釋,使其呈現出清晰的發展輪廓,呈現為一個歷史的有機整體;還力圖闡明推動奧義書精神進展的最終動力,以及其體現的精神自身展開的邏輯;此外,從比較哲學視角出發,將奧義書思想發展的每一環節,都與西方、中國思想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比較。

本書對於奧義書對佛教和中國文化影響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準確這本書的文字很美,故事與詩結合,傳遞著一個詩人、一個男人、一個時代的堅持與反抗。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

作 者:郭齊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9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全面、系統地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的時代背景、發展過程、內在理路、學術內涵、主要論域與問題意識做出了深入探討,著重對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錢穆、張君勱、馮友蘭、賀麟、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杜維明、成中英、劉述先等代表人物的主要學術思想作個案與比較研究,創造性地討論了儒學的宗教性與超越性、本體論與道德形上學、政治哲學,與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的對話,儒家價值的現代意蘊及創造轉化,儒學與各文明的對話,全球倫理、環境倫理和“文化中國”,現代新儒學的易學觀,與宋明理學的關係等議題,並探討了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終極信念、族群認同與倫理共識的重建問題,肯定國族意識與中國精神,強調中國文化對現代性之負面的批判與超越。

本書兼顧宏觀把握與微觀分析,既是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的回溯性研究,也是對儒學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探討,是一部邏輯清晰、內容厚重、歷史感強、具有理論創新的論著。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

作 者:錢弘道、張文顯、公丕祥、李步雲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是集中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深入解決中國法治實踐難題、代表中國法治研究水準、具有廣泛影響力且集大成的學術出版物,是中國向世界集中展示法治研究成果的載體。

這些著作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注重中國具體實踐問題的探索,注重理論的實際效果。該書系一定會對法治中國建設發揮良好作用。

《要素分工與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

作 者:戴翔、張二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在要素流動成為當代全球化重要的特徵的背景下,“要素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形式。以假定生產要素國際間不流動為前提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對當代國際貿易新現象新問題缺乏解釋力,國際貿易理論亟待創新。 要素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基礎、貿易格局、貿易利益、貿易政策、貿易戰略等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要素分工與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試圖就國際貿易理論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創新性探索,並以長三角為案例,對中國開放發展的實踐作出理論闡釋。

《楊適文集》

作 者:楊適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7

楊適先生是理論界思想解放的先驅,他對馬克思《手稿》以及晚期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的研究,是中國理論界重新認識馬克思的重要成果。198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述評》一書,已經成為經典。 楊適先生是獨樹一幟的研究希臘哲學的專家,他的《哲學的童年》一書在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領域具有開先河的意義,他的《古希臘哲學探本》是中國人研究希臘哲學的力作。 楊適先生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他的《中西人論的衝突》,以及他晚年宣導的原創文化研究,均有發人之未發的創見。 楊適先生的著述生涯跨越30年,大體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步,是這個時代中國學術和思想史的一個側影。

在楊適先生80華誕之際,將先生的著述結集出版,既是對楊適先生學術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為中國學術界增添一份可資留念的遺產。

勾勒與構建了中國古代包裝藝術發展史的線索和理論體系。

《莊子學史》(增補版)

作 者:方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4

《莊子學史》(增補版)全書對我國歷代莊學的闡釋指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而闡釋出幾千年來莊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徵,並對國內外歷史上的莊學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評述,同時,還對幾千年莊學發展的社會功用及思想發展脈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使本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本書出版後便獲得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已分別獲得上海市社科一等獎和國家社科一等獎。

《奧義書思想研究》

作 者:吳學國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1

《奧義書思想研究》不僅對主要的奧義書參照梵本進行了重譯,儘量根據學界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彌補舊譯的不足;而且對奧義書思想與吠陀、梵書思想的源流關係,及其對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數論、瑜伽派和佛教)的影響進行了充分、詳盡的分析;並根據思想發展的自身邏輯,對本來十分含混曖昧的奧義書思想進行了細緻、精確的疏理、闡釋,使其呈現出清晰的發展輪廓,呈現為一個歷史的有機整體;還力圖闡明推動奧義書精神進展的最終動力,以及其體現的精神自身展開的邏輯;此外,從比較哲學視角出發,將奧義書思想發展的每一環節,都與西方、中國思想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比較。

本書對於奧義書對佛教和中國文化影響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更準確這本書的文字很美,故事與詩結合,傳遞著一個詩人、一個男人、一個時代的堅持與反抗。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

作 者:郭齊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9

《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全面、系統地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的時代背景、發展過程、內在理路、學術內涵、主要論域與問題意識做出了深入探討,著重對梁漱溟、熊十力、馬一浮、錢穆、張君勱、馮友蘭、賀麟、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杜維明、成中英、劉述先等代表人物的主要學術思想作個案與比較研究,創造性地討論了儒學的宗教性與超越性、本體論與道德形上學、政治哲學,與自由主義、社群主義的對話,儒家價值的現代意蘊及創造轉化,儒學與各文明的對話,全球倫理、環境倫理和“文化中國”,現代新儒學的易學觀,與宋明理學的關係等議題,並探討了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終極信念、族群認同與倫理共識的重建問題,肯定國族意識與中國精神,強調中國文化對現代性之負面的批判與超越。

本書兼顧宏觀把握與微觀分析,既是對現當代新儒學思潮的回溯性研究,也是對儒學未來發展的前瞻性探討,是一部邏輯清晰、內容厚重、歷史感強、具有理論創新的論著。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

作 者:錢弘道、張文顯、公丕祥、李步雲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書系”是集中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深入解決中國法治實踐難題、代表中國法治研究水準、具有廣泛影響力且集大成的學術出版物,是中國向世界集中展示法治研究成果的載體。

這些著作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注重中國具體實踐問題的探索,注重理論的實際效果。該書系一定會對法治中國建設發揮良好作用。

《要素分工與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

作 者:戴翔、張二震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在要素流動成為當代全球化重要的特徵的背景下,“要素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形式。以假定生產要素國際間不流動為前提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對當代國際貿易新現象新問題缺乏解釋力,國際貿易理論亟待創新。 要素分工對國際貿易的基礎、貿易格局、貿易利益、貿易政策、貿易戰略等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要素分工與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試圖就國際貿易理論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創新性探索,並以長三角為案例,對中國開放發展的實踐作出理論闡釋。

《楊適文集》

作 者:楊適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7

楊適先生是理論界思想解放的先驅,他對馬克思《手稿》以及晚期馬克思人類學筆記的研究,是中國理論界重新認識馬克思的重要成果。198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述評》一書,已經成為經典。 楊適先生是獨樹一幟的研究希臘哲學的專家,他的《哲學的童年》一書在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領域具有開先河的意義,他的《古希臘哲學探本》是中國人研究希臘哲學的力作。 楊適先生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宣導者和實踐者,他的《中西人論的衝突》,以及他晚年宣導的原創文化研究,均有發人之未發的創見。 楊適先生的著述生涯跨越30年,大體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步,是這個時代中國學術和思想史的一個側影。

在楊適先生80華誕之際,將先生的著述結集出版,既是對楊適先生學術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是為中國學術界增添一份可資留念的遺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