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賴小民:我來到華融,實際上幹了三件事

文/ 蘇勇

賴小民

作為華融, 我們現在也在推進國際化戰略。 我這個五年三步走發展戰略完美收官以後, 我們定了一個新的五年計劃, 即2016年到2020年, 叫五年三翻番。 現在我們正在實施五年三翻番。 五年三翻番的戰略是什麼呢, 到2020年, 總資產、淨資產、利潤要翻番。 再一個, 總的主業資產和國際化業務要翻番, 總市值要翻番。 而且華融要回歸A股。 最近國務院銀監會同意我們到A股上市, 政策紅頭文件已經拿到了。 所以, 我想做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 填補這個空白。 現在國內有2800多家上市公司, A股市場沒有資產管理公司,

我就希望我們加快進程進入A股市場。

我的國際化戰略表述是什麼呢?中國華融國際化戰略立足港澳臺, 服務大中華, 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內外聯動。 現在我們在香港已經佈局了, 已經有6個機構了, 國際化做得不錯。 同時最近我又陪總理到澳門, 參加中葡國家語系的部長級會議。 總理發佈了重要講話。 我也帶了我的一個團隊去。 我準備在澳門建設中國華融澳門國際。 這是中國資產管理公司第一家入駐澳門。 澳門也在轉型, 過去澳門主要是娛樂、博彩業, 轉型後要建立一個普惠金融, 新的金融業態。 所以我們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去。 我們的國際化戰略要跟華融實力相匹配。 歐美這一帶太遠, 我的風控能力、創新隊伍一時跟不上。

所以我下一步逐步會對接 “一帶一路” 倡議中提及的一些國家, 一定要採用適度的國際化戰略。 特別要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 金融風險、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我們都要考慮。 華融這幾年攤子越來越大了, 我稱之為一體兩翼。 一體就是總部, 大概有600多人, 20多個部門。 兩翼, 兩個翅膀, 一個是33個分公司;另一個是27個子公司, 法人機構。 所以一體兩翼, 整個系統是11000名員工。

秦 朔

平均年齡比你剛才說的2009年時差不多要50歲, 現在年輕很多了吧?

賴小民

對, 年輕了很多。 2009年我來了以後, 實際上幹了三件事。 第一個把中國華融做強做優做大了, 徹底市場化了。 第二個就是打響了中國華融的品牌, 國際國內通過上市,

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第三個就是你剛才講到的, 培養了一大批資產管理公司的專業性人才。 我來的時候, 華融有3000人, 現在到了11000人, 6年多, 進了8000多人。 當時我來的時候, 員工平均年齡51歲左右。 現在員工平均年齡35歲, 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專業化隊伍。 這支隊伍創新意識很強, 而且都學歷很高。 華融每年進100多人, 60000多人報名。 現在華融很好了, 最近有五六個政府官員, 正廳級幹部到我這裡來, 也只能到下面基層公司當副手, 因為華融確實是很好。 我當時來的時候, 那個時候大家不太願意來, 包括我自己。 那個時候華融弱小, 現在成為現代化企業, 業績又好, 發展很快。 而且我們在整個國內打造一流資產管理公司。 華融不僅現狀很好,
而且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所以大家看到這個優勢後, 很多人想加盟華融。

秦 朔

真的是今非昔比。 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很多人講的, 國有企業為什麼不出企業家, 是因為他的領導人經常變動, 經常調動, 他很難制定長期的戰略。 而治理結構非常好的那些公司, 可能會有長期的戰略, 因為領導人很穩定, 董事會也很穩定。 國有企業有的時候會請一些諮詢公司來幫它做長期戰略。 我覺得這個公司的很多戰略都是你自己在制定, 而你也是因為這麼多年一直在這個崗位, 這是不是說華融能夠搞得好, 在國有企業裡面只是一個特例, 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呢?

賴小民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提得也很好。 實際上就兩個問題,

一個國有企業的改革變化要不要借助外力, 特別是國際金融仲介結構。 第二, 像華融搞得這樣好, 有沒有它普遍的價值, 其他國企能不能複製?

這兩個問題怎麼看?我到華融來之前, 我的前任聘過麥肯錫, 搞了一套戰略, 花了幾百萬。 我也認真看了。 當時我看完以後覺得他們的戰略很好, 層次很高, 而且科學性也很強。 從算帳的技術這個角度, 沒有問題。 但是不接地氣, 很難落實。 所以我在華融7年來, 我沒有請一個老外, 沒有請一個外部的人, 全是我自己這套理論, 這套理念, 這套實踐, 這套打法去實行, 而且效果非常好。 我還是贊成中國的事中國人自己辦。 我們要學習借鑒優秀的、先進的, 但是不要迷信, 更不能依靠外面的。

什麼事情要靠自己?風險管控也好,業務發展也好,首先要你自身有內生動力,只有自身內生動力產生了,外部才能更好地去完善。我看了一下,更多的全球很成功的、很好的企業,都是靠自己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去產生內生動力。但是我現在也在用仲介機構做輔助性的工作,比如德勤一直在幫我,包括評級用標普,這些有國際影響的公司,我發債都請它來評。用他們的視野、專業來看中國的國有企業。華融的評級都是A、A+、A-,都很好,就是僅次於工農中建。這在中小金融機構是最好的,所以用它這個評級,中國華融發債是中國目前規則下的最大一單美金債券。2015年1月8號華融在香港發了32億美金債券,至今為止沒有被超過。我看了一下歷史,三年多前,在亞洲,日本的野村證券發了22億。我那年發債券,我就想打個品牌,試試水,看看華融國有企業這個債券產品有多少人追捧。當然三年、五年、十年,我設計了三個產品。當時我去了之後,很多券商說你發20個億就不得了了。一般大家看10億、15億就很多了,20億就是大單了。我那年就發了32億,很成功,而且打得很顯耀。當時他們下了將近150億的訂單,我撈了30多億。我當時向大家提出要求,一定要讓中國華融這面大旗在香港債券市場高高飄揚,時時作響,口口相傳,久久為功。我做品牌,通過發債也是宣傳。所以仲介機構我一般用到這個程度。但是不用它來改變我的戰略,指導我的戰術,這個我自己幹。中國事還要自己做。這是一個問題。

再一個,華融有沒有共性的東西,能不能複製?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可以複製的。比如我講的168條,8個理念,這些不僅對華融,對所有國有企業,甚至對很多民營企業都適用。我這些理念放在網上,我不收智慧財產權費用,大家都可以共用。有很多人跟我要這個東西。比如說人才,我剛才講的,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對其他企業來說都是這樣的。對於國有企業,我就5句話,對每個企業都適用:政治論強弱,業績論英雄,風險論成敗,品質論高低,貢獻論報酬。我的科學發展觀,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什麼事情要靠自己?風險管控也好,業務發展也好,首先要你自身有內生動力,只有自身內生動力產生了,外部才能更好地去完善。我看了一下,更多的全球很成功的、很好的企業,都是靠自己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去產生內生動力。但是我現在也在用仲介機構做輔助性的工作,比如德勤一直在幫我,包括評級用標普,這些有國際影響的公司,我發債都請它來評。用他們的視野、專業來看中國的國有企業。華融的評級都是A、A+、A-,都很好,就是僅次於工農中建。這在中小金融機構是最好的,所以用它這個評級,中國華融發債是中國目前規則下的最大一單美金債券。2015年1月8號華融在香港發了32億美金債券,至今為止沒有被超過。我看了一下歷史,三年多前,在亞洲,日本的野村證券發了22億。我那年發債券,我就想打個品牌,試試水,看看華融國有企業這個債券產品有多少人追捧。當然三年、五年、十年,我設計了三個產品。當時我去了之後,很多券商說你發20個億就不得了了。一般大家看10億、15億就很多了,20億就是大單了。我那年就發了32億,很成功,而且打得很顯耀。當時他們下了將近150億的訂單,我撈了30多億。我當時向大家提出要求,一定要讓中國華融這面大旗在香港債券市場高高飄揚,時時作響,口口相傳,久久為功。我做品牌,通過發債也是宣傳。所以仲介機構我一般用到這個程度。但是不用它來改變我的戰略,指導我的戰術,這個我自己幹。中國事還要自己做。這是一個問題。

再一個,華融有沒有共性的東西,能不能複製?我覺得有些東西還是可以複製的。比如我講的168條,8個理念,這些不僅對華融,對所有國有企業,甚至對很多民營企業都適用。我這些理念放在網上,我不收智慧財產權費用,大家都可以共用。有很多人跟我要這個東西。比如說人才,我剛才講的,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不出事,對其他企業來說都是這樣的。對於國有企業,我就5句話,對每個企業都適用:政治論強弱,業績論英雄,風險論成敗,品質論高低,貢獻論報酬。我的科學發展觀,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

本文摘自企業管理出版社的熱門書籍——《改變世界(二):中國傑出企業家管理思想精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