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供應 儲鈷忙 鋰電企業打響上游材料供應保衛戰

隨著新能源汽車業飛速發展, 鈷金屬供需缺口逐步擴大, 國際鈷價水漲船高。 鈷礦藏常與鎳、銅等礦藏伴生, 開採成本高, 產能難以有效釋放;加之全球鈷金屬儲量極少,

主要集中在剛果(金)、澳大利亞和古巴, 分佈極其不均;同時, 由於目前國際最大鈷生產國剛果(金)政治局勢不穩定, 使得全球鈷資源供應鏈十分脆弱。

業內人士表示, 2017年鈷市場總體走強, 鈷價一直處於高位, 甚至出現了現金買不到鈷金屬的緊張狀態。 作為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 鈷價上漲給相關電池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的影響。 除了積極使用高鎳低鈷正極技術外, 國內鋰電企業也開始加大對稀有鈷資源的原料儲備, 保障鈷金屬的穩定供應。

12月24日晚間, 格林美發佈公告, 公司全資子公司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荊門格林美”)與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寧德新能源”)簽訂了《四氧化鈷採購合同》。

合同標的為大粒徑四氧化三鈷, 合同涉及產品數量為1200噸, 有效期自雙方簽訂之日起至2019年01月31日止。

據瞭解, 格林美還同湖南邦普科技迴圈有限公司(簡稱“邦普”)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2016年, 格林美與邦普簽訂了《正極材料前驅體委託加工戰略合作協定》, 合同標的為鎳鈷錳氫氧化物, 合同期限五年。 2016年公司向邦普提供約1萬噸前驅體。 而在2017年, 格林美為邦普提供的前驅體數量增至1.5萬噸左右。 另外有消息還稱, 今年7月份, 寧德時代還同國際礦業巨頭Glencore簽署一份涉及約2萬噸鈷產品的供貨協定。 而早在去年10月, Glencore就曾和寧德時代簽署一份長達四年的供貨協定。

除了電池企業外, 上游材料企業也在向鈷金屬方面加碼,

力求保證鈷產品未來的供應能力。

目前格林美在前驅體產能方面:三元前驅體已建成產能3.5萬噸左右, 其中包括3萬噸左右的NCM前驅體, 0.5萬噸左右的NCA前驅體。 四氧化三鈷主要生產基地在荊門園區和泰興工廠, 其中荊門園區產能大約0.5萬噸, 主要銷往國外高端市場;泰興工廠產能約為0.7萬噸, 四氧化三鈷總體產能突破1萬噸。 正極材料產能方面:公司正極材料的生產在無錫格林美, 主要是鈷酸鋰和鎳鈷錳酸鋰相關型號的產品, 產能約1.2萬噸左右。

格林美擬募集資金29.5億元, 進一步擴大產能, 以滿足市場需求。 主要包括建設年產60000噸的三元前驅體原料專案、年產30000噸的三元正極材料項目以及綠色拆解迴圈再造車用動力電池包專案,

加強三元材料的供應能力。

佳納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適應市場, 佳納公司計畫從今年開始, 用五年時間分步建設10萬噸三元前驅體、5萬噸正極材料、2萬噸鈷鹽、5萬噸鎳鹽的生產線, 將公司打造成全球領先新材料製造運營商。 而針對鈷資源的供應問題, 公司積極在剛果(金)進行佈局, 建立加工基地外, 利用公司在非洲完善的採購管道, 加深與兄弟公司的冶煉廠的合作, 來抵禦鈷金屬市場價格波動造成的不利影響。 除此之外, 佳納能源還將建設鋰電梯次利用與迴圈再生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完善公司的上游資源儲備。

總之,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說, 現在正處於競爭白熱化的前夜,

早做準備掌握上游資源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