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羅中立最大規模個展亮相川美《父親》創作手稿最完整呈現

羅中立的作品《父親》的手稿。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12月29日16時50分訊今(29)日下午, “正在發生——羅中立手稿展(1963-2017)”在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羅中立美術館開幕。

記者從展覽現場瞭解到, 這是著名藝術家、前四川美術學院院長羅中立最大規模的一次個人作品展, 展出羅中立從1963年至今的400余件珍貴手稿作品, 部分創作作品以及近10年來全新的實驗性雕塑創作。 展覽中, 觀眾可以看到《父親》創作手稿及素材迄今最完整的一次呈現。

羅中立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 李文科 攝

重磅之作:《父親》創作手稿及素材最完整的一次呈現

1963年, 羅中立以第一名的成績, 考入四川美術學院附中, 由此開始了專業化學習。 前期創作部分, 展覽選擇了羅中立自附中讀書以來的30餘件手稿, 從中可以窺探藝術家最初的成長軌跡和學習經歷, 也可以從藝術家的筆下看到老重慶、老美院近半個世紀前的形貌。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展覽中, 觀眾可以看到《父親》創作手稿及素材迄今最完整的一次呈現。

提起《父親》, 對於70後、80後來說, 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81年, 《父親》獲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 作品以超大畫幅尺度和借鑒照相寫實的深度刻畫,

描繪了一個最普通的農民, 從而把藝術拉回到現實生活與人文關懷之中。 伴隨著《美術》雜誌的刊登、中國美術館的收藏, 羅中立變得家喻戶曉。

《父親》對羅中立的意義也不言而喻。 當記者問起最滿意的作品是否是《父親》時, 羅中立說:“無疑。 ”

此次展覽呈現了《父親》20余件素描、色稿和相關素材。

《父親》之後, 《春蠶》《年終》《歲月》等代表作的系列手稿, 同樣被視為傷痕美術、鄉土繪畫的里程碑。 觀眾亦能從《洗腳》的創作手稿中, 呈現出藝術家數十年來對同一題材、同一場景內細微變化的反復推敲與錘煉。

手稿的展出有何意義?有評論家表示, 看到作品背後不為人知的海量手稿以及每張手稿之間的微妙差別, 觀眾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創作本身近乎苛刻的反復推敲。

四川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校園建設的手稿。 記者 李文科 攝

展覽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 記者 李文科 攝

匠心之作:從手稿一覽田園森林生態校園美景

除了《父親》, 川美虎溪校區的校園風景亦可以稱得上是羅中立的“代表作”。

2013年, 四川美術學院虎溪校區獲得首屆國際公共藝術獎, 從全球14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 成為亞洲地區唯一獲獎的優秀公共藝術項目。

羅中立與學校主創團隊一起合作, 把他的藝術草圖變成施工方案, 再變成今天的川美校園實景:青山秀林、水塘成片、梯田綿延, 最大限度保留原住民農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淺丘地貌的田園森林生態校園。

此次展覽從川美虎溪校區各位參與建設的人手中,借來了當初羅中立手繪部分校園建設手稿。通過參觀校園建設之前的設計手稿、建成之後的手稿以及校園實景,觀眾可深入感受藝術家對一草一木的匠意用心。

記者瞭解到,羅中立手稿數量之大,中外藝術家少有。無論是此前擔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重慶市文聯主席期間,還是陪夫人去銀行、醫院的瑣碎生活,羅中立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畫筆。

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5月8日,免費對外開放。

最大限度保留原住民農耕文化和典型山地淺丘地貌的田園森林生態校園。

此次展覽從川美虎溪校區各位參與建設的人手中,借來了當初羅中立手繪部分校園建設手稿。通過參觀校園建設之前的設計手稿、建成之後的手稿以及校園實景,觀眾可深入感受藝術家對一草一木的匠意用心。

記者瞭解到,羅中立手稿數量之大,中外藝術家少有。無論是此前擔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重慶市文聯主席期間,還是陪夫人去銀行、醫院的瑣碎生活,羅中立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畫筆。

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5月8日,免費對外開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