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格薩爾遺跡遍佈的聖地

巴薩梅德拉澤

索波布姆東珍

《格薩爾》史詩集藏族古代文明之大成, 是世界文學寶庫中最長的史詩, 是人類口頭藝術的傑出代表。 長期以來其以民間藝人的特殊傳唱和古老的傳承形式為載體, 不僅反映出我國古代藏民族的部落社會、民間社會、宗教信仰、天文地理等重要內容, 而且還是藏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源泉。 由於該史詩在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人類集體記憶和文化傳承方面的特殊價值, 以及其所包含的豐富的原始文化因數對人類原始文明的繼承、延續和發展等所起的重要作用, 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9年又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代表作,是目前世界唯一一部“活形態”的史詩。

玉樹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 三江之水孕育了這裡山清水秀、旖旎絢爛的自然風光和神奇厚重、別具特色的藏族民俗文化。 這裡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犛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每一座山, 每一塊石頭, 每一條河流都流傳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世界最長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生根發芽在這片肥美而遼闊的草原上。 從孕育中華文明的黃河源頭, 到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的長江源頭, 再到東南亞熱帶文明的母親河——瀾滄江(湄公河)的源頭, 英雄格薩爾王的軼聞趣事隨處流傳。 在這裡——雄偉的山是格薩爾; 柔情的河是格薩爾;堅強的父親是格薩爾,

慈祥的母親是格薩爾······格薩爾幾乎成了萬物的化身和人們心靈深處根深蒂固的精神動力。 在玉樹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格薩爾說唱藝人眾多, 手抄版本最多, 受眾面最多, 研究學者最多, 唱腔曲調最多, 以及風物遺跡最多, 幾乎每一處都有一段關於格薩爾的故事和遺跡。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英雄史詩, 是瞭解和研究藏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也是國家“十二五”社會發展規劃重點專案之一。 在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 玉樹州《格薩爾》的搜集、記錄、整理和研究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並對流布在玉樹地區的《格薩爾》民間說唱藝人採取了應有的保護措施。

2012年在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青海省《格薩爾》研究協會等上級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支持下, 在《格薩爾》流傳最廣、神授藝人孕育最多、《格薩爾》風物遺跡保留最多的玉樹本土高原上, 成功舉行了玉樹州格薩爾藝人鑒定暨“格薩爾藝人之家”、“格薩爾研究基地”掛牌儀式。 對達哇紮巴等15名神授格薩爾藝人和3名吟誦藝人進行了鑒定, 並頒發了證書。

在神奇悠遠的黃河源頭曲麻河草原, 格薩爾賽馬稱王時登基的寶座歷經千年風雨, 依舊矗立不倒。 至今藏族人民傳頌著格薩爾賽馬稱王的故事, 並虔誠地守護著這一神奇的遠古遺址。 登基台長約1.8米, 寬1.4米, 最高點為2米, 底座高度16-20米, 總面積3平方米。

今曲麻萊縣麻多鄉的紮加村,相傳是當年格薩爾王征服《南隆羊宗》的地方,因而這裡的綿羊膘肥體壯,肉質鮮美是藏區聞名的產羊寶地之一。當今《格》學界有不少專家和學者以及藏區諸多百姓一致認為此地是當年格薩爾王為打開雪域白色羊宗而征戰過的地方。

長江源頭格拉丹東雪山之下,美麗而遼闊的治多草原傳說是嘉洛敦巴堅贊的領地。在史詩《格薩爾》中嘉洛敦巴堅贊的愛女,格薩爾王的王妃嘉洛森薑珠姆自我介紹時,所提及的家鄉山名及水名可在治多一一兌現。並且在縣城附近還有珠姆未出嫁前曾經洗頭梳妝、沐浴嬉水的聖湖遺址和嘉洛家族夏季牧場遺址以及虎峰宮遺址等等。相傳珠姆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絕代佳人,其故鄉治多的景色猶如美麗的珠姆秀美多姿、令人嚮往。

2010年盛夏,鮮花開滿了治多草原,在這吉祥的“十全寶地”上,格薩爾王王妃森姜珠姆其美麗、典雅而莊重的形象用漢白玉精雕細琢巍巍矗立在長江源頭,猶如珠姆王妃從天而降,令人敬畏。來自全國各地的諸多格薩爾專家學者聚集在森薑珠姆的故鄉“十全寶地”,在這裡舉行了前所未有的“嘎嘉洛文化學術探討會”,專門考察、探討和研究關於史詩中珠姆所敘述的故土地理風貌。

位於雜多縣境內的群果紮西灘是瀾滄江的源頭,在沼澤遍野,牧草肥美,人跡罕至的這片淨土上,孕育了聞名東南亞的母親河——湄公河。

英雄格薩爾王征戰四方,除惡揚善的偉大業績,在雜多廣為流傳。特別是在格、仲一帶地區,保留著很多神奇的遺跡和傳說。相傳這裡曾經是達色財寶國的領地,達色王的神山、達色國王藥浴泉等風物遺跡至今可見。《達色財寶宗》就曾發生在此地。格薩爾王征服《達色犛牛宗》之後犛牛開始繁衍雪域大地。因而,這裡素有“高原之舟犛牛故鄉”之美名。與史詩《格薩爾》有關的古代風物遺址在瀾滄江的源頭還有很多,在這裡不一一介紹。

在玉樹通天河沿岸,還有格薩爾及30員勇將的遺物、遺跡和傳說,成為河岸百姓生活的精神養料。歷經百年的藏娘古塔和精美絕世的藏娘擦擦等因印度佛學大師彌底尊者的加持而變得聖神莊嚴。格薩爾王曾拜彌底尊者為師的傳說不但在民間流傳而且還在佛教經書中記載。

在玉樹與四川交界處的通天河沿岸一帶相傳是格薩爾30大將之首,勇將丹瑪的故鄉。當地百姓稱自己是丹瑪的後裔,他們以此為榮。至今稱此地為鄧柯,那裡的山山水水都賦予了丹瑪的神奇傳說。

通天河畔的明珠——聖地稱多,歷史悠久。從海拔四千多米的巴彥喀拉遊牧部落到濕潤溫暖的通天河穀農業區,隨處都有格薩爾和30大將的傳說和遺跡。

今稱多縣清水河境內的查多南宗徐毛,相傳是格薩爾總官王榮察查更的領地。生活在這裡的阿聶部落千百年來一直祭祀著神山聖湖,供奉著歷經百年卻依舊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格薩爾以及30大將的石刻畫像。這裡的人們堅信,總官王榮察查更曾經祭拜過的聖山——南宗徐毛山一定會世代護佑當地百姓平安富足。

阿聶部落牧人自稱是總官王榮察查更的後裔,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延續著祭祀聖山聖湖的習俗。神奇的阿聶湖相傳是總管王榮察查更的寄魂湖。當地百姓每逢良辰吉日到阿聶湖畔點燃桑煙,掛滿經幡,放飛風馬旗,祈禱人畜平安、生活富裕。並舉行隆重的賽馬節,用賽馬來慶祝祭祀聖山聖湖儀式的圓滿。中國著名攝影家鄭雲峰先生曾用鏡頭記錄了歷經百年的這一歷史習俗,並先後在《中國旅遊》《中國科學探險》等國內期刊雜誌上發表,贏得了世人矚目。

在史詩《霍嶺大戰》中,總管王之子少年勇將南歐玉達在與霍敵交戰時不幸犧牲,他的墳墓就在清水河的查庫,當地人稱之為“南歐東幫”,似乎是少年南歐玉達在此注視著這片自己用熱血捍衛的故土。

還有在康巴母親河雅礱江的源頭——紮曲河畔,有三堆形似牧人野外生火時臨時搭的三角灶台,相傳這是當年晁同打獵路過此地時,歇息生火燒茶的地方。

在稱多縣達哇村後面有一座小山丘,山腳處保留著一些殘垣斷壁,相傳這是治嘎代曲軍貝那的宮殿遺址(嘎代炮臺遺址)。治嘎代曲軍貝那是格薩爾王的七大勇將之一。

瀾滄江畔的明珠——囊謙。此地山水秀美,更有數不盡的格薩爾王的遺物、遺跡。相傳格薩爾王30大將之一的森達阿當的後裔聚集地——東壩鄉;有格薩爾王30大將之一——東·白日尼瑪江才的後裔所珍藏的舉世聞名的東倉《大藏經》,而這些用金粉、銀粉、朱砂粉等顏料書寫在牛皮、樺樹皮以及藏紙上的珍貴文字,不但有甘珠爾、丹珠爾等佛學經典,內容還涉及藏族各類學科的內容,被稱為“藏族的百科書庫”,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這些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物,相傳是從東·白日尼瑪江才開始收藏整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家族後裔。為了妥善保護東倉《大藏經》,由國家撥的500萬元專項資金,建成了家庭博物館,並有專人科學保護和管理。

囊謙縣達那寺,是格薩爾傳奇謝幕的聖地,是英雄最終的歸宿,是征戰四方,叱吒雪域的英雄們疲憊的靈魂和身軀安息的地方。達那寺藏語稱“達那僧格南宗”,意為“馬耳朵獅子天堡”,由帕摩竹巴弟子桑結葉巴·伊凱撒巴於西元1188年建成,迄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國家4A級旅遊聖地,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那寺內存放著許多傳說為格薩爾及其部將們的遺物,故又有“嶺國寺”之稱。這裡,供放著傳說中格薩爾和賈察的寶刀、王妃森姜珠姆的格式腰帶、格薩爾及其30員大將的盔甲。

在達那寺右邊海拔五千米的石崖洞中,可以看到兩處格薩爾30員大將的亡靈塔,均為噶丹塔形。還有帕摩竹巴亡靈塔、嶺國鑄鐵器物等。

玉樹,在這片充滿格薩爾傳奇的土地上,格薩爾藝人遍佈的聖地,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他們相信祖先用超能的記憶傳承下來的這部偉大故事,就是發生在雪域高原的真實畫面。叱吒風雲的英雄格薩爾統率雄壯威武的軍旅,用他超凡的能量懲惡揚善,同一切邪惡征戰,讓雪域高原充滿了和平和富裕。英雄格薩爾的英名在這裡閃爍光芒,英雄格薩爾的故事在這裡經久不息。(青海省紅十字會提供)

總面積3平方米。

今曲麻萊縣麻多鄉的紮加村,相傳是當年格薩爾王征服《南隆羊宗》的地方,因而這裡的綿羊膘肥體壯,肉質鮮美是藏區聞名的產羊寶地之一。當今《格》學界有不少專家和學者以及藏區諸多百姓一致認為此地是當年格薩爾王為打開雪域白色羊宗而征戰過的地方。

長江源頭格拉丹東雪山之下,美麗而遼闊的治多草原傳說是嘉洛敦巴堅贊的領地。在史詩《格薩爾》中嘉洛敦巴堅贊的愛女,格薩爾王的王妃嘉洛森薑珠姆自我介紹時,所提及的家鄉山名及水名可在治多一一兌現。並且在縣城附近還有珠姆未出嫁前曾經洗頭梳妝、沐浴嬉水的聖湖遺址和嘉洛家族夏季牧場遺址以及虎峰宮遺址等等。相傳珠姆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絕代佳人,其故鄉治多的景色猶如美麗的珠姆秀美多姿、令人嚮往。

2010年盛夏,鮮花開滿了治多草原,在這吉祥的“十全寶地”上,格薩爾王王妃森姜珠姆其美麗、典雅而莊重的形象用漢白玉精雕細琢巍巍矗立在長江源頭,猶如珠姆王妃從天而降,令人敬畏。來自全國各地的諸多格薩爾專家學者聚集在森薑珠姆的故鄉“十全寶地”,在這裡舉行了前所未有的“嘎嘉洛文化學術探討會”,專門考察、探討和研究關於史詩中珠姆所敘述的故土地理風貌。

位於雜多縣境內的群果紮西灘是瀾滄江的源頭,在沼澤遍野,牧草肥美,人跡罕至的這片淨土上,孕育了聞名東南亞的母親河——湄公河。

英雄格薩爾王征戰四方,除惡揚善的偉大業績,在雜多廣為流傳。特別是在格、仲一帶地區,保留著很多神奇的遺跡和傳說。相傳這裡曾經是達色財寶國的領地,達色王的神山、達色國王藥浴泉等風物遺跡至今可見。《達色財寶宗》就曾發生在此地。格薩爾王征服《達色犛牛宗》之後犛牛開始繁衍雪域大地。因而,這裡素有“高原之舟犛牛故鄉”之美名。與史詩《格薩爾》有關的古代風物遺址在瀾滄江的源頭還有很多,在這裡不一一介紹。

在玉樹通天河沿岸,還有格薩爾及30員勇將的遺物、遺跡和傳說,成為河岸百姓生活的精神養料。歷經百年的藏娘古塔和精美絕世的藏娘擦擦等因印度佛學大師彌底尊者的加持而變得聖神莊嚴。格薩爾王曾拜彌底尊者為師的傳說不但在民間流傳而且還在佛教經書中記載。

在玉樹與四川交界處的通天河沿岸一帶相傳是格薩爾30大將之首,勇將丹瑪的故鄉。當地百姓稱自己是丹瑪的後裔,他們以此為榮。至今稱此地為鄧柯,那裡的山山水水都賦予了丹瑪的神奇傳說。

通天河畔的明珠——聖地稱多,歷史悠久。從海拔四千多米的巴彥喀拉遊牧部落到濕潤溫暖的通天河穀農業區,隨處都有格薩爾和30大將的傳說和遺跡。

今稱多縣清水河境內的查多南宗徐毛,相傳是格薩爾總官王榮察查更的領地。生活在這裡的阿聶部落千百年來一直祭祀著神山聖湖,供奉著歷經百年卻依舊色彩豔麗、栩栩如生的格薩爾以及30大將的石刻畫像。這裡的人們堅信,總官王榮察查更曾經祭拜過的聖山——南宗徐毛山一定會世代護佑當地百姓平安富足。

阿聶部落牧人自稱是總官王榮察查更的後裔,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延續著祭祀聖山聖湖的習俗。神奇的阿聶湖相傳是總管王榮察查更的寄魂湖。當地百姓每逢良辰吉日到阿聶湖畔點燃桑煙,掛滿經幡,放飛風馬旗,祈禱人畜平安、生活富裕。並舉行隆重的賽馬節,用賽馬來慶祝祭祀聖山聖湖儀式的圓滿。中國著名攝影家鄭雲峰先生曾用鏡頭記錄了歷經百年的這一歷史習俗,並先後在《中國旅遊》《中國科學探險》等國內期刊雜誌上發表,贏得了世人矚目。

在史詩《霍嶺大戰》中,總管王之子少年勇將南歐玉達在與霍敵交戰時不幸犧牲,他的墳墓就在清水河的查庫,當地人稱之為“南歐東幫”,似乎是少年南歐玉達在此注視著這片自己用熱血捍衛的故土。

還有在康巴母親河雅礱江的源頭——紮曲河畔,有三堆形似牧人野外生火時臨時搭的三角灶台,相傳這是當年晁同打獵路過此地時,歇息生火燒茶的地方。

在稱多縣達哇村後面有一座小山丘,山腳處保留著一些殘垣斷壁,相傳這是治嘎代曲軍貝那的宮殿遺址(嘎代炮臺遺址)。治嘎代曲軍貝那是格薩爾王的七大勇將之一。

瀾滄江畔的明珠——囊謙。此地山水秀美,更有數不盡的格薩爾王的遺物、遺跡。相傳格薩爾王30大將之一的森達阿當的後裔聚集地——東壩鄉;有格薩爾王30大將之一——東·白日尼瑪江才的後裔所珍藏的舉世聞名的東倉《大藏經》,而這些用金粉、銀粉、朱砂粉等顏料書寫在牛皮、樺樹皮以及藏紙上的珍貴文字,不但有甘珠爾、丹珠爾等佛學經典,內容還涉及藏族各類學科的內容,被稱為“藏族的百科書庫”,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這些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物,相傳是從東·白日尼瑪江才開始收藏整理,一直延續到今天的家族後裔。為了妥善保護東倉《大藏經》,由國家撥的500萬元專項資金,建成了家庭博物館,並有專人科學保護和管理。

囊謙縣達那寺,是格薩爾傳奇謝幕的聖地,是英雄最終的歸宿,是征戰四方,叱吒雪域的英雄們疲憊的靈魂和身軀安息的地方。達那寺藏語稱“達那僧格南宗”,意為“馬耳朵獅子天堡”,由帕摩竹巴弟子桑結葉巴·伊凱撒巴於西元1188年建成,迄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國家4A級旅遊聖地,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那寺內存放著許多傳說為格薩爾及其部將們的遺物,故又有“嶺國寺”之稱。這裡,供放著傳說中格薩爾和賈察的寶刀、王妃森姜珠姆的格式腰帶、格薩爾及其30員大將的盔甲。

在達那寺右邊海拔五千米的石崖洞中,可以看到兩處格薩爾30員大將的亡靈塔,均為噶丹塔形。還有帕摩竹巴亡靈塔、嶺國鑄鐵器物等。

玉樹,在這片充滿格薩爾傳奇的土地上,格薩爾藝人遍佈的聖地,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他們相信祖先用超能的記憶傳承下來的這部偉大故事,就是發生在雪域高原的真實畫面。叱吒風雲的英雄格薩爾統率雄壯威武的軍旅,用他超凡的能量懲惡揚善,同一切邪惡征戰,讓雪域高原充滿了和平和富裕。英雄格薩爾的英名在這裡閃爍光芒,英雄格薩爾的故事在這裡經久不息。(青海省紅十字會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