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通化的“百草之王”人參產業概覽

人參為“百草之王”, 是中國中醫藥寶庫中的瑰寶, 也是吉林省得天獨厚的特產資源, 作為醫藥、保健食品在中國已經有4000多年的應用歷史。

吉林省是人參的主產區, 園參栽培歷史有430多年, 可以說世界人參在中國, 中國人參看吉林, 吉林人參看通化。 多年來, 人參及人參製品已發展為中國中藥行業有影響力的一個子產業, 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出口創匯的主要商品。

吉林省全面啟動實施了人參產業振興工程, 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使人參產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局面, 在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品牌戰略、“藥食同源”、科技興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2016年, 通化市人參產業產值達到169.9億元、增長28.7%, 產值占全省33.6%, 居於全省第二位。 其中, 生產產值20.6億元、加工產值87.4億元、市場流通及綜合開發產值61.9億元。

一、產業概況

(一)人參生產情況。 通化人參文化歷史悠久, 人參資源非常富集, 有文字記載的人參採挖活動達1700年之久, 人工栽培人參有400年的歷史。 人參產量穩定在6000噸左右, 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五分之一。 全市所轄縣(市、區)均有人參種植, 集安市、通化縣和輝南縣被列入吉林“長白山人參”原產地域保護縣(市)。

據統計, 全市主產人參的鄉鎮33個, 人參專業村78個, 人參種植戶1.5萬戶, 參農4萬人。 人參GAP技術規範普及率達30%以上。 擁有“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50個, 省級示範基地3個。 通過實行測土栽參, 年平均測土面積10000畝。 品牌基地已經基本實現測土施肥全覆蓋, 從生產源頭上提升人參品質。 2016年, 全市園參留存面積1673.6萬平方米、產量6378.5噸、生產產值20.6億元。 其中, 人參留存面積1114.5萬平方米, 產量3798.5噸, 生產產值4億元;西洋參留存面積559.1萬平方米, 產量2580噸, 生產產值3億元。 目前, 我市人參種植結構正由單一伐林栽參向非林地栽參和林下參轉變, 全市林下參占地面積36.5萬畝, 產量36.5噸, 產值13.5億元, 非林地栽參面積達到2.3萬畝。 非林地栽參生產技術逐漸成熟, 被越來越多的人參企業和種植戶接受應用。
我市人參種植品種主要是“康美1號”、“新開河1號”、“益盛漢參1號”。 其中, “康美1號”、“益盛漢參1號”約占園參種植面積的70%.

(二)人參加工情況。 初步統計, 我市現有人參加工企業450戶, 鮮參粗加工量約為6500噸, 加工乾貨2000噸。 近幾年, 我市人參加工正逐步由傳統作坊式粗加工向現代集約化精深加工轉變。 2016年, 全市規模型加工企業鮮參加工量占總加工量的80%, 零散加工戶只占20%;獲得GMP認證企業加工鮮參量約占總加工鮮參量的50%以上。 目前, 我市人參加工企業中, 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省級龍頭企業13戶。 益盛藥業、康美新開河、紫鑫藥業、東寶藥業、萬通生物等39戶企業已成為全省人參加工重點龍頭企業。 其中, 集安的康美新開河公司作為全亞洲最大規模的集生產、加工、行銷為一體的超大規模人參加工企業,

模壓紅參系列產品年產值達2億元。 百泉參業的人參燉雞煲湯料系列產品, 年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 通化縣青山集團“元秘-D”口服液年產值達到1.6億元。 全省有五個單品銷售額超億元人參產品, 我市占三個, 包括集安益盛藥業的生脈注射液、振源膠囊, 一洋的元秘-D。 2016年我市人參精深加工企業, 轉化園參幹品700噸。

(三)人參產業園區建設與運行情況。 大力推進人參產業園區建設, 我市集安市新開河人參產業園區自2012年建成以來, 累計實現產值4.58億元, 銷售收入8.45億元, 利潤8340萬元, 稅金4962萬元;益盛漢參產業園計畫總投資12.7億元, 占地面積464畝。 截止目前, 專案一期工程人參飲片加工專案已完成投資3.7億元, 2016年8月份進行試生產。快大人參產業園總投資20億,占地面積810畝。已完成投資7億元,主要建設五大版塊和一個平臺:商貿版塊、研發檢測版塊、倉儲物流版塊、多化旅遊版塊、精保加工版塊和人參產業銷售平臺。倉儲物流版塊已建設完畢,存儲人參總市值20億元;研發檢測版塊已建設完畢,可為園區內商戶及企業提供鮮參、幹參及人參產品品質檢測;商貿板塊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建設任務,日交易額突破1000萬元;精保加工板塊一期建設完畢,可生產人參食品化妝品等系列產品共計32種;人參產業營業平臺已搭建完畢,正在進行人員培訓;文化旅遊版塊預計將於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

(四)人參市場情況。我市人參及其製品在國內外均有銷售,主要銷往廣州、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參交易主要通過五種方式進行:一是市區內人參銷售市場。主要有通化醫藥大廈、老站地下商場和集貿中心等,經營業戶130多家,主要經營鮮參、保鮮參、生曬參、紅參、山參、移山參以及經過加工的初級產品。2016年,實現銷售額達29.65億元。二是集安清河人參市場。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共有精品交易廳78個、攤床273個、攤位520個,主要經營參籽、參花、鮮園參、山參趴貨、移山參、林下參、野山參等;2009年該市場被國家醫藥評為“全國十大中藥材市場”,2016年,實現銷售額達25億元。三是通化縣人參產業園的人參交易市場。市場銷售量2000噸、擁有商戶500余戶,建設鮮參交易市場、產品科研加工、人參冷凍倉儲、互聯網物流中心。2015年9月開市,2016年實現總交易鮮參2250噸,實現銷售額6.41億元。四是通化(紫鑫)人參交易市場及電子平臺。2016年,實現銷售額10億元。五是康美、益盛、萬通等大型企業,在國內設立一、二級銷售網路1000多家,合作單位和公司達到5000多戶。已經逐步形成了“三統一”銷售模式。即“統一加工工藝、統一銷售管道、統一銷售價格”。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富人參電子交易平臺,日均交易額突破8億元。

(五)人參品牌情況。我市人參精深加工業逐步形成了以“長白山人參”為主打品牌,龍頭企業自有品牌為子系列的品牌模式。全市有12戶企業的65個產品獲“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授權,數量列全省第一。研發人參新資源食品194種,通過QS品質體系認證24種。獲批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的企業16戶。新開河是全國唯一的人參類中國馳名商標。全市共註冊人參類商標12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吉林省著名商標7個,通化市知名商標2個。康美新開河、益盛、天強、元秘—D、宏久、清水麗人、中韓移動、參呼吸、騰龍等自主品牌也逐步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初步形成了我市人參產業品牌的集群優勢。

(六)人參科研情況。全市擁有我國唯一的省級乃至全國有實力的人參研究機構,也是國家4家專業研究院所之一的吉林省人參研究院、吉林大學通化醫學院、集安人參研究所、通化師院生物系和製藥與食品科學系、市園藝研究特產室等5個人參科研教學機構,有修正、萬通、紫鑫、康美、益盛等18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專職科研人員100多人、醫藥企業人參科研專門人才近千人;取得省級以上人參科研成果40多項,基本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吉林省人參研究院是我國唯一的省級人參專業研究機構,也是國家4家專業研究院所之一,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實力的人參研究機構,有國家級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人參栽培三級實驗室,省級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人參檢測中心、人參應用技術研究室和中藥化學實驗室。建院30多年來,取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30余項,其中成果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準的有20余項。農田栽參複式參棚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開創了我國人參栽培新型棚式的先河。

(八)人參文化情況。多年來,通化市堅持抓好人參文化發展,科學弘揚人參文化。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人參科學普及。結合人參種植、生產、流通提煉創意文化,形成底蘊濃厚的人參文化產品,促進人參產業發展。依託人參文化發源地的比較優勢,搞好人參概念設計、理念開發,挖掘人參文化底蘊、提升人參文化品位,增強人參文化軟實力。編輯出版了《中國人參文化》等書籍,在北京先後舉辦了人參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中國人參基因組框架圖譜製作新聞發佈會,《通化女參王》等宣傳片在央視媒體播出。通過廣泛宣傳,提高了通化人參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推進人參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開放了吉林省長白山人參博物館,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開闢了“人參之路”旅遊線路,促進了人參文化與旅遊、商貿等產業的融合發展。2014年,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研究會為全市人參文化研究者們提供一個研究、合作、交流和宣傳的平臺,通過整理和開發人參文化資源,填補世界人參文化研究的歷史空白,展示人參研究成果,進而推動人參產業的蓬勃發展。

(九)人參產業扶持政策及資金情況。為進一步推進我市人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對全市人參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人參產業專題調研報告。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人參產業發展的意見》。從政策源頭上保障了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説明企業向上爭取省級專項資金,組織我市各地區開展省級人參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申報工作。近三年來,獲批扶持項目37個,向上爭取人參產業扶持資金2100萬元,有利的推進了我市人參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謀劃發展情況

“十三五”時期,我市要依託大健康產業戰略佈局,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做大做強人參產業,將人參產業打造成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基本思路。靠品牌拉動生產、加工、市場建設轉型升級,靠服務保障品牌發展,形成市場引導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具體目標。經過5年發展,到2020年,基本實現資源配置科學,產業格局合理,服務保障有力的發展局面,全市人參總產值500億元。

(三)主要任務。“十三五”時期,人參產業任務重點是實施七大工程。

1、標準制定和推進工程。標準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性規範,是創新技術產業化、市場化的關鍵環節,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保障人參產業相關者乃至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本規劃期內,要切實確立標準化在人參產業治理中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人參產業的標準化管理。一是加強宣傳。按人參作為食品、藥品、保健品的不同用途執行不同標準,開展經常性的國家標準宣傳工作。二是完善標準。積極參與修訂完善野山參、林下參(移山參)標準和“長白山人參”地方(系列)標準,提高鑒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遵循性;同時,參與研究制定人參產業標準體系,適時推動上升為國家標準,在本規劃期內完成“升標”工作。三是以標準化為抓手,積極推進人參種子標準化、人參種植標準化、人參施肥用藥標準化管理規程的制定和實施。四是以標準化為依據,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服務要素配置均等化、服務品質目標化、服務方法規範化、服務提供程式化。

2、優質種子培育和傳播工程。一是要建立新型人參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組織開展良種選育、擴繁基地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5個,推廣面積達到80%以上。二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做大做強種子企業;三是強化種子品質監控,加強新品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四是研究制定人參良種補貼辦法。

3、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一是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規劃建設2個以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配套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人參產業集聚區,即人參加工業集聚區和人參貿易、物流服務集聚區,五年內將通化市打造成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人參產業集群。二是將完善人參產業鏈作為一項持久性工程來抓。建好研發鏈,豐富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努力使整個產業鏈有機銜接與整體協調。三是努力增強產業集群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憑藉品牌的集群效應,使之成為引領和帶動全省人參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四是努力培育人參龍頭加工企業。到2020年,全市銷售收入5--10億元企業力爭達到6-8戶,產值10-30億元企業力爭達到3-4戶,產值30億元以上企業力爭達到2-3戶。

4、誠信體系建設工程。伴隨人參藥食同源推進,人參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日趨重要。一是要突出全程治理理念,強化安全控制。加強人參產品的產地源頭把關,建立人參產品全程追溯制度,完善生產經營者的程序控制。二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嚴懲不守信行為。包括貢獻褒獎機制、抽考監督機制、部門協作機制、資訊共用機制、責任約談機制、信用獎懲和行刑銜接機制。三是明確地方政府責任,充分發揮社會各個方面作用,形成整個社會有序參與和社會共治的格局。地方政府要提高誠信建設的管理能力,整合各種檢驗機構,完善誠信評議考核,實施誠信責任約談,加強誠信宣傳教育。充分發揮仲介機構作用,完善誠信資訊發佈制度。

5、市場培育工程。一是推進人參產業 “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人參市場集散中心和市場群建設,組建 “互聯網+”聯合行動體,功能由過去的人流帶物流的模式向資訊流帶物流的方向轉變。努力在品質、價格等方面,發展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人參市場的“晴雨錶”; 二是是全方位培育“互聯網+科技”、“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惠民”、“互聯網+金融”等龍頭企業,建設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參產業集群“互聯網+產業綜合體”。三是建設專業從事人參產品現貨電子盤交易與資訊發佈的整合服務平臺,逐漸實現由遠期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方向發展。打造吉林省“互聯網+人參產業+金融”一體化的產業高地。四是率先在本地區推進人參健康行動計畫,發揮產地人參消費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五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發與長白山旅遊相結合的人參旅遊線路。輝南人參種植基地觀光游、輝南宏久生物企業文化游——三角龍灣——長白山(西坡);集安人參企業文化游(康美新開河等)——高句古跡——鴨綠江風光——朝鮮邊境遊——五女峰森林公園——通化縣快大人參文化產業園——通化醫藥高新區灣灣川山神老把頭墓——長白山(西坡)。

6、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企業家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資源,是企業的靈魂。通過專題培訓、考察交流等多種方式,培育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善決策、能創新的企業家隊伍,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二是加快高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的傾斜力度,對於人參研究和產業發展貢獻較大的高層次人才,應給予特殊津貼和獎勵;企業自身通過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積極鼓勵海內外人參產業研發人員以兼職、合作研究、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我市人參產業建設。也可以採取聯合辦學或委託培養企業所需的科研、行銷和管理等方面的定向人才。三是注重產業工人和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抓住教育結構調整契機,在中高等職業院校擴大人參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模。加強對參農、產業工人和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儲備,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援。

7、人參文化傳播工程。一是要加快挖掘整理吉林長白山人參文化資源,加強創造和創新,通過動漫、文學、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展現人參文化成果。二是要加強文化普及,形成全社會瞭解人參、消費人參、投入人參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通過挖掘、創新、普及人參文化,引領更新消費觀念,促進大眾消費,推進人參產業健康發展。

2016年8月份進行試生產。快大人參產業園總投資20億,占地面積810畝。已完成投資7億元,主要建設五大版塊和一個平臺:商貿版塊、研發檢測版塊、倉儲物流版塊、多化旅遊版塊、精保加工版塊和人參產業銷售平臺。倉儲物流版塊已建設完畢,存儲人參總市值20億元;研發檢測版塊已建設完畢,可為園區內商戶及企業提供鮮參、幹參及人參產品品質檢測;商貿板塊已完成一期、二期、三期建設任務,日交易額突破1000萬元;精保加工板塊一期建設完畢,可生產人參食品化妝品等系列產品共計32種;人參產業營業平臺已搭建完畢,正在進行人員培訓;文化旅遊版塊預計將於2017年正式開工建設。

(四)人參市場情況。我市人參及其製品在國內外均有銷售,主要銷往廣州、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和港澳臺地區以及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參交易主要通過五種方式進行:一是市區內人參銷售市場。主要有通化醫藥大廈、老站地下商場和集貿中心等,經營業戶130多家,主要經營鮮參、保鮮參、生曬參、紅參、山參、移山參以及經過加工的初級產品。2016年,實現銷售額達29.65億元。二是集安清河人參市場。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共有精品交易廳78個、攤床273個、攤位520個,主要經營參籽、參花、鮮園參、山參趴貨、移山參、林下參、野山參等;2009年該市場被國家醫藥評為“全國十大中藥材市場”,2016年,實現銷售額達25億元。三是通化縣人參產業園的人參交易市場。市場銷售量2000噸、擁有商戶500余戶,建設鮮參交易市場、產品科研加工、人參冷凍倉儲、互聯網物流中心。2015年9月開市,2016年實現總交易鮮參2250噸,實現銷售額6.41億元。四是通化(紫鑫)人參交易市場及電子平臺。2016年,實現銷售額10億元。五是康美、益盛、萬通等大型企業,在國內設立一、二級銷售網路1000多家,合作單位和公司達到5000多戶。已經逐步形成了“三統一”銷售模式。即“統一加工工藝、統一銷售管道、統一銷售價格”。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富人參電子交易平臺,日均交易額突破8億元。

(五)人參品牌情況。我市人參精深加工業逐步形成了以“長白山人參”為主打品牌,龍頭企業自有品牌為子系列的品牌模式。全市有12戶企業的65個產品獲“長白山人參”品牌產品授權,數量列全省第一。研發人參新資源食品194種,通過QS品質體系認證24種。獲批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的企業16戶。新開河是全國唯一的人參類中國馳名商標。全市共註冊人參類商標12個,中國馳名商標3個,吉林省著名商標7個,通化市知名商標2個。康美新開河、益盛、天強、元秘—D、宏久、清水麗人、中韓移動、參呼吸、騰龍等自主品牌也逐步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初步形成了我市人參產業品牌的集群優勢。

(六)人參科研情況。全市擁有我國唯一的省級乃至全國有實力的人參研究機構,也是國家4家專業研究院所之一的吉林省人參研究院、吉林大學通化醫學院、集安人參研究所、通化師院生物系和製藥與食品科學系、市園藝研究特產室等5個人參科研教學機構,有修正、萬通、紫鑫、康美、益盛等18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專職科研人員100多人、醫藥企業人參科研專門人才近千人;取得省級以上人參科研成果40多項,基本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吉林省人參研究院是我國唯一的省級人參專業研究機構,也是國家4家專業研究院所之一,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實力的人參研究機構,有國家級人參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人參栽培三級實驗室,省級產業公共技術研發中心、人參檢測中心、人參應用技術研究室和中藥化學實驗室。建院30多年來,取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30余項,其中成果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準的有20余項。農田栽參複式參棚的設計與應用研究開創了我國人參栽培新型棚式的先河。

(八)人參文化情況。多年來,通化市堅持抓好人參文化發展,科學弘揚人參文化。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人參科學普及。結合人參種植、生產、流通提煉創意文化,形成底蘊濃厚的人參文化產品,促進人參產業發展。依託人參文化發源地的比較優勢,搞好人參概念設計、理念開發,挖掘人參文化底蘊、提升人參文化品位,增強人參文化軟實力。編輯出版了《中國人參文化》等書籍,在北京先後舉辦了人參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中國人參基因組框架圖譜製作新聞發佈會,《通化女參王》等宣傳片在央視媒體播出。通過廣泛宣傳,提高了通化人參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推進人參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有機融合。開放了吉林省長白山人參博物館,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開闢了“人參之路”旅遊線路,促進了人參文化與旅遊、商貿等產業的融合發展。2014年,通化市人參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研究會為全市人參文化研究者們提供一個研究、合作、交流和宣傳的平臺,通過整理和開發人參文化資源,填補世界人參文化研究的歷史空白,展示人參研究成果,進而推動人參產業的蓬勃發展。

(九)人參產業扶持政策及資金情況。為進一步推進我市人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對全市人參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人參產業專題調研報告。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快人參產業發展的意見》。從政策源頭上保障了人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積極説明企業向上爭取省級專項資金,組織我市各地區開展省級人參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申報工作。近三年來,獲批扶持項目37個,向上爭取人參產業扶持資金2100萬元,有利的推進了我市人參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謀劃發展情況

“十三五”時期,我市要依託大健康產業戰略佈局,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做大做強人參產業,將人參產業打造成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一)基本思路。靠品牌拉動生產、加工、市場建設轉型升級,靠服務保障品牌發展,形成市場引導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具體目標。經過5年發展,到2020年,基本實現資源配置科學,產業格局合理,服務保障有力的發展局面,全市人參總產值500億元。

(三)主要任務。“十三五”時期,人參產業任務重點是實施七大工程。

1、標準制定和推進工程。標準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性規範,是創新技術產業化、市場化的關鍵環節,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保障人參產業相關者乃至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的重要舉措。本規劃期內,要切實確立標準化在人參產業治理中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人參產業的標準化管理。一是加強宣傳。按人參作為食品、藥品、保健品的不同用途執行不同標準,開展經常性的國家標準宣傳工作。二是完善標準。積極參與修訂完善野山參、林下參(移山參)標準和“長白山人參”地方(系列)標準,提高鑒定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遵循性;同時,參與研究制定人參產業標準體系,適時推動上升為國家標準,在本規劃期內完成“升標”工作。三是以標準化為抓手,積極推進人參種子標準化、人參種植標準化、人參施肥用藥標準化管理規程的制定和實施。四是以標準化為依據,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服務要素配置均等化、服務品質目標化、服務方法規範化、服務提供程式化。

2、優質種子培育和傳播工程。一是要建立新型人參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組織開展良種選育、擴繁基地建設。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優質、高產、抗病新品種5個,推廣面積達到80%以上。二是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做大做強種子企業;三是強化種子品質監控,加強新品種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四是研究制定人參良種補貼辦法。

3、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一是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規劃建設2個以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配套完善、輻射帶動力強的人參產業集聚區,即人參加工業集聚區和人參貿易、物流服務集聚區,五年內將通化市打造成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人參產業集群。二是將完善人參產業鏈作為一項持久性工程來抓。建好研發鏈,豐富產業鏈,拓展價值鏈,努力使整個產業鏈有機銜接與整體協調。三是努力增強產業集群的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憑藉品牌的集群效應,使之成為引領和帶動全省人參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的先行區、示範區。四是努力培育人參龍頭加工企業。到2020年,全市銷售收入5--10億元企業力爭達到6-8戶,產值10-30億元企業力爭達到3-4戶,產值30億元以上企業力爭達到2-3戶。

4、誠信體系建設工程。伴隨人參藥食同源推進,人參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日趨重要。一是要突出全程治理理念,強化安全控制。加強人參產品的產地源頭把關,建立人參產品全程追溯制度,完善生產經營者的程序控制。二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嚴懲不守信行為。包括貢獻褒獎機制、抽考監督機制、部門協作機制、資訊共用機制、責任約談機制、信用獎懲和行刑銜接機制。三是明確地方政府責任,充分發揮社會各個方面作用,形成整個社會有序參與和社會共治的格局。地方政府要提高誠信建設的管理能力,整合各種檢驗機構,完善誠信評議考核,實施誠信責任約談,加強誠信宣傳教育。充分發揮仲介機構作用,完善誠信資訊發佈制度。

5、市場培育工程。一是推進人參產業 “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人參市場集散中心和市場群建設,組建 “互聯網+”聯合行動體,功能由過去的人流帶物流的模式向資訊流帶物流的方向轉變。努力在品質、價格等方面,發展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人參市場的“晴雨錶”; 二是是全方位培育“互聯網+科技”、“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惠民”、“互聯網+金融”等龍頭企業,建設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人參產業集群“互聯網+產業綜合體”。三是建設專業從事人參產品現貨電子盤交易與資訊發佈的整合服務平臺,逐漸實現由遠期現貨交易向期貨交易方向發展。打造吉林省“互聯網+人參產業+金融”一體化的產業高地。四是率先在本地區推進人參健康行動計畫,發揮產地人參消費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五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開發與長白山旅遊相結合的人參旅遊線路。輝南人參種植基地觀光游、輝南宏久生物企業文化游——三角龍灣——長白山(西坡);集安人參企業文化游(康美新開河等)——高句古跡——鴨綠江風光——朝鮮邊境遊——五女峰森林公園——通化縣快大人參文化產業園——通化醫藥高新區灣灣川山神老把頭墓——長白山(西坡)。

6、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企業家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資源,是企業的靈魂。通過專題培訓、考察交流等多種方式,培育造就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善決策、能創新的企業家隊伍,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二是加快高端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的傾斜力度,對於人參研究和產業發展貢獻較大的高層次人才,應給予特殊津貼和獎勵;企業自身通過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鼓勵和吸引科技人員帶技術、帶產品進入企業推廣應用;積極鼓勵海內外人參產業研發人員以兼職、合作研究、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我市人參產業建設。也可以採取聯合辦學或委託培養企業所需的科研、行銷和管理等方面的定向人才。三是注重產業工人和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抓住教育結構調整契機,在中高等職業院校擴大人參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模。加強對參農、產業工人和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儲備,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援。

7、人參文化傳播工程。一是要加快挖掘整理吉林長白山人參文化資源,加強創造和創新,通過動漫、文學、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展現人參文化成果。二是要加強文化普及,形成全社會瞭解人參、消費人參、投入人參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通過挖掘、創新、普及人參文化,引領更新消費觀念,促進大眾消費,推進人參產業健康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