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蕅益大師: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

節選自 歙西豐南仁義院普說

諸仁者,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生不知所從來, 死不知所從去, 是分段生死苦。 念念遷流, 剎那不住, 是變易生死苦。

此二種苦, 但是生死枝流, 未是生死根源。 如何是二種生死根源?不了一真法界, 不覺念起, 而有無明, 妄於平等性中, 分能分所, 分色分心, 分為無為, 分漏無漏, 分依正, 分因果, 分善惡, 分苦樂, 分內外, 分大小, 乃至種種虛妄分別, 便是變易生死根源。 不知一切法因緣無性, 妄計我人眾生壽者等種種知見, 妄起貪瞋癡慢等種種煩惱, 便是分段生死根源。 此二種根源, 總不離現前一念, 虛妄無明。 而虛妄無明, 正眼觀來,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間, 不在過去, 不在現在, 不在未來, 非青黃赤白, 非長短方圓, 非聲香味觸法, 非眼耳鼻舌身意, 當下即是真空實相。 但由眾生不了, 自生迷倒, 流轉無窮, 所以諸佛出現, 祖師西來,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無非破此二種根源。

秖如二祖見初祖雲:“我心未安, 乞師安心。 ”初祖雲:“將心來與汝安。 ”二祖良久雲:“覓心了不可得。 ”初祖雲:“與汝安心竟。 ”只此覓心了不可得一語, 大須著眼, 莫似鸚鵡禪, 但能學語。 我且問你, 既了不可得, 又誰為覓心者?

且如現前此身, 不出地水火風空識六界。 身中堅相是地界, 濕相是水界, 暖相是火界, 動相是風界, 骨節毫竅及腑髒疏通處即是空界, 見聞覺知分別妄想是心識界。 若謂堅相能覓心者, 則大地皆能覓心;濕相能覓心者, 江河海水皆能覓心;暖相能覓心者, 燈灶火乃至劫火, 皆能覓心;動相能覓心者, 大小風乃至山毗嵐, 亦能覓心;空界能覓心者, 現前虛空亦能覓心;見聞覺知能覓心者, 又喚甚麼作見聞覺知?眼如葡萄朵,

耳如新卷葉, 鼻如雙垂爪, 舌如初偃月, 身如腰鼓顙, 都是色法, 如何能見能聞能嗅能嘗能覺?意如暗室見, 昏擾擾相, 自不明了, 如何能知?見聞覺知既不可得, 安能覓心?如是地水火風空識六界, 皆不能覓心, 畢竟誰為能覓心者?

若是個有血性的男子, 到者裡, 分疏不下, 體會不來, 決要討個分曉。 拶到水窮山盡處, 如銅牆鐵壁相似, 老鼠入牛角, 直至沒興路頭窮, 向有意無意間, 忽然打失娘生鼻孔, 方知能覓所覓, 果然了不可得, 方是宗門最初一步。 若謂此外別有修行, 便是天魔外道。 若謂此後更無修行, 便當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貶向阿鼻地獄。 何以故?如二祖半世弘法, 將大法付與三祖後, 更複混跡塵寰, 濫同乞士, 以自調心。 咄,

既覓心了不可得, 何故又說調心?終非二祖前後自語相違。 當知此事, 大不容易。 溈山祖師雲:此宗難得其妙, 切須仔細用心。 可中頓悟正因, 便是出塵階漸。 生生若能不退, 佛階決定可期。

古來宗匠, 於此一大事因緣, 何等慎重真切。 豈似末世穢濁狂禪, 才得一知半解, 便向人前妄開大口, 自誑誑他, 壞我祖意, 貽禍無窮。 當知若從了不可得處安心, 則更無一物可貪, 即是隨順修行施波羅蜜;更無一塵可染, 即是隨順修行戒波羅蜜;更無人我是非可論, 即是隨順修行忍波羅蜜;更無懈怠夾雜, 即是隨順修行精進波羅蜜;更無散亂妄想, 即是隨順修行禪波羅蜜;更無顛倒愚癡, 即是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者個方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除此心性法門外,

何處有戒可持?有教可看?有禪可參?

況如來所制大小律儀, 皆為斷除現在未來有漏, 直下安心, 本是至圓至頓。 如來所說一代時教, 皆是破除我法二執, 直下安心, 亦是至圓至頓。 祖師千七百則公案, 皆是隨機設教, 解黏去縛, 斬破情關識鎖, 直下安心, 亦是至圓至頓。 若不能斷有漏法, 即不知戒意;不能破我法二執, 即不知教意;不能斬破情關識鎖, 即不知祖師西來意。 既不知戒意、教意、祖意, 縱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性業遮業, 悉皆清淨, 止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縱三藏十二部, 無不淹貫, 談說五時八教權實本跡皆悉明瞭, 止是貧人數他寶, 身無半錢分。 縱公案爛熟, 機鋒轉語, 頌古拈古, 上堂普說等, 一一來得秖足長慢飾非, 欺誑人天, 皆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故圓覺經雲:“末世眾生,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此之謂也。”

諸仁者出生死事,大不容易。蕅益道人,二十四歲出家,真為生死大事,真不著一毫意見,真不用一點氣魄,真不為一些名利。只因藏身不密,為一二道友所偪,功用未純,流布太蚤,遂致三十年來,大為虛名所誤。直至於今,發白麵皺,生死大事,尚未了當,言之可羞,思之可痛。所以平生誓不敢稱證稱祖,犯大妄語,誓不敢攝受徒眾,登壇傳戒。邇來並誓不應叢林請,開大法席,蓋誠不肯自欺自誤故也。今玄邃吳居士,普為緇素,特請開示超生脫死法門。蕅益自實未曾超生脫死,如何可開示人。然既同在生死海中,幸於出生死法,頗知真正路頭,故不妨與諸仁者平實商量最初一步。

果欲超生脫死,第一不得意見蔔度,第二不得氣魄承當,第三不得雜名利心。適閩之南,適燕之北,路頭一錯,愈趨愈遠,此實言言血淚,字字痛心。秖恐愁人莫向無愁說,說與無愁總不知耳,諸仁者還知愁麼?佛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動經千生百劫,得出頭來,知是幾時?

皆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故圓覺經雲:“末世眾生,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未得令得,未證令證,此之謂也。”

諸仁者出生死事,大不容易。蕅益道人,二十四歲出家,真為生死大事,真不著一毫意見,真不用一點氣魄,真不為一些名利。只因藏身不密,為一二道友所偪,功用未純,流布太蚤,遂致三十年來,大為虛名所誤。直至於今,發白麵皺,生死大事,尚未了當,言之可羞,思之可痛。所以平生誓不敢稱證稱祖,犯大妄語,誓不敢攝受徒眾,登壇傳戒。邇來並誓不應叢林請,開大法席,蓋誠不肯自欺自誤故也。今玄邃吳居士,普為緇素,特請開示超生脫死法門。蕅益自實未曾超生脫死,如何可開示人。然既同在生死海中,幸於出生死法,頗知真正路頭,故不妨與諸仁者平實商量最初一步。

果欲超生脫死,第一不得意見蔔度,第二不得氣魄承當,第三不得雜名利心。適閩之南,適燕之北,路頭一錯,愈趨愈遠,此實言言血淚,字字痛心。秖恐愁人莫向無愁說,說與無愁總不知耳,諸仁者還知愁麼?佛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動經千生百劫,得出頭來,知是幾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