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人開一代道教法脈,卻被認為是佛家出身

他是道教近幾百年來的天仙人物, 但是因為小說, 卻莫名其妙的變成了佛家出身, 今天聊的, 是道教武當法脈張三豐。

因為金庸老爺子, 所以張三豐莫名其妙的變成了佛家的出身, 我想, 這估計是每個道士都比較看不慣的一點, 而且, 也不知道吹了什麼邪風, 就在新武俠誕生的上世紀的香港電視劇中, 武當也大多作為一個反派出現, 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

其中廣為人傳頌的《射雕》三部曲中, 張三豐作為覺遠的弟子, 學習了《九陽真經》, 最終成為了一代武林宗師, 按道理來說這沒有不對, 金庸為了保證一種武林的傳承性, 自然可以這麼說, 但是卻誤導了很多的人, 這樣我就想要出來說說了。

曾經在一本武術雜誌上, 我看到梁羽生先生討論過張三豐是否出於少林寺, 但是後來我自己搜查資料之後, 卻沒有見過任何資料之中, 有關於張三豐出自于少林寺的說法,

據明史記載, 張三豐是遼東懿州人, 名全一, 又名君寶, 三豐子其道號也。 以其不飾邊幅, 又號張邋遢。

所以張三豐也不是我們在電視中見到的那種宗師模樣, 他應該是像洪七公那樣的外貌, 而他的性格和周伯通卻很像,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是他七戲方士, 每次又是將不學好的方式戲弄的臉面盡喪。

他的師承是道教隱仙一脈, 隱仙一脈的初祖是老子, 二祖是文始真人, 也是攔住老子, 讓老子留下《道德經》的關令尹喜, 三祖是麻衣道人, 四祖是陳摶祖師, 也有說麻衣道人和陳摶祖師是同一人, 不得考證, 五祖是火龍道人, 六祖是三豐子, 張三豐創下派別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從此隱仙不傳。

張三豐傳說出家是因為丘處機真人, 真正傳道的是火龍道人, 這個火龍道人不是我在前一篇中說的那個火龍道人, 重名而已, 前一篇中, 那個火龍道人是太上老君弟子, 道教第二代傳人,

這是第五代。

張三豐當初到了武當之後, 就說此山異日必大興, 結果沒過多少年, 朱棣就北修故宮, 南修武當, 武當供奉的真武大帝也是位置極高, 張三豐的身影飄忽不定, 朱棣幾次派人找他都沒有找到, 最後還在雲南度了一個弟子, 這個弟子的名字叫沈萬三。

而張三豐所創下的武功其實大多是以陰柔為主的, 道家武功也大多顯示出這樣的特性, 比如武當的太乙綿掌, 這個武功我以前看到過資料, 是屬於陰柔的功夫, 而少林的武功也大多呈現為剛硬的功夫, 雖然兩派之中也有或剛硬, 或陰柔的, 但是卻沒有傳承性質。

而張三豐自己的學說之中, 是秉承了全真一脈的三教合一思想的, 在《天口篇》中張三豐就論述了三教本唯一, 只分為正邪二教的說法, 在這一篇之中, 他把儒家的楊墨(楊朱、墨翟, 在以前, 墨翟也被認為是儒家之人。 )佛家的妖僧, 道家的方士並列為邪教, 與之正教相對, 他說的這個三教合一和儒家的三教合一也不是很一樣, 儒家的三教合一是在心上能夠找到共同點, 是學說的合一,張三豐是以價值觀取向為觀點,只要價值觀能夠共同認可,學說可以相融共生的三教合一。

這就和佛教的區別更大,佛教雖然也有融合,但是絕對不會承認三教合一的觀點的,即使是禪宗已經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中國的禪宗,那也是稱名佛教,而不說三教合一的,武當也更不可能說出自與少林了。

金庸只注意到武林,卻忘記了學說和武術的理論,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敗筆。

是學說的合一,張三豐是以價值觀取向為觀點,只要價值觀能夠共同認可,學說可以相融共生的三教合一。

這就和佛教的區別更大,佛教雖然也有融合,但是絕對不會承認三教合一的觀點的,即使是禪宗已經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中國的禪宗,那也是稱名佛教,而不說三教合一的,武當也更不可能說出自與少林了。

金庸只注意到武林,卻忘記了學說和武術的理論,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敗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