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方新報:日本“富二代”的勤勉與低調

中新網4月10日電 日本《東方新報》10日刊文稱, 與中國的“富二代”相比, 日本的“富二代”、“富三代”人數上更多, 在沒有繼承父業、出任掌門人之前, 他們大多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不愛炒作、勤勉內斂……這與日本代代相傳的企業文化有關。

東京上班族, 這裡面有未來的企業接班人嗎?(圖:日本《東方新報》/朱耀忠 攝)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是世界第一的長壽企業大國, 百年企業超過2萬多家, 創業200年以上的企業約1200家, 但是, 不是所有的日本企業都是得以代代相傳的, 很多中小企業在第一代創業之後, 便面臨著經營傳承與下一代接班的問題。

日本《中小企業白皮書》中有一項“企業生存率”的統計, 據該項統計, 在企業創立10年後約三成、20年後約五成都會“半途而廢”, 有始無終。 在日本有一種說法, 是“企業壽命30年”, 不管怎麼說, 這都證明了企業若想生存, 面臨著各種嚴峻的局面和環境。

多年以來, 日本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一個很大的經營難題, 不是企業如何盈利賺錢, 也不是怎樣確保人才, 而是企業“後繼有沒有人”的問題。 中小企業現役經營者的年齡普遍有上升趨勢, 能夠順利交接班的企業其實並不多見, 而因為“沒有後繼者”而廢業的企業也為數不少。

高齡經營者約半數“後繼無人”

日本中小企業廳的調查顯示, 導致中小企業停業的理由中, “經營者年齡過高、健康原因”幾乎占了半數。 日本社會高齡化進程加快, 企業繼承人不足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其中, 70歲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中約半數面臨沒有繼承人的問題, 因此導致停業的企業數量急劇增加。

白皮書中提到, 面向日本全國中小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按企業經營者年齡來看, 60歲至70歲有6成、70歲至80歲有5成、80歲至90歲有4成面臨沒有企業繼承人、或事業難以繼續維持的問題。 從事個體經營行業的人員中, 60至64歲的經營者面臨的問題最為嚴峻, 70歲以上經營者的情況也是日趨嚴峻。

日本的企業家及一般民眾, 並不喜歡使用“富二代”這一詞, 在他們的印象中, “富二代”代表著那樣一種人:父輩辛苦創業打拼的企業, 只是因為本人是家族繼承人, 並沒有多大能力就簡單地坐上了社長寶座, 因為其沒有經營能力與手腕, 導致公司“倒閉”。

但是老實說, 上述的極端例子在日本並不多見, 一直從事經營管理顧問的小笠原隆夫指出, 他所見到的企業第二代、第三代經營者,

意外地比其父輩創業者更好地管理著企業, 在他們的手下, 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成為長壽企業。

高砂酒業, 有180多年的歷史, 經營者傳到了第9代。 (圖:日本《東方新報》/朱耀忠 攝)

為何日本富二代能順利接班?

小笠原隆夫在總結日本“富二代”、“富三代”能夠順利接班,

並且將家族企業不斷壯大的原因時, 歸納出以下幾點:

1、第一代創業者無法以“員工”身份在自己的公司工作, 但其兒輩或孫輩的家族繼承人, 大多有在自家公司工作的經驗, 很多人從最基層幹起。 因為有這樣的經歷, 公司存在的問題、發展的前景等, 可以從經營者和現場作業者兩方面的視野和角度出發, 發現與分析問題, 並提出解決方案;

2、因為有父輩創業者作為榜樣, 可以近在身邊地客觀地觀察和學習其經營手腕, 能繼承其優點和有益策略, 而被證明行不通的做法, 也能作為“反面教材”並加以修正。 有用有益的人脈與關係得以繼續保持和發展, 並不太合適的負面關係則當斷則斷;

3、與公司經營本身相比, 作為下一代繼承人,最令他們頭痛的,恐怕是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因為公司內還有不少與父輩創業時同期的資深員工,動不動就會被他們拿來與“先代”做比較,自己想做的也會遭遇反對。但是這種體驗,對於經營者來說,是必不可少和極其貴重的。(朱耀忠)

作為下一代繼承人,最令他們頭痛的,恐怕是公司內部的人際關係。因為公司內還有不少與父輩創業時同期的資深員工,動不動就會被他們拿來與“先代”做比較,自己想做的也會遭遇反對。但是這種體驗,對於經營者來說,是必不可少和極其貴重的。(朱耀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