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8歲創建民族品牌 40歲高價買給外企 轉行投資人過“另一種人生”

你還記得樂百氏嘛?

這是一個國產民族品牌, 上世紀90年代時一度佔據國內飲品市場第一的寶座, 但現在, 樂百氏只能存在在記憶當中了。

1989年, 在下海經商的熱潮中, 28歲的中山市小欖鎮團委副書記何國平受命投資開工廠。 當時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商業之都, 為了尋求靈感, 何國平決意去香港探探路, 在香港的街頭上, 他注意到了一種兒童乳酸菌飲料, 這種飲料口感好, 且在國內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深入研究後, 何伯權發現製作這種飲料的成本並不高。

他動心了。

創建樂百氏

回到中山后, 何伯權把他在香港的見聞和小夥伴們一說,

小夥伴們紛紛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於是拿著政府出資的95萬元, 何伯權就這麼和4個小夥伴在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辦公室裡創辦了“中山市樂百氏保健製品有限公司”, 並與幾個單位合作研發出"樂百氏"乳酸奶。

由於飲品的主要用戶是青少年,

何伯權決定在6月1日也就是兒童節開售該飲料, 並打出了“新一代人體高級天然保健飲品”的口號, 因為這一噱頭緊緊的抓住了目標客戶, 中國人對保健的熱愛自古有之,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飲品迅速的得到了少年兒童以及家長們的歡迎。

供不應求!

樂百氏的訂單多得忙不過來, 1992年, 樂百氏的年產值達到8000萬元。

於是何伯權決定乘勝追擊, 陸陸續續推出了AD鈣奶、純淨水以及茶飲系列產品, 佔據了飲品市場的大半江山, 冠軍寶座坐的穩穩的。

只可惜, 好景不長, 娃哈哈改變了這一情況。

1998年, 樂百氏的年度增長率僅為33.3%, 遠低於一年前的80%, 娃哈哈成為了乳酸菌飲品市場的勁敵, 相較之下, 娃哈哈農村包圍城市的辦法卓有成效, 鋪貨管道不足的樂百氏幾無還手之力, 中國的飲料市場迎來新篇章, 何伯權設法突破, 卻沒能力挽狂瀾。

遇此困境的何伯權決定請求專家的幫助——他斥資1200萬元聘請麥肯錫做企業高管管理戰略諮詢。

最終分析顯示, 要與娃哈哈抗衡,

樂百氏需要更多的廣告費用才能打開農村市場, 於是為了獲得足夠的發展資金, 何伯權主動去找雀巢和達能談判, 而在麥肯錫的周旋之下, 何伯權選擇了達能。

2000年, 樂百氏與法國達能簽署協議, 達能出資23.8億美元收購了樂百氏92%的股份, 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結果?

結果就是樂百氏徹底flog了, 2001年, 樂百氏的銷售額在10億左右停滯不前, 娃哈哈則一舉超過了60億。

2001年年底, 何伯權和樂百氏四名創始人集體辭職。

另一種人生

而在十年前樂百氏剛創立的時候, 誰也沒想到樂百氏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他也因此背上了“賣掉民族品牌的駡名”, 不過就他自身而言, 何伯權確實是全身而退了。 回首樂百氏歲月的時候, 何伯權也很是可惜,

他總結過樂百氏的一些決策失誤:

首先, 樂百氏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把各種產品分開來做, 所以導致起初產品少的時候問題暴露不出來, 產品線一多, 問題一下變得刻不容緩。 當時的競爭對手娃哈哈1998年推出非常可樂, 並成為主要的利潤貢獻源。 於是樂百氏也考慮上碳酸飲料, 叫今日可樂, 但最後樂百氏卻陰差陽錯的選擇了茶飲料為主打。

何伯權舉例說:“分公司都喜歡賣水和優酪乳等好賣的東西, 如當時給一個公司下達1000萬的銷售任務, 他們只要把心思稍微放在水或優酪乳上面, 就可以輕鬆完成。 但如果把精力放在茶飲料上, 取得的銷售額可能只有300萬。 ”

於是大家都沒幹勁了, “當時就推出茶飲料, 這個想法有些超前了。 ”何伯權總結到。

此外,樂百氏的市場定位不太對。“當時我們把市場重點放在了東北、華北、華東市場上,錯誤地放棄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廣東市場。”何伯權曾多次歎息,就是因為當年樂百氏沒有重視央視這個大平臺,在這一點上大大落後了對手娃哈哈。

無論如何,物是人非,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在離開樂百氏的這十數年時光裡,何伯權也過得不錯,他曾為七天酒店的上市敲過鐘。

2016年,何伯權則以喜茶投資者的身份回歸公眾視線,面對媒體追問時,何伯權十分淡然,“我需要另外一種人生。”

”何伯權總結到。

此外,樂百氏的市場定位不太對。“當時我們把市場重點放在了東北、華北、華東市場上,錯誤地放棄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廣東市場。”何伯權曾多次歎息,就是因為當年樂百氏沒有重視央視這個大平臺,在這一點上大大落後了對手娃哈哈。

無論如何,物是人非,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在離開樂百氏的這十數年時光裡,何伯權也過得不錯,他曾為七天酒店的上市敲過鐘。

2016年,何伯權則以喜茶投資者的身份回歸公眾視線,面對媒體追問時,何伯權十分淡然,“我需要另外一種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