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站在回歸的路口|尋找中國創客新年獻詞

文 | 尋找中國創客

執筆 | 曹憶蕾 薛星星

編輯 | 趙力

2017年9月, 尋找中國創客路演現場, 在一群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的創業者中, 56歲的張忠義略顯另類。

場下的人竊竊私語, “這是哪位CEO的父親?”張忠義自嘲著回應:“我已經是個爺爺輩的創業者了。 ”

這不是張忠義的第一次創業。 他“年輕”時深耕家居行業, 產品出口海外, “賺到了錢”。 他信仰商業文明, 也深知行業本質。

成本控制、供應鏈佈局、設計創新, 傳統的商業名詞他講起來舉重若輕。 對如今互聯網電商下的家居業, 他同樣熟稔於心。 用戶畫像、競品分析, 差異化競爭……

2017年, 新零售之風興起。 零售業的老人如何看新零售?對他來說, 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還是要回到商業的本來面目——無論是新零售還是老零售, 最重要的支撐就是供應鏈。

但年齡顯然比智慧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 幾個月後, 中年危機成為朋友圈的熱門話題,

互聯網領域裡的中年人更顯得“背腹受敵”。

一位60後創業者的不滿令朱嘯虎避之不及, 56歲的張忠義卻讓我們看到了老精英的可能, 他們依賴日積月累的智慧, 更專業、更容易地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去思考。

這一年的各路年終盤點中, 理性成為出場頻率頗高的關鍵字。 “回歸商業本質”, 也幾乎成為了投資人們的口頭禪。

回首來時路:我們經歷了一切皆可共用的年代, 單車巨頭戀戰, 行業洗牌;充電寶等待著進入過去式;無人貨架風口短命;趣店高調上市, 現金貸經歷大起大落的過山車……

一位20多歲的女孩, 以加盟商的身份參與了這場共用單車的浪潮, 在河南的一座縣城中投放了300輛車, 僅一周後就迅速宣告失敗, 並拒絕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她的母親在深夜不安地向記者詢問:“共用單車是不是就是騙人的?”

縱使共用單車新一輪的融資節節攀升, 人們也不禁要問, 共用單車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如果是, 那在18線的縣城呢?

這位20歲出頭的年輕姑娘, 看到了風靡大都市的各色單車成為時尚, 但可能從未考慮小縣城的人們是否需要這樣一輛掃碼即用的靚麗單車。 她看到了風口和概念, 但卻忽略商業本源的需求, 失敗在所難免。

當熱情與勇氣交織成2017年年初最深刻的回憶時, 商業在創業與投資的競逐之中漸漸迷失。

要記得, 我們還迎來了共用單車與共用充電寶, 一夜之間, 共用雨傘與共用籃球也橫空出世。

當然, 杭州的那位共用雨傘創業者算的賬可能更為傳統,

用戶在繳納過19元的押金後, 將滿大街的共用雨傘一掃而空——“揮淚甩賣”。 但終究離創業相去甚遠。

這是我們落入的低點, 同時也是新的起點。 我們必須承認, 這是真正考驗創業者“用” 的年代, 考驗商業價值的年代。

以何為“用”?是對行業的精准判斷, 是對用戶需求的堅守, 是在風口之外重新積蓄起力量。

幾年的沉澱, 線上教育終於迎來了大爆發, 無人駕駛不再遙遠, 新鮮面世的手機們也爭相使用面部識別。 樂視的PPT造車之後, 我們終於在歲末迎來了第一款國產互聯網新車。

過去的十幾年中, BAT已然成長為龐然巨物。 但它們並非遙不可及, 在風口之上, 在商業與創業的碰撞之中, 這個年代, 正是英雄時代的開端。

因為, 在歡笑與難過之中, 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創業最本質的美好。 它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和可能, 即便有時會有失落, 會有淚水。

也是你們, 明白艱辛生活的真諦, 戳破不切實際的泡沫, 堅信美好將會發生。 以技術為斧, 以夢想為劍, 踏上鮮有人涉足的通途。

2017年過去了, 我們收穫了成績和教訓。

在這新年的第一天, 我們眼望遠方, 步履堅定。 站在回歸的路口, 渴望用誠意和創想, 開啟忠於初心的美好未來。

在這新年的第一天, 我們期待與你更多的重逢。 因為你的存在, 讓我們心懷敬畏, 不曾鬆懈, 就像我們曾經約定的那樣:尋找影響未來的偉大公司, 既尋找成功, 也尋找你。

2018年的創業者們, 我們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