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舒聖祥:網店售賣“主編席位”,拷問職稱制度

作者:舒聖祥

在久被詬病的“論文經濟”視野之外, 部分高校教師為評職稱爭相買圖書專著“掛名”的風氣逐漸興盛。 圍繞著圖書專著的“掛名”, 從內容代寫、主編掛名, 到代購代銷, 形成一條灰色利益鏈。 主編、編者或專著作者署名, 可在網店公開買賣, 不用寫一個字, 就能當“主編”, 甚至出“專著”。 (1月2日《北京青年報》)

職稱評定過程中, 論文造假、腐敗尋租等醜惡現象, 早就不是什麼新聞。 原因在於, 評上某某職稱, 對於當事人利益重大, 工資待遇不一樣, 退休金也不一樣, 好處是終身制的。 同樣一個教授, 職務是你教什麼水準的學生,

職稱是你享受什麼樣的待遇。 諸如報社、電視臺等文化單位, 還有醫院、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 凡是公款開工資的, 都十分重視職稱, 哪怕所評職稱跟實際工作八竿子打不著。

沒有職稱, 別說晉升無望, 就連工作都不一定能保住, 工資待遇和退休金活該比別人低。 正因職稱如此重要, 所以要買通雜誌, 買通鑒定委員會, 買通職稱評定委員會, 從論文到證書, 從專著到最後投票, 要的都是數量, 無關品質。 既然論文可以公開買賣, 專著和主編在網上公開售賣, 無非是這條灰色利益鏈的延伸而已。 總的原則只有一個, 職稱評定標準需要什麼, 造假市場就提供什麼。

從投資角度看, 花這點錢買個“主編席位”, 糊弄過去評上職稱,

一年就能掙回來, 還終身受益, 可謂無比划算。 整個利益鏈條上的人, 從鑒定委員會到評定委員會, 也都心知肚明。 比如, 某一本省級地方教材, 先後出過多個版本, 但每一個版本都掛著不同的副主編名字, 原來, 很多地方院校的老師, 都用這本教材來評職稱。 職稱評定居然荒誕若此, 那些跟被評者不在一個專業的專家, 大概本來就只憑個人好惡和拍馬屁在評審吧?

職稱制度的這些問題, 當然不是什麼秘密, 也不能說相關部門不重視。 事實上, 這些年, 職稱制度改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先是跟外語和電腦脫鉤, 不再做統一要求, 後來又下放評審權, 學校可結合實際情況, 制定本校教師職稱評審辦法和操作方案。 去年初又提出,

職稱評價應摒棄從前“一刀切”的方式, 不唯資歷、不唯學歷、不唯論文。

可是, 只要職稱評定不是純粹靠臉熟靠關係說話, 總還得“唯”點什麼, 總還得有量化要求。 掛名主編的氾濫, 只是其中冰山一角而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職稱評定不僅必然滋生腐敗亂象與瘋狂造假, 事實上還會阻礙學術和科研發展。 沒水準的人容易在職稱評定中混過去, 本身就對高水準的人不公平, 如果後者還不想同流合污, 則必定成為職稱評定中的失意者。

大家都不把心思放在工作本身, 都去炮製垃圾論文混職稱, 投機者大獲其利, 這樣的職稱制度還有無存在必要, 是值得反思的。 既然職稱制度改革, 改來改去還是老樣子, 那麼, 是否到了應該取消職稱制度的時候?那些早就不談職稱的領域,

並沒有因此出現任何問題。 反倒是, 脫離實際工作, 僅以職稱來定工資待遇, 既不公平合理也無任何必要。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齊魯網立場, 僅供參考。 】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 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