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盤點2017之負極材料篇:價格瘋漲 擴產兇猛

2018年已經開啟, 2017年尚未走遠。 過去這一年, 雖然負極材料領域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但很多事值得我們深思, 比如擴產等。

負極材料價格漲幅驚人

2017年以來,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也大幅擴產, 鋰電負極材料的需求大增。

此外, 由於國家環保督查小組對石墨化工廠進行嚴格管控, 不少企業被強制關停, 導致負極材料企業的石墨化加工費上漲了4000~5000元/噸。

2017上半年, 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核心原材料針狀焦價格瘋狂上漲, 報價從年初的4000元/噸上漲至7月中旬的20000元/噸。 2017年10月底, 鋰電負極材料高端產品突破10萬元/噸, 中端產品價位7~8萬元/噸, 低端產品3~4萬元/噸, 漲幅驚人。

負極材料技術有突破

2017年, 鋰電負極材料研發方面也取得一些技術上的突破, 雖然還沒有大規模應用到鋰離子電池當中去, 但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

2017年10月,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

聯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谷林, 研發出具有核殼結構的鋁@碳納米球複合材料, 並應用于高效、低成本雙離子電池。 這種新型結構有效解決了鋁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迴圈性能差等問題。

研究結果表明, 該新型電池在15C充放電速率下(4分鐘充放電), 迴圈1000圈後容量保持率高達94.6%;即使在功率密度高達3701W/kg時, 該電池的能量密度仍有148Wh/kg, 遠高於大多數商用的鋰離子電池。 該成果對廉價金屬負極材料的改性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有望促進基於廉價金屬負極的高能量、低成本二次電池的快速發展。

要開發出400Wh/kg的鋰離子電池, 採用高容量負極是必然方向。

矽基負極具有10倍于現有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 是我國負極材料開發的重點。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支持的北京大學專案團隊, 通過原位包覆、刻蝕等途徑, 設計製備出一種高比容量的自體積適應性矽/碳負極材料。

該團隊在活性納米Si核與碳殼之間預留了緩衝空間, 複合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表現出自體積適應性和良好的結構與介面穩定性。 據瞭解, 該材料比容量達到1300mAh/g, 3C、500周和5C、1000周後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0%和80%。 該專案為開發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奠定了基礎。

負極材料擴產兇猛

據統計, 2017年, 我國鋰電負極材料的總產能高達37萬噸, 而總體產量18.5萬噸左右,

負極材料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50%左右。 儘管面臨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 在鋰電光明前景的吸引下, 負極材料行業還是迎來了大量的新入者。

上文提到, 2017年以來, 針狀焦價格上漲4倍多, 導致相關生產企業紛紛加緊備貨搶購原材料。 方大炭素2017年8月公告稱, 公司擬新增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製業務, 將經營範圍進一步向下游延伸。 方大炭素擁有針狀焦年產能6萬噸, 發展鋰電池負極材料業務, 在原料方面佔有較大優勢。

另一個新進入負極材料領域的企業是矽寶科技, 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有機矽密封膠, 而鋰電池負極材料成為其向新材料領域轉型的切入口。 2017年12月26日, 矽寶科技公告稱, 由矽寶科技牽頭承擔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中的“高安全、高比能動力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專案獲批立項。

該項目針對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應用需求, 解決安全性差和比能量低兩個重大難題, 本專案研發的鋰電池負極所用的材料就是矽碳負極材料, 該專案的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將其產業化。

2017年, 除了新進入者, 負極材料領域已有的企業擴產可謂兇猛。 比如, 杉杉股份8月16日公告稱, 控股子公司寧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擬與包頭市政府簽署投資合作協定, 將投資約38億元在包頭投資建設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一體化基地專案, 構築從原材料到成品的一體化格局。

金士能也是大手筆, 投資30億元在四川德陽經開區通過3期工程建成具有10萬噸產能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該專案已經開工。

此外,寶泰隆投資6.8億元,建設5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石墨化項目,以及2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中間相炭微球前驅體專案;中化集團下屬中化國際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3萬噸中間相碳微球負極材料項目已簽約落戶河北邯鄲,該項目由中化國際下屬江蘇瑞盛新材料科技公司負責實施,專案總投資約30億元;上海璞泰來鋰離子電池材料專案落戶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項目投資50億元,主要研發、生產新型矽碳複合負極材料等,不一一贅述。

總之,2017年,業內在負極材料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也為開發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奠定了基礎。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電池的帶動下,我國負極材料領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產能大幅擴張,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負極材料產能的利用率並不高,而負極材料的價格卻大幅上漲,嚴重背離了行業發展的正常軌道。電池中國網認為,行業對負極材料的擴張應該更加理性,研製出優質的負極材料產品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競爭力。

該專案已經開工。

此外,寶泰隆投資6.8億元,建設5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石墨化項目,以及2萬噸/年鋰電負極材料中間相炭微球前驅體專案;中化集團下屬中化國際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3萬噸中間相碳微球負極材料項目已簽約落戶河北邯鄲,該項目由中化國際下屬江蘇瑞盛新材料科技公司負責實施,專案總投資約30億元;上海璞泰來鋰離子電池材料專案落戶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項目投資50億元,主要研發、生產新型矽碳複合負極材料等,不一一贅述。

總之,2017年,業內在負極材料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也為開發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行駛里程奠定了基礎。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電池的帶動下,我國負極材料領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產能大幅擴張,然而在這種背景下,負極材料產能的利用率並不高,而負極材料的價格卻大幅上漲,嚴重背離了行業發展的正常軌道。電池中國網認為,行業對負極材料的擴張應該更加理性,研製出優質的負極材料產品才能真正提高企業競爭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