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代的“元旦”原來是這個意思

原標題:古代的“元旦”, 原來是這個意思!太漲見識了

國學知識

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 是不是一個意思?

“元旦”, 就是每年陽曆的一月一日, 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 但在中國古代, “元旦”一詞的意思, 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別。

顓頊開始農曆紀年, 以正月為元, 初一為旦。 但此後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並不一致。 據《史記》記載, “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 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 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 在秦代是十月初一。 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曆, 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 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資料圖陳茂榕攝

正月初一, 我們現在稱“春節”或者“過年”, 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

不過, 不同朝代仍有不同的稱呼: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 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

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

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 “春節”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 也就是說, 他們所說的元旦, 並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陽曆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 按單個字來講, “元”, 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 有開始、第一之意。 “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 《書·舜典》:“月正元日, 舜格于文相祖。 ”孔傳:“月正, 正月;元日, 上日也。 ”《東京賦》:“於是孟春元日, 群後旁戾。 ”還有唐朝孟浩然膾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詩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戶曉的《元日》詩等等, 詩文中的“元日”都是我們如今的“春節”。

資料圖胡敦煌攝

“旦”, 是天明天亮的意思。 《說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 一, 地也”。 “旦”是個象形字, 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 也就是早晨的意思。 那麼, “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 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雲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 萬壽初今朝。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

謂之元旦, 俗呼為新年。 ”

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 其時正朔元旦之春。 ”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 這裡的“元旦”都是“春節”的意思。

其他稱呼和出處就不一一介紹了, 在清朝消失以前, 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的, 大都稱為“元旦”。 也就是說, 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曆的一月一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