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從小我就喜歡的客家美食

客家是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之一, 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佈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飲和食, 與漢族其他地區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由於本民系發展有其獨特的地理條件、歷史背景等等, 飲食文化也別具特色, 各色美食絕對讓你流下口水。

本篇選取了客家別具特色的美食之一:粄

粄不僅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 粄也是客家話的獨特稱謂。 粄的主要原料分為幾種:粘米粉、糯米飯、薯粉、麵粉。 有時需要幾種粉混合。

粘米粉又叫大米粉或秈米粉, 是以大米為原料磨制而成的。

糯米粉是以糯米為原料磨制而成。

薯粉是以番薯為原料磨制而成。

麵粉大家都知道了, 是以小麥為原料磨制而成。

粄的種類

1. 碗粄

碗粄, 顧名思義就是用碗製作的一種大米為原料(粘米粉)的食品, 又叫發粄。

發粄做法:在米粉漿中摻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種”(今人用小蘇打粉),

充分發酵後倒入小陶缽中蒸熟, 蒸熟後的“發粄”從碗面隆起來, 像一座尖頂的小山峰, 且出現裂縫, 客家人稱之為“笑”, 喻為喜事降臨的徵兆, 所以, 發粄要“越笑越好”。

從前這種小吃在興寧市面上比較容易買到, 一般早餐店都有, 不過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 筆者已經好多年未吃過, 不能確定。 聽人說, 在興寧, 新陂的碗粄是最好吃的, 未證實。

這種食品雖然其貌不揚, 但是非常好吃, 口感好, 鬆軟又彈性, 一般家庭大概都有製作過, 估計生活在客家的80後都是有吃過的。 懷念嗎?

2. 蘿蔔粄

蘿蔔粄是幾乎家家戶戶客家人必做的一道小吃, 特別是在蘿蔔採摘季節。

材料:粘米粉、白蘿蔔、香菇、蝦米、瘦肉、鹽、鹽焗雞配料、油

做法:1、調漿, 粘米粉加水加鹽調成漿

2、切好各項材料, 用油炒一遍

3、把炒好的材料加進粉漿, 充分攪勻

4、把攪勻的粉漿放進蒸盤, 蒸熟為止

5、蒸好的蘿蔔粄(也可直接食用), 放涼後再切成小塊用煎鍋煎至金黃。

美味的蘿蔔糕, 出爐, 完工。

3. 艾粄

艾草, 又叫香艾、蘄艾、艾蒿、艾絨,

是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繫的一種野草。

艾草性溫、味苦、無毒, 有一股特殊的于人非常有益的香氣, 散寒除濕、消腫散結, 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 早在兩千多年前, 艾草就開始為中國人作醫之用了, 泡艾草茶、煮艾草湯、煲艾草粥, 食之對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尤其滋補,

可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用艾草煮水洗澡, 消毒止癢, 令人清爽精神百倍。 在中醫上, 艾草常用作針炙之用, 揉碎新鮮艾葉, 敷在流血傷口處, 還可及時止血和更快癒合傷口。

在用作食材上, 一般有“艾煲雞”、“艾丸”、“艾炒蛋”“艾粄”, 都是客家特色的美食。

普及完“艾草”的知識, 我們來說艾粄。

艾粄, 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 是客家人的傳統小吃。 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 因加有艾草, 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 據說其中之一是暖胃。 除了清明, 家庭平常時候也會自己製作當做小吃。

艾粄做法:分為3種, 包括無餡、肉餡、糖餡, 依照個人喜好選擇。

★和麵

★入餡

★成型

★水蒸

★出品

看起來怪怪的顏色。。。這是因為加入了植物的緣故,不過絕對自然清新、原生態,吃起來軟軟的,而且有一個艾草特有的清香,非常“小清新”的一個小吃。

4. 田艾粄

做法與艾粄類同,只是主要原料由艾換成了田艾。一般是加糖,製成甜食。

先科普一下神馬東東是田艾,如果你生長在南方的農村,不用介紹你都會知道。

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後田野裡生長出來的一種野草,經常摘取來製作餅等糕點食用,以達到避邪氣、驅寒毒的功效。據《食物本草》裡介紹,田艾還具有祛濕,暖胃,清腸等功效。

在開春時節,萬物復蘇,草長鶯飛,是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等待春耕的田野上長滿灰綠色的田艾。約10釐米高的田艾,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給人毛絨絨的感覺。

5.仙人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一種清涼飲料,它還可以臨時充饑。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這個東東和涼粉、龜苓膏很相像,但是成分比較簡單,涼粉和龜苓膏一般都有添加仙人草製作。

製作方法

梅州客家人的仙人板是以仙人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仙人草又稱涼粉草,喜生於坡地、溝穀之中,怡味甘涼,有清熱解暑功效。

製作仙人板方法簡便,先用乾燥的仙人草放入鍋中熬煎,火候到一定程度時,將草漬撈起,再將仙人草湯過濾,然後倒入適量澱粉或者米粉和紅薯粉,並加熱不斷攪拌,待湯液變成糊狀後即倒入瓷缽內冷卻,便成了仙人板。

經過冷卻後的仙人板呈黑色凝膠狀,食用時可盛於碗中,用小刀搞碎,配以蜂蜜(或白糖)和香露,甘、香、韌、滑而又帶有“仙人草”特有的香味。既能解饑渴,又有清熱驅暑、助消化、降血脂等多種功效。現在有不少廠家製作了仙人粄粉劑,方便沖泡食用。

6.糟麻粄

糟麻粄就是用糟麻做的粄。在客家地區,每家都會在冬季用糯米釀酒,我們叫“老酒”。釀酒後的酒糟,客家人稱之為“糟麻”。

而糟麻粄就是用糟麻和番薯粉加鹽混合之後,上煎鍋,煎至差不多熟,切塊狀。這個非常好吃,很開胃。

7.薯粉粄

薯粉粄這是一道客家的小食,客家人將最普通的薯粉加上簡單的配料,製作做,甜香可口,口感勁道的美食!

可選用的材料:薯粉、豆干、瘦肉、香菇、木耳、花生米、魷魚。

除了以上材料,我吃過的薯粉粄是這樣的:用木薯粉加客家自製鹹菜,味道非常好,口感順滑。

8. 釀粄

客家釀的東西還蠻多的,除了釀粄,還有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蓮藕。。。

釀粄,大概是客家人為了紀念中原包餃子的習俗而做的一種替代小吃。步驟主要如下:

1、以糯米碾的粉代替麵粉,用熱水和粉揉成團

2、裡面的餡以韭菜,豬肉,花生,蝦米,香菇等為主(可隨口味加其它料如少量鹹魚,以香、鹹為佳),先爆香再包進皮裡面

3、把做好的釀粄先煎,最好是把兩面都煎成微黃,然後再隔水蒸熟,這樣就既有香噴噴的味道又不會太熱氣。

9. 芋粄

每年農曆八月前後,是芋頭豐收的時候,客家人把豐收的芋頭作成芋粄或鹹芋頭粄。芋頭粄是以芋頭為主要原料,混合糯米飯,加上香菇、魷魚、蝦米之類的。由於現在種芋頭的比較少,好久沒吃過了,我都快忘了味道了。蒸熟切塊就可以吃,不過一般都會再煎一煎或者炸一炸,會比較香。下圖為炸過的芋頭粄。

10.紅粄、黃粄

紅粄

紅粄

,顧名思義,非常紅。。。紅粄,用糯米、粘米和紅麴作成。講究一點的紅粄,是以暗喻吉祥的動植物為範本,尤其以正面是龜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因為作成龜甲和壽桃的紅粄,是除夕清晨拜天公、祭祀祖先,以及取媳婦、作壽、廟會敬神等,供桌上常用的供品。

黃粄

黃粄,是久負盛名的客家美食。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乾,暑天時,用來煲糖或煲鹹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臘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令人越吃越想吃。把它切成小粄條,配以經爆香的魷魚絲,以及瘦肉絲、冬筍絲、冬菇絲、蒜苗絲。炒成香氣誘人的炒黃粄,是遠近聞名的客家特色小吃。在梅州平遠常見。

想瞭解農村更多的新鮮物:請關注粗心奶奶和糊塗爺爺頭條號,其實粗心奶奶不粗心,糊塗爺爺不糊塗。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新見解。

★入餡

★成型

★水蒸

★出品

看起來怪怪的顏色。。。這是因為加入了植物的緣故,不過絕對自然清新、原生態,吃起來軟軟的,而且有一個艾草特有的清香,非常“小清新”的一個小吃。

4. 田艾粄

做法與艾粄類同,只是主要原料由艾換成了田艾。一般是加糖,製成甜食。

先科普一下神馬東東是田艾,如果你生長在南方的農村,不用介紹你都會知道。

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後田野裡生長出來的一種野草,經常摘取來製作餅等糕點食用,以達到避邪氣、驅寒毒的功效。據《食物本草》裡介紹,田艾還具有祛濕,暖胃,清腸等功效。

在開春時節,萬物復蘇,草長鶯飛,是田艾生長的全盛時期,等待春耕的田野上長滿灰綠色的田艾。約10釐米高的田艾,葉子是粉綠色的,花朵白中間綠,全身長滿絨毛,給人毛絨絨的感覺。

5.仙人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一種清涼飲料,它還可以臨時充饑。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農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這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這個東東和涼粉、龜苓膏很相像,但是成分比較簡單,涼粉和龜苓膏一般都有添加仙人草製作。

製作方法

梅州客家人的仙人板是以仙人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仙人草又稱涼粉草,喜生於坡地、溝穀之中,怡味甘涼,有清熱解暑功效。

製作仙人板方法簡便,先用乾燥的仙人草放入鍋中熬煎,火候到一定程度時,將草漬撈起,再將仙人草湯過濾,然後倒入適量澱粉或者米粉和紅薯粉,並加熱不斷攪拌,待湯液變成糊狀後即倒入瓷缽內冷卻,便成了仙人板。

經過冷卻後的仙人板呈黑色凝膠狀,食用時可盛於碗中,用小刀搞碎,配以蜂蜜(或白糖)和香露,甘、香、韌、滑而又帶有“仙人草”特有的香味。既能解饑渴,又有清熱驅暑、助消化、降血脂等多種功效。現在有不少廠家製作了仙人粄粉劑,方便沖泡食用。

6.糟麻粄

糟麻粄就是用糟麻做的粄。在客家地區,每家都會在冬季用糯米釀酒,我們叫“老酒”。釀酒後的酒糟,客家人稱之為“糟麻”。

而糟麻粄就是用糟麻和番薯粉加鹽混合之後,上煎鍋,煎至差不多熟,切塊狀。這個非常好吃,很開胃。

7.薯粉粄

薯粉粄這是一道客家的小食,客家人將最普通的薯粉加上簡單的配料,製作做,甜香可口,口感勁道的美食!

可選用的材料:薯粉、豆干、瘦肉、香菇、木耳、花生米、魷魚。

除了以上材料,我吃過的薯粉粄是這樣的:用木薯粉加客家自製鹹菜,味道非常好,口感順滑。

8. 釀粄

客家釀的東西還蠻多的,除了釀粄,還有釀豆腐、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蓮藕。。。

釀粄,大概是客家人為了紀念中原包餃子的習俗而做的一種替代小吃。步驟主要如下:

1、以糯米碾的粉代替麵粉,用熱水和粉揉成團

2、裡面的餡以韭菜,豬肉,花生,蝦米,香菇等為主(可隨口味加其它料如少量鹹魚,以香、鹹為佳),先爆香再包進皮裡面

3、把做好的釀粄先煎,最好是把兩面都煎成微黃,然後再隔水蒸熟,這樣就既有香噴噴的味道又不會太熱氣。

9. 芋粄

每年農曆八月前後,是芋頭豐收的時候,客家人把豐收的芋頭作成芋粄或鹹芋頭粄。芋頭粄是以芋頭為主要原料,混合糯米飯,加上香菇、魷魚、蝦米之類的。由於現在種芋頭的比較少,好久沒吃過了,我都快忘了味道了。蒸熟切塊就可以吃,不過一般都會再煎一煎或者炸一炸,會比較香。下圖為炸過的芋頭粄。

10.紅粄、黃粄

紅粄

紅粄

,顧名思義,非常紅。。。紅粄,用糯米、粘米和紅麴作成。講究一點的紅粄,是以暗喻吉祥的動植物為範本,尤其以正面是龜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因為作成龜甲和壽桃的紅粄,是除夕清晨拜天公、祭祀祖先,以及取媳婦、作壽、廟會敬神等,供桌上常用的供品。

黃粄

黃粄,是久負盛名的客家美食。黃粄的食法很多,可以蒸、煮、煎、炒,還可以切片曬乾,暑天時,用來煲糖或煲鹹蛋,清涼解暑。蒸軟的黃粄片,蘸上蒸臘味時漏下的油汁,風味獨具一格。令人越吃越想吃。把它切成小粄條,配以經爆香的魷魚絲,以及瘦肉絲、冬筍絲、冬菇絲、蒜苗絲。炒成香氣誘人的炒黃粄,是遠近聞名的客家特色小吃。在梅州平遠常見。

想瞭解農村更多的新鮮物:請關注粗心奶奶和糊塗爺爺頭條號,其實粗心奶奶不粗心,糊塗爺爺不糊塗。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新見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