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全球經濟將持續復蘇

剛剛過去的2017年, 全球經濟整體復蘇,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強勁復蘇的主要力量, 全球新舊動能轉換加快。 2018年, 全球經濟將持續復蘇, 邁進新的增長關鍵期, 但由於增長力度不足, 長期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全球性的經濟與金融風險依然存在。

美國:有望迎來最長經濟週期

文/本刊記者 寇佳麗

2017年走向尾聲, 對於“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的看法, 外界基本保持一致。 細心的研究人員發現, 只需要再多一點點努力, 美國就很有可能迎來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景氣週期。

長週期與低增長並存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 稅改法案塵埃落地, 兩個改變尤其引人關注:美國企業稅負將大幅下調至20%;企業海外稅收大幅變動。

稅改前, 美國企業在海外營收轉入美國時, 需要繳納35%的稅務。 稅改後, 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獲利, 最低徵稅10%, 企業獲利回流美國現金等價物稅率改為12%, 非流動性投資稅率改為5%。

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新法改變了徵稅原則, 從“屬人制”到“屬地制”。

全球普遍適用的徵稅原則有兩種。 一種是屬人原則, 採用抵免法或扣除法消除雙重徵稅, 即居住國對本國居民的全球所得徵稅, 對其境外所得已繳納的外國稅收給予抵免, 或者作為成本費用扣除。 另一種是屬地原則, 採用免稅法消除雙重徵稅, 即居住國僅對來源於其境內的所得徵稅,

對其居民來源於外國的所得, 居住國免予徵稅。

這也就意味著, 稅改後, 美國居民的盈利所得, 轉向海外去做實業、去避稅天堂, 還是留在國內進行納稅、再投資, 是近年來歐美國家比較關注的課題。 而這並不是一個單向的減稅問題。

“減稅導致稅收減少, 政府的公共財政能力下降, 反過來, 美國政府能給企業提供的投資減免也就可能跟著下降, 減稅的實際可操作空間也會跟著減少。 換言之, 在其他條件可比的情形下, 國與國之間對比企業所得稅水準, 依然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査道炯這樣說。

不過, 美國財政部近日公佈的備忘錄顯示, 如果該國經濟能夠像特朗普政府所說的那樣, 在新經濟政策下實現快速增長,

由此產生的收入將足以為1.5萬億美元的減稅計畫買單。

能源市場迸發活力

在陳鳳英看來, 與其關注美國稅改, 不如分出一些精力關注該國的能源市場, 畢竟, “稅改要到2018年才會實施, 效果不會快到在當年第一個季度就看得到, 但美國能源市場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近些年, 美國液態天然氣

歐洲:大選難掩獨立, 恐襲難掩增長

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教授、法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趙永升

時光荏苒, 新的一年來臨。 跨年之際, 筆者想用四個關鍵字——“大選”“獨立”“恐襲”和“增長”, 來總結即將過去這一年和預測即將來臨這一年的歐洲經濟和社會形勢:“大選難掩獨立, 恐襲難掩增長”。

大選

之所以選擇“大選”這個詞,

是因為2017年和2018年正趕上歐洲的“選舉年”, 並且各類選舉不僅僅涉及歐盟的多個成員國, 而且涉及地方在最新一期報告中指出, 如果新興亞洲國家能在2018年至2022年間維持貿易增長趨勢不變, 繼續推進國內經濟改革, 切實執行此前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 東盟十國的經濟增長可維持在5.2%的水準。

與此同時, 未來, 東盟國家或許應該傾注更多精力在金融安全問題上。

梁海明指出, 該地區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外來投資, 美聯儲加息令美元較快升值, 資金將向美國、歐洲回流, 東盟國家的金融系統應提前做好針對性準備, 以保證股市震盪、本幣貶值維持在合理預期。

中國:全力重構價值鏈

“東盟經濟對外部依賴較高, 中國青睞,

日本拉攏, 所以它的前景也比較好, 但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 那就是美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區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這樣告訴《經濟》記者。

美國政府在2017年12月18日指責中國“經濟侵略”, 意味著該國未來很可能針對中美貿易啟動一系列包括審查、對話、反傾銷和反壟斷在內的措施。 這些行為, 即使真的發生, 也不會從本質上造成太大影響;但是, 如果中國政府按捺不住或者奮起反擊, 東盟不受波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曾經, 中國只是“可能崛起”的國家;如今, 中國是“正在崛起”的國家。 成長總要承受壓力。 面對中國經濟的壯大, 不少國家紛紛確定了各自的態度:有些依然願意與中國保持緊密合作關係;有些態度曖昧, 不遠不近;有些則明確地站到打壓中國的佇列中。

“比如澳大利亞,明明與中國經貿往來頻繁,偏偏沒事找事,總試圖挑起貿易紛爭,還有日本,這些國家常常毫無理由地抵制中國,再加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令人糟心的事情確實不少。無論中國針對哪個問題做出比較激烈的回應,都可能導致雙邊甚至多邊貿易戰,消極的後果隨後一定會落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亞洲經濟體上。”王玉主這樣分析。

正因此,中國需要對經濟發展更加專注。

“一帶一路”計畫勢頭已有,效果尚未完全顯現。曾經,我們更關注對外出口的額度與增量;今後,我們應該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進口量”和“最終消費品”的問題上。一種產品,在非洲生產成半成品、到東盟加工、出口到中國消費,這樣人民幣才會被大量使用,定價權,稅率上調以前,消費集中現象比較明顯。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日本住宅、汽車、大型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快速增長,為經濟表現貢獻了力量。若無意外,消費稅上調真正落實以前,上述“貢獻”應長期存在。

另一方面,當前的景氣現狀並不意味著該國經濟復蘇後勁十足。日本官方一直沒有宣佈通貨緊縮的結束,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物價尚面臨再次下滑的風險。日本一名官員曾透露,在通脹指數維持1.5%左右且GDP增速穩定在1%以上的時候,本國政府就可以正式宣佈通縮的結束。

“沒有宣佈,說明通脹指數沒有達到1.5%,更不用說達標的說法,亞太涉及東、西太平洋兩個地區,能夠碰到太平洋海水的國家基本上都可算在內。因此,當我們提到亞太地區,中國、俄羅斯、東盟、日本、韓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還有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魯,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加上一些太平洋島國等,都歸屬於這一稱呼。不過,“亞太”的核心仍然是中國及其周邊國家。老撾、緬甸、柬埔寨雖不是APEC成員,卻也屬於亞太地區。本報導主要針對東盟、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前景進行討論,美國將單獨成篇。

拉美:經濟面臨四重考驗

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 孫岩峰

如果說2016年是拉美經濟十年來最難過的一年,那麼2017年對於拉美而言真是不錯的好日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強勁增長,加之商業環境和宏觀經濟管理能力的改善,創造了經濟的逆勢增長。與資源富國不同的是,這些國家都在致力於經濟多樣化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和服務業發展,並努力摸索自身的工業化道路,促進出口商品種類的多樣化,通過制定國家發展長遠計畫,完善宏觀經濟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來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力圖構建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在2018年,這些國家的經濟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消費和投資為主要動力

對於2018年的非洲經濟來說,消費和投資將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追求眼前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要下大力氣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創造就業,改善投資環境。這樣才能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貿易領域,應保持目前快速發展的勢頭,追求“兩個多樣化”。

投資方面,2017年外部資金流預計將從2016年的1777億美元上升到1797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匯款仍是非洲最重要的外部資金來源。得益於來自遠東和中東的投資,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預計為575億美元。投資流向也從偏重于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向更多樣的管道轉變。如包括金融服務、資訊和電信服務等在內的服務業,以及家電、汽車、奢侈品等消費品領域。

促進非洲特色的工業化

目前,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在努力進行自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為非洲早日實現工業化賦予了嶄新的外活力。進入二十一世紀,發展非洲工業化所需的創新戰略,應融合非洲全部潛力,立足非洲實際,促進非洲特色的工業化。首先,創新工業化戰略。應打破行業思維,工業化不僅僅針對製造業。凡是有潛力實現高增長、創造就業的經濟領域,都應加以鼓勵,輕工業與重工業並重。目前,約一半非洲國家制定了旨在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業發展戰略,但是要考慮當地的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勞動力效率等實際水準,避免一擁而上,最後造成重複生產,低效競爭;其次,工業化戰略應涵蓋潛力較大的創業者,給各種企業以充足發展的空間和平等的發展舞臺;最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促進內部各部門有效協調,避免出現政出多門、相互掣肘的現象,干擾企業發展。

同時,非洲各國也應廣開門路,積極發展農業、商業、資訊、通訊、醫療、教育、旅遊等多種經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非洲的青年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非洲擁有大量的青年勞動力,被普遍認為是巨大的“人口紅利”。但是事實上,由於國內工作崗位缺乏、缺乏工作經驗、就業穩定度低,職業教育與培訓跟不上,工資水準低,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和“在業窮人”現象,非洲青年失業率是成年人的兩倍。無業和失業青年不但給非洲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影響著非洲經濟未來的健康發展。目前,一些非洲國家政府已經積極付諸行動,促進青年人就業。例如,迦納創建了全國青年服務和賦權計畫,使大學畢業生獲得必要的技能並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模里西斯制定了鼓勵青年人參與技術和職業教育的計畫;尚比亞推出了一項全國青年政策和一個青年企業基金來刺激創造就業機會,等等。非洲各國普遍希望通過教育培訓,提升青年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

影響2018非洲經濟發展的因素

總體上看,2018年的非洲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求進的積極方向,有望繼續實現溫和增長。其面臨的主要有利因素包括: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增速有望分別提高到2.0%和4.8%,非洲對外貿易和吸引外國投資都將從中受益;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得以回升,以資源出口為主的非洲資源富國將得以暫緩緩解目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商品價格的恢復可以成為多數非洲國家預算赤字的緩衝器,也可以成為經濟恢復和增長的催化器;由於數位經濟的創新、電子政務的推行及大量的制度改革,非洲國家的經商和政府管理環境普遍得以改善,私人消費、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地區間一體化力度加大引致市場擴大,私人投資的流入增加並趨於多元化。

同時,2018年非洲經濟增長也面臨一系列不利因素,如和平問題和恐怖主義威脅仍影響馬里、南蘇丹、利比亞、奈及利亞、喀麥隆、索馬里、剛果金、中非、查德、尼日爾、布吉納法索等國的穩定與安全;厄爾尼諾現象嚴重,糧食危機狀況仍然在衣索比亞等國時有發生,奈及利亞與南非兩大經濟體的經濟仍未徹底走出低谷,無法發揮“增長火車頭”的牽引作用;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短板阻礙工業化的推進;政府招商引資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還需加強,商業環境仍需改善。

不遠不近;有些則明確地站到打壓中國的佇列中。

“比如澳大利亞,明明與中國經貿往來頻繁,偏偏沒事找事,總試圖挑起貿易紛爭,還有日本,這些國家常常毫無理由地抵制中國,再加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令人糟心的事情確實不少。無論中國針對哪個問題做出比較激烈的回應,都可能導致雙邊甚至多邊貿易戰,消極的後果隨後一定會落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亞洲經濟體上。”王玉主這樣分析。

正因此,中國需要對經濟發展更加專注。

“一帶一路”計畫勢頭已有,效果尚未完全顯現。曾經,我們更關注對外出口的額度與增量;今後,我們應該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中國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進口量”和“最終消費品”的問題上。一種產品,在非洲生產成半成品、到東盟加工、出口到中國消費,這樣人民幣才會被大量使用,定價權,稅率上調以前,消費集中現象比較明顯。2016年第三季度以來,日本住宅、汽車、大型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銷售快速增長,為經濟表現貢獻了力量。若無意外,消費稅上調真正落實以前,上述“貢獻”應長期存在。

另一方面,當前的景氣現狀並不意味著該國經濟復蘇後勁十足。日本官方一直沒有宣佈通貨緊縮的結束,這也就意味著國內物價尚面臨再次下滑的風險。日本一名官員曾透露,在通脹指數維持1.5%左右且GDP增速穩定在1%以上的時候,本國政府就可以正式宣佈通縮的結束。

“沒有宣佈,說明通脹指數沒有達到1.5%,更不用說達標的說法,亞太涉及東、西太平洋兩個地區,能夠碰到太平洋海水的國家基本上都可算在內。因此,當我們提到亞太地區,中國、俄羅斯、東盟、日本、韓國、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還有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魯,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加上一些太平洋島國等,都歸屬於這一稱呼。不過,“亞太”的核心仍然是中國及其周邊國家。老撾、緬甸、柬埔寨雖不是APEC成員,卻也屬於亞太地區。本報導主要針對東盟、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前景進行討論,美國將單獨成篇。

拉美:經濟面臨四重考驗

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 孫岩峰

如果說2016年是拉美經濟十年來最難過的一年,那麼2017年對於拉美而言真是不錯的好日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強勁增長,加之商業環境和宏觀經濟管理能力的改善,創造了經濟的逆勢增長。與資源富國不同的是,這些國家都在致力於經濟多樣化發展,大力促進農業和服務業發展,並努力摸索自身的工業化道路,促進出口商品種類的多樣化,通過制定國家發展長遠計畫,完善宏觀經濟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來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力圖構建強勁的內生增長動力。在2018年,這些國家的經濟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消費和投資為主要動力

對於2018年的非洲經濟來說,消費和投資將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追求眼前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要下大力氣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創造就業,改善投資環境。這樣才能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貿易領域,應保持目前快速發展的勢頭,追求“兩個多樣化”。

投資方面,2017年外部資金流預計將從2016年的1777億美元上升到1797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匯款仍是非洲最重要的外部資金來源。得益於來自遠東和中東的投資,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預計為575億美元。投資流向也從偏重于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向更多樣的管道轉變。如包括金融服務、資訊和電信服務等在內的服務業,以及家電、汽車、奢侈品等消費品領域。

促進非洲特色的工業化

目前,世界各大經濟體都在努力進行自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這為非洲早日實現工業化賦予了嶄新的外活力。進入二十一世紀,發展非洲工業化所需的創新戰略,應融合非洲全部潛力,立足非洲實際,促進非洲特色的工業化。首先,創新工業化戰略。應打破行業思維,工業化不僅僅針對製造業。凡是有潛力實現高增長、創造就業的經濟領域,都應加以鼓勵,輕工業與重工業並重。目前,約一半非洲國家制定了旨在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業發展戰略,但是要考慮當地的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勞動力效率等實際水準,避免一擁而上,最後造成重複生產,低效競爭;其次,工業化戰略應涵蓋潛力較大的創業者,給各種企業以充足發展的空間和平等的發展舞臺;最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促進內部各部門有效協調,避免出現政出多門、相互掣肘的現象,干擾企業發展。

同時,非洲各國也應廣開門路,積極發展農業、商業、資訊、通訊、醫療、教育、旅遊等多種經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非洲的青年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非洲擁有大量的青年勞動力,被普遍認為是巨大的“人口紅利”。但是事實上,由於國內工作崗位缺乏、缺乏工作經驗、就業穩定度低,職業教育與培訓跟不上,工資水準低,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青年失業問題和“在業窮人”現象,非洲青年失業率是成年人的兩倍。無業和失業青年不但給非洲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也影響著非洲經濟未來的健康發展。目前,一些非洲國家政府已經積極付諸行動,促進青年人就業。例如,迦納創建了全國青年服務和賦權計畫,使大學畢業生獲得必要的技能並幫助他們找到工作;模里西斯制定了鼓勵青年人參與技術和職業教育的計畫;尚比亞推出了一項全國青年政策和一個青年企業基金來刺激創造就業機會,等等。非洲各國普遍希望通過教育培訓,提升青年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

影響2018非洲經濟發展的因素

總體上看,2018年的非洲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求進的積極方向,有望繼續實現溫和增長。其面臨的主要有利因素包括: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增速有望分別提高到2.0%和4.8%,非洲對外貿易和吸引外國投資都將從中受益;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得以回升,以資源出口為主的非洲資源富國將得以暫緩緩解目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商品價格的恢復可以成為多數非洲國家預算赤字的緩衝器,也可以成為經濟恢復和增長的催化器;由於數位經濟的創新、電子政務的推行及大量的制度改革,非洲國家的經商和政府管理環境普遍得以改善,私人消費、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地區間一體化力度加大引致市場擴大,私人投資的流入增加並趨於多元化。

同時,2018年非洲經濟增長也面臨一系列不利因素,如和平問題和恐怖主義威脅仍影響馬里、南蘇丹、利比亞、奈及利亞、喀麥隆、索馬里、剛果金、中非、查德、尼日爾、布吉納法索等國的穩定與安全;厄爾尼諾現象嚴重,糧食危機狀況仍然在衣索比亞等國時有發生,奈及利亞與南非兩大經濟體的經濟仍未徹底走出低谷,無法發揮“增長火車頭”的牽引作用;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的短板阻礙工業化的推進;政府招商引資的穩定性和協調性還需加強,商業環境仍需改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