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黃益平: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是下一輪金融監管重頭戲

2017年7月成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穩會”), 成為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重要標誌, 從國務院副總理兼任國務院金穩會主任可以看出, 該機構的地位高於“一行三會”。

“金穩會的成立或許只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在接受CF40編輯部訪談時指出, 當下的重點應該是協調監管、統籌政策。 但僅僅這些還不夠, 金融監管最終需要從當前分業的機構監管轉向審慎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

他認為, 在目前“一行三會”的格局沒有改變之前, 有金穩會這樣一個高層次機構來協調監管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這種模式是否會長期堅持, 目前尚不得知。 也許未來隨著金融格局的改變, 監管框架也會與時俱進。

當前中央已經明確“雙支柱”的宏觀調控框架, 通過在貨幣政策之外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黃益平指出, 央行宏觀審慎政策的形成與完善, 也是下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頭戲。

在他看來, 金融監管, 牌照是第一位的。 只要是從事金融服務, 都應該有准入門檻限制和資質要求。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 帶來了許多金融創新, 同時也產生了如“現金貸”、ICO等諸多風險。 對於如何防範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問題,

黃益平曾在多個場合強調, 要實施監管沙箱計畫或者成立創新中心, 尋求數位金融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兩者之間的平衡;另外, 還需要在監管方法上做創新, 監管必須在監管部門和機構之間合作, 把機構和監管部門的系統打通, 建立一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征信系統。

完善金融監管框架

在創新與穩定間找到平衡

by 黃益平

未來要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和行為監管

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方面, 2017年已經開展了相當多的工作, 包括建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穩會”)、推出一系列監管措施, 如對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加強對資產管理行業尤其是銀行通道業務的監管等, 2018年可能會將這些方面的工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特別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已經成立, 有關工作已經開始推進, 但是主要框架、政策程式和一些重點工作, 可能會在新政府形成以後具體落實。 我相信國內外各界, 尤其經濟界, 會對2018年兩會之後的具體佈局有很多期待。

權衡過去幾年有關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種種方案, 設立國務院層面的金穩會是當下最合適的選擇。 建立這樣一個機構的目的就是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支持金融穩定與健康發展。 當下的重點應該是協調監管、統籌政策。 但僅僅這些還不夠, 金融監管最終需要從當前分業的機構監管轉向審慎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

過去這幾年中, 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 金穩會的成立或許只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第一步, 未來金穩會如何運作, 值得關注。

中國需要構建一個相對比較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尤其是宏觀審慎監管, 這是必要的。 所以下一步金融改革要做的是放開過去很多不必要的管制,

同時構建一個比較有效、比較合理的監管方向。

與很多相對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監管框架相比, 中國的監管框架與之差異很大。 中國是強調機構監管, 而不是功能監管。 過去“一行三會”是分業監管, 各自管一攤, 誰發牌照誰監管。 這種以機構監管為主的金融監管方式缺乏協調, 導致的結果就是出現很多監管空白, 例如交叉業務越來越多, 混業經營越來越普遍, 分業監管不再有效, 同時很多新出現的金融形態如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 往往出現無人監管的狀態。 當前, 金融機構之間交叉業務越來越多, 比如銀行開始賣保險產品。 這個應該誰來管, 保監會還是銀監會?另外, 還出現很多問題是, 一些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根本沒有牌照。 互聯網金融誰來管,影子銀行誰來管?所以,面對這種情況,重要的不是哪個機構誰來管,而是誰做什麼金融交易,就得有人管,要統一監管。

如今,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已經成立,金融監管框架在短期內已經定局,但未來要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還要看具體如何落實。此外,中央已經明確建立“雙支柱”的宏觀調控框架,在貨幣政策之外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宏觀審慎政策的形成與完善,也是下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頭戲。

未來,在監管方面,中國還有很多改進空間。在“一行三會”的格局沒有改變之前,有金穩會這樣一個高層次機構來協調監管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模式是否會長期堅持,目前尚不得知。也許未來隨著金融格局的改變,監管框架也會與時俱進。

監管要在創新與穩定之間找到平衡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直在放緩,我們正面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挑戰。推動中國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的基礎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和資源型的重工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現在的經濟增長需要依靠產業升級換代、技術創新以及效率的提高。簡單來說,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創新來推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經濟的創新發展需要金融的創新來支撐。針對小微企業一直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網路貸款就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以螞蟻金服為例,一端使用大資料分析來做風控,另一端使用移動終端形成生活場景,降低獲客的成本,做得非常成功。

小微企業的風險比較高,按照金融的邏輯,銀行利率就應該提高,因為高風險下成本應該覆蓋風險,風險比較高的客戶就應該接受成本更高的融資,這才符合金融規律。但是在政策框架下,利率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小微企業融資很難,可以借到錢但成本很高,兩者未來要融合,在統一的市場上盡可能降低成本。前提是真正推動利率市場化,讓金融機構自主地做風險定價。

新金融的總體監管政策相對寬容,客觀上為我國新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市場環境。最近我們研究發現,很多數字金融的新做法其實是從美國開始的,之所以最後都沒有發展起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嚴格的監管中斷了很多潛在的發展機會。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監管太松容易引發風險,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型金融公司,核心就是風控與獲客,監管部門則要在創新和金融穩定之間找尋一個平衡。

金融監管,牌照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只要是從事金融服務,都應該有進入的門檻和資質要求,應該實行相應的管理。金融一旦形成風險,會導致系統性問題,會對整個地區和領域甚至整體經濟造成影響,這也是金融行業受到最嚴監管的原因。

在分業監管的框架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混業經營,而且有一些已經是重要機構。混業經營的優勢是資金在一個機構中可以相互流通,發揮規模效益。但是劣勢也非常突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邊界難以分清,看不清資金最終的流向,風險傳導也會更加明顯。因此,如何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防範風險,尤其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等問題,都是值得探索的。

積極支援金融創新的同時,如何控制風險,可以從兩個思路考慮:

第一,實施監管沙箱計畫或者成立創新中心,尋求數位金融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兩者之間的平衡。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發一張有限制的牌照,劃定一個區間,進行嘗試,做得好再提供全牌照,做不好就取消。這樣既允許創新,又不會導致系統性的風險。此外,對數字金融或者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應該實施統一的監管框架和監管標準。

第二,需要在監管方法上做創新,一個風險的爆發可能就是幾天的事情,監管必須在監管部門和機構之間合作,把機構和監管部門的系統打通。支援實體經濟創新,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征信系統。政府其實有很多資料介於傳統資料和軟資料之間,可以説明企業做風控。征信系統本身不能解決所有風險問題,但對很多機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設施。所以我們要儘快建立公開、完整的征信平臺。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政府如何監管,怎麼平衡創新和穩定的關係,很值得探討。如何解決現在既需要大資料説明我們進行風控,同時又不要過度侵犯個人的隱私權的問題?怎麼在保護隱私和利用大資料提高金融效率之間求得平衡?如何在不侵害個人和企業隱私權的基礎上,開放政府的資料,進行有條件的資訊共用?中國應該做一些嘗試。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監管政策要真正有效,必須有牙齒,做得不好的金融機構要退出。這也是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具體體現。強化市場紀律,就必須釋放風險點,允許金融產品違約、允許金融機構破產。尤其在銀行部門,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已經超過兩年半,但還沒有處置過任何商業銀行,這個現象要改變。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周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互聯網金融誰來管,影子銀行誰來管?所以,面對這種情況,重要的不是哪個機構誰來管,而是誰做什麼金融交易,就得有人管,要統一監管。

如今,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已經成立,金融監管框架在短期內已經定局,但未來要從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還要看具體如何落實。此外,中央已經明確建立“雙支柱”的宏觀調控框架,在貨幣政策之外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宏觀審慎政策的形成與完善,也是下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的重頭戲。

未來,在監管方面,中國還有很多改進空間。在“一行三會”的格局沒有改變之前,有金穩會這樣一個高層次機構來協調監管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種模式是否會長期堅持,目前尚不得知。也許未來隨著金融格局的改變,監管框架也會與時俱進。

監管要在創新與穩定之間找到平衡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一直在放緩,我們正面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挑戰。推動中國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的基礎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和資源型的重工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現在的經濟增長需要依靠產業升級換代、技術創新以及效率的提高。簡單來說,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創新來推動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經濟的創新發展需要金融的創新來支撐。針對小微企業一直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網路貸款就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以螞蟻金服為例,一端使用大資料分析來做風控,另一端使用移動終端形成生活場景,降低獲客的成本,做得非常成功。

小微企業的風險比較高,按照金融的邏輯,銀行利率就應該提高,因為高風險下成本應該覆蓋風險,風險比較高的客戶就應該接受成本更高的融資,這才符合金融規律。但是在政策框架下,利率沒有完全實現市場化。小微企業融資很難,可以借到錢但成本很高,兩者未來要融合,在統一的市場上盡可能降低成本。前提是真正推動利率市場化,讓金融機構自主地做風險定價。

新金融的總體監管政策相對寬容,客觀上為我國新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寬鬆的市場環境。最近我們研究發現,很多數字金融的新做法其實是從美國開始的,之所以最後都沒有發展起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嚴格的監管中斷了很多潛在的發展機會。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監管太松容易引發風險,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型金融公司,核心就是風控與獲客,監管部門則要在創新和金融穩定之間找尋一個平衡。

金融監管,牌照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只要是從事金融服務,都應該有進入的門檻和資質要求,應該實行相應的管理。金融一旦形成風險,會導致系統性問題,會對整個地區和領域甚至整體經濟造成影響,這也是金融行業受到最嚴監管的原因。

在分業監管的框架下,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都是混業經營,而且有一些已經是重要機構。混業經營的優勢是資金在一個機構中可以相互流通,發揮規模效益。但是劣勢也非常突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邊界難以分清,看不清資金最終的流向,風險傳導也會更加明顯。因此,如何對這些機構進行監管,防範風險,尤其是防範系統性風險等問題,都是值得探索的。

積極支援金融創新的同時,如何控制風險,可以從兩個思路考慮:

第一,實施監管沙箱計畫或者成立創新中心,尋求數位金融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兩者之間的平衡。可以借鑒國外的做法,發一張有限制的牌照,劃定一個區間,進行嘗試,做得好再提供全牌照,做不好就取消。這樣既允許創新,又不會導致系統性的風險。此外,對數字金融或者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應該實施統一的監管框架和監管標準。

第二,需要在監管方法上做創新,一個風險的爆發可能就是幾天的事情,監管必須在監管部門和機構之間合作,把機構和監管部門的系統打通。支援實體經濟創新,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征信系統。政府其實有很多資料介於傳統資料和軟資料之間,可以説明企業做風控。征信系統本身不能解決所有風險問題,但對很多機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設施。所以我們要儘快建立公開、完整的征信平臺。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政府如何監管,怎麼平衡創新和穩定的關係,很值得探討。如何解決現在既需要大資料説明我們進行風控,同時又不要過度侵犯個人的隱私權的問題?怎麼在保護隱私和利用大資料提高金融效率之間求得平衡?如何在不侵害個人和企業隱私權的基礎上,開放政府的資料,進行有條件的資訊共用?中國應該做一些嘗試。

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監管政策要真正有效,必須有牙齒,做得不好的金融機構要退出。這也是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具體體現。強化市場紀律,就必須釋放風險點,允許金融產品違約、允許金融機構破產。尤其在銀行部門,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已經超過兩年半,但還沒有處置過任何商業銀行,這個現象要改變。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周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