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網大團隊做網劇,《花落宮廷》掉進了哪些坑?

小編最近小有詩興, 遂口占一絕, 也算是借劇抒情, 請諸君給我鑒鑒。

咳咳——

《詠花》

花謝花飛花滿天, 花落宮廷錯流年。

亂花漸欲迷人眼,

蜜汁劇情不可言。

解析:這首絕句化(chao)用(xi)古詩, 一語雙關, 通過對花的描寫, 隱喻了行業內亂花紛繁的精彩景象, “花”字反復出現五次, 卻連貫自然, 不落斧斤, 起承轉合之間隱隱傳達出作者無fuck說的心理活動。

大家也看出來了, 今天小編就是要從這部《花謝花飛花滿天》開始切入, 不對, 是《花落宮廷錯流年》(以下簡稱《花落宮廷》)。

這部由企鵝影視、麥田映畫(北京)影業、蘇州永和韻文化、演娛派網出品, 著名青年導演麥田執導, 趙濱、李莎旻子等主演的古裝劇, 看不著什麼宣傳, 也沒什麼口碑, 可說是平平無奇, 無甚亮點。

其實, 一開始吸引小編的是這部戲的題材——清宮。 除了一直遲遲定不下檔期的《如懿傳》, 清宮戲似乎已經淡出了觀眾的視野, 那《花落宮廷》這個回馬槍, 殺的到底怎麼樣?

老題材打頭陣, 網大專業的麥田試水謹慎

第一部網劇品質如何?

歷數這些年比較知名的一些清宮劇, 從《宮》到《步步驚心》再到《甄嬛傳》, 男主不是四爺就是雍正爺, “生活就像四爺, 不是你換台就能逃避的。 ” 不禁讓人想起那些年被四爺支配的恐懼……

麥田映畫作為專業的網大公司, 初次試水做網劇, 在題材上保守一些也情有可原, 我對自己說。 於是我又去瞭解了這部劇的劇情, 瞭解之後更不能忍了——敢問麥田映畫這次是認真嗎?這樣做網劇是混不下去的呀!

《花落宮廷》三宗罪:

故事——古偶套路集大成者

據導演麥田說, 這部劇的一大亮點是豐富了太子胤礽的形象, 這是以往的“四爺戲”中所沒有的。 是的, 他們不僅豐富了太子的形象, 還把這個太子塑造成了一個清版慕容雲海, 臺詞尷尬就不說了, 最致命的是, 這個太子當了一整季的“疑似男主”, 就在觀眾以為編劇篡改了歷史的時候, 他很符合史實地撲了。 一季結束了, 真正的男主四爺還很邊緣。

該劇的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女主。 女主年姝媛是年羹堯的妹妹, 借《甄嬛傳》來理解也就是未來的華妃, 這個少年“華妃”被設定為大清第一才女, 且在入宮前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 這個戀人在清宮戲裡的出鏡率僅次於四爺, 他就是編劇們最喜歡的清代才子、(投黑馬www.touheima.com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皇妃初戀專業戶——納蘭容若。

(敢不敢再老套一點?)

除了主角感情線外, 《花落宮廷》同時鋪陳了幾條副線, 人物眾多, 看似不空, 實則乏味, 因為副線也都是很老的套路、看厭的設定, 新瓶舊酒, 餘香早已散盡。

季播——一季播完還沒進入正題

《花落宮廷》在騰訊播出,每週一、二、三日播兩集,會員可看全集。上映17天,播放量僅2.8億,眼看日播量持續走低。

《花落宮廷》投資三千萬,這對於專做網大的麥田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放在如今的網劇市場上,尤其是古裝劇,3000萬的作品只是中小製作。在如今水漲船高的網劇市場上,小成本網劇只能以精取勝,這是唯一的也是最後的出路。如果《花落宮廷》三千萬的投資全部放在第一季的22集上,那麼完了,播了22集,男主角還沒擺好上線姿勢,這叫什麼事?拍網路版《甄嬛傳》嗎?不要忘了《甄嬛傳》贏在它處處皆精。如果還分了一半以上給續集……不如省下這筆錢去做下一部劇。

不是什麼題材都適合做季播劇,一個毫無創意、講述線性故事的古偶劇搞什麼季播,本分點不好嗎?

選角——愛美之心人皆有,但導演非要擰著來

演員顏值一直都是觀眾比較關注和糾結的,雖說眾口難調,但如果兩個演員演技相當,角色討喜程度不分上下,那觀眾一定會選擇那個自然美的,而不是那個整容痕跡明顯的。而《花落宮廷》裡,撇開演技不說,女演員的問題是一看即整,男演員的問題則是顏值不達標。

想要觀眾不“拿顏值說事兒”,只需做到劇情引人入勝,若劇情狗血老套不對胃口,那有觀眾批評顏值導演你就該偷著樂了,至少還有人稀得看這部劇。

網大公司做網劇,可行卻不易行

麥田映畫以拍攝網路大電影為長,一路走來,創作拍攝了包括《大內密探王二狗》系列、《孫悟空七打九尾狐》、《西游之女兒國篇》、《牛魔王》、《八仙歸位》以及《大漠孤俠》等近20部網路大電影。作為出品方,也不乏《鬥雞俠》這樣題材新穎,分賬可觀的電影。

麥田映畫一直號稱內容為上,因為對網大前景不看好,所以想要進軍網劇市場,對內不斷完善編劇團隊,總之是鐵了心要悶頭做劇了。

這條路,不容易。試想,一個一向被家長放縱,考試只需過及格線的熊孩子突然有天想要考名校,他將要面對的是什麼?首先,加大學習投入,時間&金錢,然後,進入大神雲集的環境,接著,面對更加嚴格的老師。進步的過程中要面臨重重挑戰,並且無論成敗只能自己承擔。

和網大不同,網劇更加看重整體品質,“虎頭蛇身”、“六分鐘勁爆”在這條路上完全不適用,無意義的注水萬萬行不通。儘管《花落宮廷》創造了諸多人物,試圖充實劇情,但故事特性已經基本限制住了它的發展,演了22集的多角戀男主還未上線,他們不是注水,他們生產的就是水。

相對於網大而言,網劇的體量、品質對編劇要求更高。針對這一點麥田已經在積極招兵買馬,完善編劇團隊。

增加投入,完善團隊只是第一步,這之後,是最關鍵的對題材內容的審定選擇和對劇作品質的把控。網大團隊熟悉的受眾群以男性為主,迎合男性觀眾的口味,打造六分鐘勁爆或已成為製作慣性。若不改變這種慣性,絕對做不成好網劇。

網劇的受眾以女性為主,麥田選擇清宮偶像劇題材顯然是考慮到了受眾問題,但顯然這群網大“直男”並不真正瞭解如今的女性觀眾。年輕化是網劇受眾的特徵之一,那如今的年輕人還會和十年前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看清宮偶像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也註定了他們這次的嘗試是失敗的。豆瓣上《花落宮廷》連評分都沒有,評論也剛過百條,還幾乎全是差評。

從2017下半年開始,平臺自製超級劇集漸成趨勢,大投資、大IP、強流量的組合屢見不鮮,其背後當然更不缺乏成熟的製作團隊,網劇世界已經在呼籲創新,當清宮劇已經有了《甄嬛傳》、《如懿傳》這樣的巔峰之作,麥田竟試圖以3000萬成本走常規之路,這無異於一次自殺性試水。

改做網劇容易,但如何做好,做出爆款卻十分考驗主創團隊的眼光和把控力。

但正如弧光聯盟的五百所說,現象級不可複製,但打造現象級的工業化生產流程是可以複製的。以上說的只是難點,想要樂觀還應該看看優勢。製作經驗自不用說,網路大電影雖然整體品質頗受詬病,但也不乏佳作,比如麥田作為專業網大公司,並沒有混入粗製濫造的大流,且在積極轉型,只要對市場有著全面清醒的認識,用心製作,嚴格把關,不愁出不了合格作品。

君不見《白夜追凶》背後的五元文化也在2016年製作發行過《喪屍屠城》系列、《約嗎托雷斯》、《惡魔校花》等一百二十部網大,其後繼連出品了三部精品網劇《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系列,再之後就是《心理罪》、《白夜追凶》的問世。縱觀五元文化作品集,幾乎都是犯罪類型片。五元接連壓中寶,與當時國內犯罪懸疑類作品的空缺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正因敢於嘗試,不盲目跟風,並且堅持精品,五元的網劇才能做出業內口碑。

隨著網劇市場的發展,題材分類越來越細化,每類題材也有自己特定的受眾,與其盲目嘗試,不如從自己熟悉的、擅長的入手,觀眾的口味看似捉摸不定,但他們永遠認得清精品,在還不能準確判斷市場導向之時,不如先做好能做的,路,總要一步步走。

(文章來源於:影投人摘編)

季播——一季播完還沒進入正題

《花落宮廷》在騰訊播出,每週一、二、三日播兩集,會員可看全集。上映17天,播放量僅2.8億,眼看日播量持續走低。

《花落宮廷》投資三千萬,這對於專做網大的麥田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放在如今的網劇市場上,尤其是古裝劇,3000萬的作品只是中小製作。在如今水漲船高的網劇市場上,小成本網劇只能以精取勝,這是唯一的也是最後的出路。如果《花落宮廷》三千萬的投資全部放在第一季的22集上,那麼完了,播了22集,男主角還沒擺好上線姿勢,這叫什麼事?拍網路版《甄嬛傳》嗎?不要忘了《甄嬛傳》贏在它處處皆精。如果還分了一半以上給續集……不如省下這筆錢去做下一部劇。

不是什麼題材都適合做季播劇,一個毫無創意、講述線性故事的古偶劇搞什麼季播,本分點不好嗎?

選角——愛美之心人皆有,但導演非要擰著來

演員顏值一直都是觀眾比較關注和糾結的,雖說眾口難調,但如果兩個演員演技相當,角色討喜程度不分上下,那觀眾一定會選擇那個自然美的,而不是那個整容痕跡明顯的。而《花落宮廷》裡,撇開演技不說,女演員的問題是一看即整,男演員的問題則是顏值不達標。

想要觀眾不“拿顏值說事兒”,只需做到劇情引人入勝,若劇情狗血老套不對胃口,那有觀眾批評顏值導演你就該偷著樂了,至少還有人稀得看這部劇。

網大公司做網劇,可行卻不易行

麥田映畫以拍攝網路大電影為長,一路走來,創作拍攝了包括《大內密探王二狗》系列、《孫悟空七打九尾狐》、《西游之女兒國篇》、《牛魔王》、《八仙歸位》以及《大漠孤俠》等近20部網路大電影。作為出品方,也不乏《鬥雞俠》這樣題材新穎,分賬可觀的電影。

麥田映畫一直號稱內容為上,因為對網大前景不看好,所以想要進軍網劇市場,對內不斷完善編劇團隊,總之是鐵了心要悶頭做劇了。

這條路,不容易。試想,一個一向被家長放縱,考試只需過及格線的熊孩子突然有天想要考名校,他將要面對的是什麼?首先,加大學習投入,時間&金錢,然後,進入大神雲集的環境,接著,面對更加嚴格的老師。進步的過程中要面臨重重挑戰,並且無論成敗只能自己承擔。

和網大不同,網劇更加看重整體品質,“虎頭蛇身”、“六分鐘勁爆”在這條路上完全不適用,無意義的注水萬萬行不通。儘管《花落宮廷》創造了諸多人物,試圖充實劇情,但故事特性已經基本限制住了它的發展,演了22集的多角戀男主還未上線,他們不是注水,他們生產的就是水。

相對於網大而言,網劇的體量、品質對編劇要求更高。針對這一點麥田已經在積極招兵買馬,完善編劇團隊。

增加投入,完善團隊只是第一步,這之後,是最關鍵的對題材內容的審定選擇和對劇作品質的把控。網大團隊熟悉的受眾群以男性為主,迎合男性觀眾的口味,打造六分鐘勁爆或已成為製作慣性。若不改變這種慣性,絕對做不成好網劇。

網劇的受眾以女性為主,麥田選擇清宮偶像劇題材顯然是考慮到了受眾問題,但顯然這群網大“直男”並不真正瞭解如今的女性觀眾。年輕化是網劇受眾的特徵之一,那如今的年輕人還會和十年前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看清宮偶像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也註定了他們這次的嘗試是失敗的。豆瓣上《花落宮廷》連評分都沒有,評論也剛過百條,還幾乎全是差評。

從2017下半年開始,平臺自製超級劇集漸成趨勢,大投資、大IP、強流量的組合屢見不鮮,其背後當然更不缺乏成熟的製作團隊,網劇世界已經在呼籲創新,當清宮劇已經有了《甄嬛傳》、《如懿傳》這樣的巔峰之作,麥田竟試圖以3000萬成本走常規之路,這無異於一次自殺性試水。

改做網劇容易,但如何做好,做出爆款卻十分考驗主創團隊的眼光和把控力。

但正如弧光聯盟的五百所說,現象級不可複製,但打造現象級的工業化生產流程是可以複製的。以上說的只是難點,想要樂觀還應該看看優勢。製作經驗自不用說,網路大電影雖然整體品質頗受詬病,但也不乏佳作,比如麥田作為專業網大公司,並沒有混入粗製濫造的大流,且在積極轉型,只要對市場有著全面清醒的認識,用心製作,嚴格把關,不愁出不了合格作品。

君不見《白夜追凶》背後的五元文化也在2016年製作發行過《喪屍屠城》系列、《約嗎托雷斯》、《惡魔校花》等一百二十部網大,其後繼連出品了三部精品網劇《滅罪師》、《畫江湖之不良人》系列,再之後就是《心理罪》、《白夜追凶》的問世。縱觀五元文化作品集,幾乎都是犯罪類型片。五元接連壓中寶,與當時國內犯罪懸疑類作品的空缺有著密切的關係,也正因敢於嘗試,不盲目跟風,並且堅持精品,五元的網劇才能做出業內口碑。

隨著網劇市場的發展,題材分類越來越細化,每類題材也有自己特定的受眾,與其盲目嘗試,不如從自己熟悉的、擅長的入手,觀眾的口味看似捉摸不定,但他們永遠認得清精品,在還不能準確判斷市場導向之時,不如先做好能做的,路,總要一步步走。

(文章來源於:影投人摘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